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及当代价值研究
在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马克思就商品的价值定义、资本形态变化、剩余价值理论等做了详细解释。她是我们认识和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重要理论,同时也是我们吸取资本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理论。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宏观经济理论上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政策上,以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主,国家的宏观调控为辅,用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以马列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习主席所规划的“中国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概述
1.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定义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下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分工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观点。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无差别的人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任何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的产品,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生产产品要想实现它的价值,必须使自己的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相符合。才能使商品的价值顺利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往往很难充分认识到社会劳动时间的发展变化,就给资本家的剥削创造了机会,劳动者不甘于被剥削就会反抗,由此导致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冲突不断加剧。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的奥秘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斯图亚特的重商主义基础上建立的,是从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基本关系开始研究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流通与生产的过程进行分析,挖掘出来在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关系。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马克思将劳动分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必须从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和剩余价值总是大于等效值”。从马克思的观点来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工人们制造的,却不是资本家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创造和追求剩余价值才是生产的直接和最终目的,马克思从这一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剩余劳动进行剥削的事实。
他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规律,建立了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也为广大工人劳动者指明了社会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不同,让工人劳动者明白了自己不是在为个人创造价值,而是被资本家剥削的事实。马克思看到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看到了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终将战胜代表资本家利益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未来前景。
3.再生产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途径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在法国重农主义再生产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单个产业资本的周转和循环作为突破点,对资本主义射虎的整体资本周转和循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这一基本规律,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再生产理论。
4.经济发展周期理论的建立是了解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来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进一步发现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这一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剥削劳动人民的社会劳动时间基础上的。最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能消灭剥削,解除对工人的压迫。
5.建立失业理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相对过剩的人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不断扩张,失业人口和工作并不总是相等的。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如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生产的各个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相对过剩人口,通过这一角度,马克思揭露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必然矛盾,这一矛盾终将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
6.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劳动决定价值”等语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做了一个抽象的解释,在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做了具体的解释。所谓劳动指人类从事客观生产实践的具体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把人类的劳动成果通过等价交换的商品价值表现出来,价值具有二重性,有属于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属性的价值。劳动价值论就是把人类的劳动通过价值具体的表现出来,劳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总之,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分析,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经济危机和失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矛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了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1.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虽然马克思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运行规律时创造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强调生产两大类和类的平衡条件的结构和比例,这是整个社会的顺利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协调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我国从对宏观经济规则的理解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马克思关于保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平衡,以达到经济合理的比例关系,也可以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内部经济结构的升级。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的基础产业,促进整个产业的合理增长;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中国,最终达到一个或两个产业的比例协调发展,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建立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分析新情况,解决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能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作用,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和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探索应该是调控政策和经济周期结合的调控系统,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客观实践。对在现代经济分析的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中国的经济周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时代价值。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不仅开辟当代中国经济周期研究的焦点,而且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一切的理论研究工作都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盲目模仿他国经验,东欧剧变便是深刻的警示。
4.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的,马克思认为,失业问题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值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的现象在我国也有所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根源,在于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资本有机构成所提供的矛盾。解决就业与我国的失业问题,失业理论的指导作用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要以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实际为基础的。
四、总结
马克思主要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揭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从开始就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是不可调和的。经过斗争,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可能违背的历史客观发展趋势。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不可能直接运用到中国发展的经济上来,解决中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虽然马克思的宏观经济思想可以提供在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方法,但是不能直接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要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去解决,不能直接把其他国家类似的解决经验拿来使用,这是不符合马克思客观实践理论要求的。因此,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需要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要搞好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建设;其次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都是对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实践,要在做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好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作者:郁有 来源:中国经贸 2015年17期
上一篇: 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
下一篇:影响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