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宏观经济学》全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6-07-27 15:49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宏观经济学进行全英授课的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学习反馈体系等方面进行《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作为教育部1990年正式确定的本科基础课及核心课,宏观经济学是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该课程是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阐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启发学生研究经济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对宏观经济领域问题的判断及分析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2]

 

  基于课程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开设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程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全球化经济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掌握更多的以英文为载体的国外先进的经济学原理,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捕获国外先进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真正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能力的宏观经济管理人才。

 

  然而目前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参考用书,缺乏英语语境下的本土经济学理论及案例[3]。其次,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其所涉及的众多原理大多采用了抽象分析方法,内容晦涩复杂[45],同时理论还在不断更新,加之英文术语和语境的适应障碍,给初学者尤其是缺乏社会与经济实践的学生而言带来了不少困惑与学习的困难。第三,全英课缺少合适的反馈机制,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不够。如何保障学生能在英文环境中学透宏观经济学知识,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平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经济学专业素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自2012年开设工商管理国际班以来,将宏观经济学课程全英课列为核心课程,采取立项形式对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提升全英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全英课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全英课程授课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英文水平。基于此,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开设工商管理国际班之前已开始进行相关教师的储备,一方面引进具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知识过硬且英语水平优秀的年轻教师,另一方面从已有宏观经济学教师团队中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业务骨干参加进修和培训,包括国内进修和课程培训以及境外研修:学院每年给予教师至少6000/ 年的国内进修资助,并且每年选派并资助6名中、青年教师到境外进行课程研修及学习,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增加专业结合英文的实践机会。2014年度笔者即获得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进行研修,系统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及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同时,为了增强教师进行全英授课的积极性,学院通过试讲和竞赛形式进行全英课立项,以项目为推进力,引导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竞聘全英课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全英课程进行全面追踪,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全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二、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互动活动之一,尤其对于英语类课程,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果[67],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宏观经济学全英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英语水平、知识程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提前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原则,保持组内能力交叉,组间能力一致。作为教师,不同于以往守门员的角色,不再决定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何种知识,而主要是起助产士的作用,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指引并允许学生在准备期自主发掘资料,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挖掘更深刻的思想。而在讨论课中,教师尽量避免成为评判者的角色,尽量成为讨论的推动者和协调者。全英课共分为5次讨论课,每组人数为5人,实行轮值组长和成员职责轮换,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均得到体验,增强其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包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组内成员间的分工、讨论设计均有各轮次组长分配。鼓励各组之间在他组论述基础上引入新的信息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拓展话题。小组讨论评价以学生个体和小组综合得分为最终得分,学生个体得分分为组间得分、组内得分和教师得分,评价包括发言内容、发言响应程度、提问以及资料搜集等;小组得分主要是以成员合作、组间竞争为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合理的评价设计,尽量使得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合理化。

 

  通过小组讨论,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获取经济学知识的途径,完善了个体在具体问题上知识层面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将学生的思考层次从现象观察引导至深层次的理论思索和问题解决方案的寻求,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并且较多地运用了抽象的分析方法,其所涉及的概念、原理及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89]。同时,宏观经济学又是对社会经济时间的提炼和总结,其内容涉及到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问题,因而与现实的联系尤为紧密[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而又与生活贴近的案例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阐述,可以在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更利于学生通过社会经济现象和活动领会和掌握经济学的本质,牢固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对于宏观经济学全英课而言,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全英课采用的是英语授课,因此任课教师大多直接选用一些国际主流教材,如采用曼昆教授最新修订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直接采用该教材配套的案例进行教学,而这些案例大多是国外的经济现象,与我国的实际状况不符,不利于学生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解。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时,还是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讨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宏观经济学全英课在将国外成熟、先进的经济学实践案例介绍给学生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资源,进行本土化案例的引入。工商管理学院设有华南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内有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以中国本土案例为主,含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以及现代化的创新成果,同时学院在案例开发方面实行奖励,学院每学期期末阶段开展案例开发立项并提供案例开发启动费,并对获奖或入库案例进行奖励,因此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本土宏观经济案例可以引用,便于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本土经济学现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文专业水平,改变案例教学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案例分析内容,给予相关参考资料,学生课前阅读和分析案例文献,最后形成创业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案例表述与讨论,也可以按照所选择的案例设定情境,让学生设计情节,并分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使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加深对宏观经济学具象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

 

  三、完善学习反馈体系

 

  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是在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对课程的适应度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度等。如果有一个完善的教学反馈体系,那么任课教师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课程信息,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修正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环节的效率。

 

  ()课堂反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转换只关注授课内容的传统思维,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对授课内容最直接的反馈方式,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响应可以让教师及时判断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间是否出现偏差,实时进行教学调控。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是采用英语形式将经济学知识转化为英语交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课堂中很容易实现互动口语表达环节的增设。在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放性地自由讨论,而后基于学生的发问,进一步引申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层进式发问与讨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所表述的内容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程度。

 

  ()课后反馈

 

  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评估出教学效果,但在课后,教师很难再获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有些高校为了获得课程在学生层面的评价和反馈,在期末设计了学生的教学评测环节,但反馈源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时效性的问题,该年级学生就失去了参与教师调整课程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英课要求学生每次课后用英文完成课后感,并作为课程考核成绩之一,内容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评测。学生课后感其实是对所学知识的二次梳理,在思考的同时巩固知识,同时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时性调控。为了从更多的反馈源获得信息,学院拓展反馈渠道,从制度上和架构上保障和鼓励学生进行反馈,除了规定每个学期结束后由学生本人匿名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还进行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年度学生满意度调查、组织定期班委会,听取班委会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同时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结合教学评价与反馈结果认真剖析教学过程,由被动获取反馈信息进入主动反思性实践,追问每个教学环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目的,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和反思,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所讲授课程蕴含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职业文化,从而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宏观经济学全英课任课教师注重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有效检查和反馈,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可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反馈意见得到尊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是利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从事经济与管理的能力,为了保障学生能在英文环境中掌握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经济学专业素养,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更多、更实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侃 龚丽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48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宏观经济学专题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