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调研与完善
一、要素保障环境
1、能源能耗状况宁波是资源小市,资源总量少,常规一次能源接近“空白”,99%以上的一次能源依靠外部输入,尤其是用电形势紧张,季节性缺电形势依然严重。水资源状况方面,宁波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50%左右,属于中度缺水地区。能耗方面,宁波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升高,节能减排压力非常之大。
2、人才资源状况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市战略的不断推进,宁波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但人才资源对工业企业的制约仍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端人才与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高技能人才仅占全部职工比重的1.7%,高层次的创新研发人才短缺;二是普通劳动力供需矛盾日趋突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普遍不想到居住成本太高的东部地区就业,工业企业“用工荒”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3、土地资源状况宁波人多地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市土地指标紧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开垦和补划基本农田已无余地,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加大,这都给项目报批和土地供应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宁波每年理论用地需求都在10万亩左右,而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只有3.5万亩左右,农转用新增建设用地约5万亩,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资金供应情况宁波拥有极为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一直位列全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三甲,是中国信贷资产质量8个AAA级城市之一。但是,近年来宁波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率低于全社会投资水平,整个工业投资持续低迷。今后一个时期,随着资源要素制约加剧、节能减排压力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形势也不容乐观。从调查情况看,当前企业对资金问题反映非常强烈,有近半数企业感到资金紧张。
(一)产业配套环境
1、产业园区宁波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自全国首个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宁波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小区到大区、从简单粗放到集约高效的转变,现有市级以上工业园区20多个,但同时存在着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2、产业链配套宁波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全市工业企业超过十万家。目前,全市已形成临港型工业、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类产业,拥有产值5亿以上优势产业集群150多个,同时宁波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低、全”等问题,有的传统产业和块状经济集聚度不高、关联度不够强、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工业经济集成化总装化的整机、整车、成套产品不多。
3、技术创新环境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总体而言,科技创新要素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仍然不强,近年来宁波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更大。调查问卷显示,95%以上的企业2012年以来至少进行过一项创新活动,80%左右的企业开展过两项以上的创新活动,最普遍的创新活动是新产品开发和新工业革新。
4、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有市级企业公共服务平台30多家,涵盖模具检测、金属检测、工业设计、产品研发等多个行业领域,主要包括检测类服务平台、加工类服务平台、研发类服务平台、产品设计类平台和市场推广及信息类服务平台。但宁波工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服务能力不够强、服务专业化水平不够高、运作不够规范等。
(二)政务服务环境
1、政府重视程度目前宁波工业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全市财政收入中有60%左右来自工业企业。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并明确提出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巩固放大工业这个比较优势,以工业经济新优势争创发展新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仍是宁波经济的“中流砥柱”和第一增长动力。
2、政务服务环境宁波的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全国领先,入围“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前十名。尤其是近年来先后开展实施了“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等等活动,实行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企业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反响。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工业企业对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需求等相关领域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44%企业对地方政府办事效率满意度较高,28%的企业认为“一般”。
3、政策体制环境据统计,2008年以来宁波围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企业减负等方面,密集出台了170多个政策意见,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从调查结果看,认为政府政策环境“一般”或“基本满意”的最多,分别占到38%和32%,在企业希望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中,呼声最高的是要求政府减免税费,问卷中选择此项的企业有70%以上。还有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仅有43.5%的企业了解或者曾经享受过相关政策,说明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还需要加强。
二、优化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根据宁波工业发展环境的总体把握,建议从宏观外部环境、政务服务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改善提升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一)坚持主动适应与开放合作结合,优化宏观外部环境
一是要强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运行监测与预警。整合工业经济监测分析信息服务平台等相关资源,构建工业经济预警监测平台,建立健全宁波市工业经济监测预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好运行监测预警,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尤其是省重点骨干企业运行状况的分析。二是要加强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强合作”等多措并举,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大力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积极争取上级在项目布局、体制改革、政策创新、要素配给、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坚持扩大供给和优化配置并举,优化要素保障环境
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供给规模。在融资方面,要鼓励各商业银行向上争取扩大信贷额度,加大专项融资力度;出台有利于外资引进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境外优质资本引进力度;创新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筹集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在土地供应方面,要争取更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积极申请使用国家统筹计划指标和省预留规划指标;强化内部挖潜,全面开展征而未用土地、闲置厂房清理工作,加大滩涂围垦、土地整理、宅基地整治力度,确保新增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二是要千方百计促进集约节约利用。“以亩产论英雄”,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双百技改计划”,开展“低产企业”改造和“零土地”技改,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开发地下空间、置换厂区空地,强化工业用地产出效益考核。全力以赴抓好节能工作,实施生产总值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制”,全面落实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措施,进一步加快节能重点工程建设。三是要千方百计优化要素配置。建立用地用电用能指标与产值税收效益贡献率挂钩机制,让要素资源向符合产业导向的高端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效益好税收多的优势企业集中,向前期工作推进快、工作基础实的地区倾斜。
(三)坚持布局调整与强化创新共推,优化产业配套环境
一是要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一核两带三片”的产业空间格局,抓紧规划一批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基地,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高水平推进建设现有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市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水平,促进功能整合;加快老工业园区的二次整体开发,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产业层次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老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二是要强化创新能力的配套。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推进科技研发载体建设,加快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型企业,加大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并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扶持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轨道。围绕“4+4+4”产业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加大高端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企业技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工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主导相结合,加快培育构建技术、检测、研发、设计、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工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水平。
(四)坚持加强领导与服务提升统筹,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要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全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责,合力推进各项重要举措。县(市政府、重点开发区及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推动建立乡镇(街道)工业发展办公室,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机制。二是要提升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继续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进一步落实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和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整合现有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步扩大规模,加大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财政投入;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完善工业企业发展政策法律体系,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
上一篇:工业经济整体布局和措施
下一篇:医药工业经济的近况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