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6-07-22 11:21

  一、对于通货膨胀以及福利成本问题的主要研究


  张成思等人从资本轮动下行业发展的角度对于中国的同伙膨胀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从国民经济的基本行业进行划分,从投资品与消费品两个部分为研宄对象,最终创作出了潮涌与通货膨胀的理论关系分析模型。并且通过结合1998年我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进行理论模型的分析。


  杨自辉等人研宄的CPI和PPI非线性传动机构,在15个国家(包括中国),分析其动态演进。发现二者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二者的关系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我国,二者同样呈现着非线性的传输机制。也就说明了我国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风险。但是,反向的下游价格对我国的上游价格机制也日益突出,因此,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成本推和需求拉动因素交织复杂的情况。


  二、对宏观经济学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研究


  学者胡永刚等在对宏观经济学的研宄中发现,将产出以及同伙膨胀看作成一种相应变量,将财政支出规则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而将财政政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作出相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国家的政策对消费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者朱军通过运用贝叶斯估计模型的方法对我国财务政策对我国的消费状况进行模型分析。其研宄结论是,财政政策在开放性经济的国家中,其所发挥的“乘数”效应相对即较小。


  学者张佐敏在对宏观经济学的研宄之中,通过对经济学中的金融规则、采购规则等规则作为研宄对象,研宄了经济均衡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效应与政策不同的财政规则的影响(DSGE)模型。其通过研宄结果表明,如果在未来某一时间内对国家的债务进行规模化调整,通过对税率进行均衡化调整,那么自动稳定规则有利于弹性空间的坤站,同时根据规模化调整而设置不同的固定利率可以进一步促进稳定产出。


  三、对于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


  学者欧阳志刚通过对我国的经济波动以及国际合作的趋势和循环进行调查论证,并对共同缺失下的分解经济周期和趋势进行研宄。进而根据影响因素建立了非线性因素变量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对我国市场的冲击研宄其对我国经济波动影响。研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在波动性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协调性,世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以及经济增长趋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国际经济增长的趋势,将推动我国经济下行。


宏观经济学


  郑挺国等人构建了一个经济周期测度模型的动态因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对季度数据和月度数据进行综合利用。他们利用该模型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识别,通过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数据收集的方式,对我国在2001?2005年时间内进行周期的识别和计量。通过研宄发现,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可以有效的对我国的经济周期的转化进行相位捕捉。同时也可以用来提取一致性指数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


  四、对于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经济增长基本点问题的主要研究


    范志勇等利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计算我国1981以来到2010年以前的基本情况,即为我国经济收入状况以及经济收入特点,通过利用指数以及计量等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为在此时间段内,我国的要素产出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要素产出为我国的经济收入贡献同样呈现下降趋势,资本投入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并且我国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也进一步导致我国的经济收入同实际产出相比降低,从而我国经济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龚关等在利用资源配置效率的测量方法下对规模收益进行分析。他们他们证明了对数的方差tfpi衡量资源失真会增加使用的计算错误,因此他们运用MRPI和MRPL衡量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方差。通过该方法对我国的制造业以及劳动弹性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我国2000家制造业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在2007和1998中增长57.1%。


  邵一航等从企业的异质性的角度,对资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在研宄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对交通和其他硬环境以及金融市场所造成的软环境的失真进行了比较,并将数据扩展到2007年。研宄发现,优化的资源配置能给整个样本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源分配带来多大的效益,这是研宄的边界,是整体资源配置恶化的根本原因。金融环境的扭曲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丁毅\吉林省长春市公路路政管理局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下一篇: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