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摘要:应用型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承载了来自社会和学生两方面的需要,对于它的教学改革从来都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创新、在线平台的建设、考评机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研究着手,探索应用型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在线平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6723198.2020.23.064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把经济学作为一种工具,用它的基本思维和分析方法去分析现实社会。郑州西亚斯学院是一所新独立不久的应用型、地方性高等院校,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作为这样一种定位的学校,这都要求我们不能再以以往单纯的讲授模式来传授知识,而应该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的搭建、考评机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互相配合来进行教学改革。
1《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1.1教材选择应因材施教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是教材的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出版的经济学教材数量庞杂,质量良莠不齐。但我校本科生在宏观经济学教材的使用中,在2018年之前使用的都是高鸿业主编的《本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之后开始全面启用“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册)。两种教材各有特点:首先,对于高鸿业主编的《宏观经济学》,之前不光我校,国内很多高校都在使用,目前该教材已经修订至第七版,有很完善的配套资源,多年来各高校老师甚至在自己作为学生的时候就是用的这种教材,对这套教材比较熟悉,这套教材本身知识点严谨,相对于马工程教材来说,运用了较多的数学工具,比較直观的分析经济学知识。同时社会上各种考研辅导班也大都运用这套教材为模板进行讲解、练习等,它的广泛性深入人心。不足之处就是本套教材主要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其它不同派系的理论,同时本套教材因涉及较多数学工具,而显得有些枯燥,让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学习起来多了些迷茫。其次,对于马工程版《西方经济学》(下册),它的编写,本就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自从2018年下学期开始使用以来,就有很多老师反应它的内容过多的侧重于“描述性”,让人学习起来有点抓不住重点,且在公式的规范性和严谨度方面有待提高。相比于高鸿业版教材课后的大量主客观习题来说,马工程版教材更侧重点问题的论述,对于学生在知识点的巩固上来说有些欠缺,且不利于未来有考研打算的学生。
1.2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对于经济学的安排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西方经济学即微宏观经济学在一起一个学期学完(48学时),如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另一种是微、宏观经济学分开用两个学期完成,如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等专业,每个学期用时48学时。基本上都是小班上课,相对于某些课程的大班上课来说,好很多。不同专业对本门学科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对于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对于经济学、金融等专业学生,我们在内容的选取上,不光让他们了解凯恩斯经济学对于社会的解释,而且也要告诉他们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社会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这门学科,了解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具有的主观性的特点,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经济学探索的道路上,敢于怀疑,敢于创新,而不是一味仰望大师的观点,人云亦云。对于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当减少宏观内容的讲解,做到能够运用凯恩斯的理论来理解现实国情即可。总之,对宏观经济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匹配,根据各专业数学基础的差异区别不同层次的教学。
2《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
2.1案例教学法要不断渗透在每堂课堂上
经济学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宏观经济学相比微观经济学来说,更加抽象,晦涩难懂,深奥的经济理论、各种假设推定、研究内容与每个人的联系不大等,都说明了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针对各种难懂的理论去寻找合适的案例来说明各种经济现象,即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阅读、讨论等环节,即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经济理论对社会的作用。如在对GDP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前世界各国GDP排名,来掌握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在对通货膨胀的讲解中,可以结合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的通货膨胀实际案例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探索等。
2.2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在近些年的实践中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它通过教师课前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回到课堂后,主要的精力都用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特别在目前全国疫情的情况下,各高校都必须通过网络授课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其提倡。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告知学生需要在课下学习的视频及收集的资料;其次,回到课堂,不再讲授所有具体内容,而是对每节课的重难点作一段简短的概述;最后,抛出与每节课重难点相匹配的案例,分组或单个进行分析讨论,并增强互动。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同时,它对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这种模式,将原来简单的传授模式,改变为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也能根据互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当然,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相互配合的。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再优秀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因“人”而异,“人”不配合,一切都枉然。其次,翻转课堂需配合以小班教学。动辄100人以上的规模,不要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目标,就是翻转课堂也难以实现课下的预习和课堂上的有效互动。
3《宏观经济学》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的搭建
《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鉴于它在经管类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持续的建设和发展,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在线教学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本门课程作为郑州西亚斯学院校级在线课程,并在积极申报省级优秀在线课程,说明它已经搭建了一定的教学平台。首先,校级在线教学平台的逐步完善,已经具备了视频、课件、案例库、练习题库、考试题库等广泛的教学资源,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其次,就是如何建设更具特色的精品课程体系。通过每一学期对平台的使用,不断的完善各种资源。如,如何使视频更加精练简洁,符合所使用教材的实际排列顺序,同时配备以教材同版的PPT,所引案例更加贴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题库更加能够为不同目的的同学,如考研或者单纯的为了期末能过等提供精准的服务。最后,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平台进行随时学习,在线网络学习平台比线下好一点,就是它上面的一些互动,比如,投票、讨论、问卷等设置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留有痕迹,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通过平台幕后的统计数据获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获得学习情况。
4《宏观经济学》课程考评机制的改革
课程考评机制即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评价一所高校的专业是否符合应用型、科研型等各自定位的最好途径。传统的考评机制是单一的唯分数至上的试卷成绩制,随着高校应用型、素质培养等口号的提出,逐渐转变为一部分平时成绩,一部分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比如出现了不少“30%+70%”的考评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了近些年来高校应用型素质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些成果。
郑州西亚斯学院本着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定位,我们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目前的考评机制是:平时成绩(25%)+期中成绩(15%)+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又是由考勤(10%)、作业和课堂参与度(20%)、小测验(10%)等构成。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我校是比较重视过程性、综合性评价的,但我们认为这个比例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它应该随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或者不同专业的学习而有所改变,也应该让任课教师有自我调整的权力。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全校除了小部分实验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转变为线上教学的情况下,这一比例就不再适合了,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在线课程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比重进行重新设置,在考评机制的重新调整中,期末60%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比如50%,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同时,平时成绩中的考勤成绩就要适当降低,代之以课堂互动、访问数量、讨论等,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控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们需要对课堂互动的分数予以倾斜,比如对平时积极参加讨论或投票的同学给予个人加分,这样不仅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功夫用在平时,不以考试论英雄,同时,也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重视平时成绩管理的同时,两次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方式和试题的设置也要随机应变,首先,要求两次考试的方式要灵活,可以结合线上考试方式进行设置;其次,在考试难易程度上,也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在基本涵盖教学大纲的所教内容的基础上,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可以适当增加主观分析题的题量,让学生平时多注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坚持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分析现实社会的目标,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实际的经济现象,取代填鸭式的考前突击模式。
5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
如上所述,我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转化、创新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将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真正的相結合,除了以上所说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外,最为重要的因素还在于掌控这些资源的主体之一——教师。要提高教师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意义的认识水平,使所有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校需要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对开设的专业和即将要开设的专业进行研究,正确分析形势,增强专业适应性与生命力。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争取在一定年限内把所有的任课教师培训一遍。对于新上岗的教师,要制定和完善上岗培训制度。总之,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成功的保证。
总之,对于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探索的过程,它是一个因时因地、因学校因专业不同而不同的过程,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需要不止一代人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完善的一个过程,具体到郑州西亚斯学院,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索,能够使我们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组在教材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拥有因材施教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创新并适合学生发展,在教学平台的搭建上能够更上一层楼,实现省级优秀在线课程的目标,在考评机制上能够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客观的管控,最后拥有一支优秀的《宏观经济学》的教师团队。
下一篇: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中国化改造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