促进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运行调节保增长,一手抓结构调整促转型,着力解决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低开高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东部沿海省份。
预计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4.5%以上;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8%和20%左右: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3%、25%左右,工业经济为全省保增长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省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保增长促转型落实得力有效的工作举措。
总体上看,我省工业经济在新一年乃至更长时期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预测全球经济2010年将增长2%和3.1%,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回升将带动国际贸易的增长,这无疑有利于我省增加外贸出口,逐步改变金融危机以来外需拉动乏力的状况;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省工业企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发展的内生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中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全球经济回升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改观;长期制约我省工业经济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在继续保增长的同时,着力在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见实效,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0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要更加自觉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坚持一个方向,即推动工业经济向创新型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两个重点,即继续保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平稳较快增长,巩固工业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局面;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抢抓后危机时期产业创新发展制高点。抓好三件大事,即围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围绕提升新一轮发展竞争力,着力培植新的增长点。
实现四个目标,即增长指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传感网这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2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投入指标实现工业投入和技改投人“双超万亿”,其中:工业投入1.2万亿元,技改投入过万亿元。效益指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以上。节约集聚指标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超额实现“十一五”期间目标任务;超百亿大企业大集团120家: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3.6万亿元,超百亿产业集群60个。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促进平稳较快增长为重中之重,切实打牢工业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及时分析、准确掌握企业、行业和地区发展情况,跟踪落实国家和省“保增长、促转型”的各项政策。二是加强生产要素服务保障。完善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应急保障预案,确保特殊时段生产运行平稳。三是加强对不同运行主体分类指导。细分行业、地区、产品和市场,提出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分类实施推进。
二、以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工作主线,着力培育我省主要行业的比较优势。一是制定实施产业赶超计划。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找准位置,提出产业、行业的赶超目标。二是明确重点产业主攻方向。正确把握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并确定发展重点。三是深入分析产业行业现状找准差距,落实产业克弱固强措施,尤其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竞争力。四是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在各行业中排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集成组装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产出规模大、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龙头企业,指导其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其重点发展项目予以倾斜支持。五是加快培育增长链、增长片、增长带和增长点。着力强化全省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
三、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引领举措,带动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加快向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一是立足省情,深入研究分析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走势,在此基础上会同各有关方面,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充分体现省情特点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坚持务实真抓,具体制定工业领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年度行动计划。三是着眼于长线安排,着力构建以组织领导、统计监测、政策支持和目标评价考核为主的工作推进体系。
四、以推进“两化融合”为工作取向,提升信息化推广应用的整体水平。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优先推进工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以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为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引导推进。二是落实责任主体,积极推动“两化融合”重大示范工程。三是突出信息惠民,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四是坚持攻防并举、平战结合,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五、以持续实施技术进步为推动力量。切实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一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的“短、平、快”优势,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力开拓项目源,确保技术改造投资稳定增长,实施百项竣工、百项开工“双百项”技改工程,确保年度投入总量过万亿。
二是加快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企业、行业技术中心,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项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四是着力提高节能降耗技术水平。以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节能技改重点工程。适应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启动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
六、以竭诚服务企业为责任使命,为微观经济运行环境的不断改善多办实事。一是为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服务。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企业在兼并重组方面的信息和需求,积极主动牵线搭桥,推动优势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二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建立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制度,共同努力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涉及行政事务的实际问题,尽心尽责提供发展要素的支持。
为中小企业改善运行环境服务,重在搭建融资担保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大力推进其集聚、集约发展。三是为驻苏军企央企联系地方、加快发展服务。建立促进央企、军企在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的辐射带动和吸纳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四是为企业横联协作和开拓市场服务。配合企业的市场行为实施必要的行政推动,积极打造品牌会展,多管齐下地扩大苏货的市场占有,强化地方名牌名品的影响力。
作者:陈震宁 来源:群众 2010年1期
下一篇:2009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