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爆发短期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挑战。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在对未来两年共八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预测的同时,可对2020年对冲疫情冲击所需的不同力度的宏观政策组合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乐观、保守和悲观情景下,2020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分别下滑至5.09%、4.59%和3.18%;(2)为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即2020年GDP增速要达到5.62%),2020年需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在乐观情景下可通过推进LPR改革,使市场利率下降20—60个基点,配合财政支出增速从2019年的8.2%提高至15.3%左右,其他情景下政策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面对经济增速下降,相关部门要在2020年一季度出台各项应对疫情冲击的短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对冲力度,以确保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稳定经济增长。
关键词:CQMM;新冠疫情;LPR改革;宏观经济预测
2019年全球贸易扩张趋弱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抑制了中国制造业民间投资的增长,投资增速下降成为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压力。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6.1%,增速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顺利签署,为双方缓和并最终消除贸易摩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各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有可能带动世界贸易触底反弹,并有望拉动中国出口导向型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企稳回升。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全球大爆发将给202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负面冲击。短期来看,疫情冲击会从供需两端拉低中国经济增速。其中,直接损失主要在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春节假期期间消费支出大幅缩减;二是作为疫区的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需求抑制和生产停滞。间接损失主要在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疫情防控期间,正常的消费需求仍将受到一定的抑制,各地复工的延迟和进度不一,损害了正常的供应链,降低了生产效率,使产能难以充分释放;二是中国境外疫情爆发冲击外部市场需求,威胁到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正常供应,进而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疫情防控以及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3月16日发布的今年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表明,疫情冲击已导致1—2月份商品和服务消费大幅下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减速。
目前,尽管中国国内的疫情控制已经进入尾声,各地生产和消费活动正逐步正常化,但全球疫情状况却依然严峻。为此,面对疫情冲击可能产生的复杂影响,课题组假定2020年疫情走向出现三种情景:1.乐观情景(外部风险有限影响),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2.保守情景(外部风险较大影响),境外疫情爆发且不能快速得到遏制;3.悲观情景(外部风险全面释放),外部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并大幅抑制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正常供应。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2020年、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
一、2020—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一)模拟疫情冲击的情景设计
基于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2020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1、2月份的经济总量在一季度里所占比重约为60%[1],因而,3月份的产能恢复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季度同比增速。由于境外疫情的爆发,二季度经济增长将大概率因海外订单的取消而面临下行压力。基于此,三种预测情景设定为:(1)乐观情景:假定疫情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各地复工后在所有工作日及周末开足马力生产赶工,并使平均产能比上年同期提高15%,二季度则保持正常生产进度。(2)保守情景:对比乐观情景,假定中国境外疫情爆发且不能快速得到遏制。为防控疫情逆向输入,中国不得不延长复工周期,一季度剩余的有效生产时间不足,且产能维持上年同期水平;二季度工业企业因外需订单部分取消而减缓生产进度。同时,为抵消疫情冲击,国内投资加快增长。(3)悲观情景:对比保守情景,进一步假定中国境外疫情冲击开始抑制外部市场需求,并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正常供应。因工业企业外需订单大部分被取消,导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产能都无法维持上年同期水平。同时,为抵消疫情冲击,国内投资将更快增长。
(二)2020—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增速预测
在外生变量假定下,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下滑至5.09%,比2019年下降1.01个百分点;2021年,基数效应加上境外疫情冲击的有限影响,GDP增速可望反弹至6.61%。在保守情景下,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大幅回落至-3.81%,全年GDP增速预计下滑至4.59%,比2019年下降1.51个百分点。在悲观情景下,境外疫情爆发的显著影响,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回落至-7.74%,全年GDP增速预计将进一步回落至3.18%,比2019年下降2.92个百分点。
2.投资增速预测
模型预测,在乐观情景下,受益于宽松政策,2020年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将增长6.60%,增速比2019年提高1.17个百分点;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可望增长10.89%。分所有制看,202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7.28%,增速较2019年提高0.62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预计增长6.18%,增速较2019年提高1.4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在保守情景下,由于政府投资加速,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8.13%,增速比2019年上升2.7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9.64%,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7.19%,增速分别比2019年提高2.98和2.51个百分点。而在悲观情景下,受更大规模的政府刺激计划影响,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8.4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11.26%,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6.78%。
上述关于投资增速的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尽管上半年的疫情冲击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投资的增速,但更大力度的对冲政策可减缓投资增速回落的幅度,并使其继续保持稳中趋缓的态势。值得重视的是,一季度疫情冲击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冲击程度要大于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冲击。因此,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后,相关部门还需继续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定制造业投资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落实。
3.消费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长预测
模型预测,乐观情景下,2020年按可比价计算的支出法下居民消费将增长4.47%,增速比2019年下降2.17个百分点;2021年预计居民消费增速可提高至7.6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2020年可能为7.58%,比2019年下降0.45个百分点;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可维持9.08%的水平。在保守情景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2020年可能下降至5.79%,在悲观情景下,可能进一步回落至4.48%,分别比2019年下降2.24和3.5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方面,在乐观情景下,扣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预计将增长4.42%,增速较2019年下滑0.54个百分点,2021年回升至5.8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将增长6.44%,增速较2019年下降3.43个百分点,2021年回升至9.05%。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是与一季度因疫情管控导致的停工以及乡村封路等因素相关。在保守和悲观情景下,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增长4.09%和3.55%,增速较2019年分别下滑0.87和1.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将增长5.87%和4.51%,增速较2019年分别下滑4.0和5.36个百分点。
总体上,未来两年,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延续。2020年一季度疫情冲击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大幅下降,这其中虽然有季节性因素以及疫情冲击的短期效应,但仍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重要的,需要从中长期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速、缩小收入差距,才能确保居民实际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居民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并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
4.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率预测
(1)主要价格指标增速预测
疫情爆发对供给产生的负面冲击、生活必需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刚性,叠加因供给原因生猪价格在上半年可能持续上涨的影响,预计CPI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模型预测,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CPI可能上涨3.27%,涨幅比2019年上升0.37个百分点;2021年,基数效应可能使CPI回落至0.35%。而在保守和悲观情景下,2020年CPI涨幅也很可能保持在3.21%—3.33%的区间。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上半年CPI上涨的主要压力来自食品类CPI的上涨。PPI方面,模型预测,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PPI预计将回落3.25%,降幅比2019年扩大2.94个百分点。而在保守和悲观情景下,PPI变化的幅度相应有所增强,表明疫情冲击所导致的从需求端到供给端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PPI在更长的时期以更大的幅度处于收缩状态。GDP平减指数方面,模型预测,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GDP平减指数预计上涨2.30%,较2019年下降0.74个百分点,2021年涨幅回落到0.13%。分季度看,其涨幅总体走势与消费者价格指数接近,整体上是由强转弱的态势。在保守和悲观情景下,GDP平减指数变化的幅度相应有所增强。
(2)进出口增长预测
2020年1月中旬,中美顺利签署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为双方缓和并最终消除贸易摩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在短期对世界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模型预测,按现价美元计,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中国出口总额预计增长4.45%,增速比2019年提升4.5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预计增长6.33%,增速比2019年提升9.40个百分点。2021年,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将分别增长14.30%和15.55%,增速有望重回两位数增长。而在保守和悲观情境下,2020年,出口总额将增长2.58%和2.28%,增速分别比2019年提高2.72和2.42个百分点。进口额将增长11.76%和11.73%,增速分别比2019年提高14.83和14.80个百分点。
二、政策模拟
2019年,为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减税降费等财政政策,通过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动投资结构调整,改善投资效率,确保了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Covid-19的疫情冲击给2020年的目标实现带来了艰巨挑战。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年GDP增速需要达到5.62%或以上。(1)而上述对2020年GDP增速的预测显示,GDP增长率预测值与目标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为弥补这一差距,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来实现稳定增长和翻番目标,同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增长效率。
具体而言,货币政策方面,除了传统货币手段之外,2020年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积极推动运用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从供给端看,LPR的运用将能够带动企业贷款利率下降,不仅有助于提高市场配置信贷资源效率,还能够推动投资结构调整,提升投资效率;从需求端看,LPR的运用有助于降低居民住房存量贷款的利息负担,进而有利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促进其消费增加。财政政策方面,在继续执行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的同时,要充分灵活利用政府债券和各类支出工具,扩大财政支出力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同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模拟情景设计和分析
为了定量分析推进LPR改革与财政支出扩张这一政策组合的宏观经济效应,课题组设计了两种模拟情景,并利用CQMM模型模拟各种力度的政策组合实施后的宏观经济情况,进而提出当前稳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
为便于比较,课题组将基准情景设定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假定2020年1年期和5年期的LPR报价利率将在2019年年末的基础上再下降20个基点,平均每个季度下降5个基点,至年末分别降至3.85%和4.55%,并维持至2021年年末。同时,财政支出增速在2020年和2021年基本维持2019年8.2%的水平。在此情景假定下,与2020年仍然以2019年年末人民币基础贷款利率作为基准浮动的利率机制相比,2020年四个季度,企业存量贷款利息支出预计将分别下降900亿元、1350亿元、1850亿元以及2250亿元;2021年基本每个季度可继续减少2250亿元的利息支出。另外,虽然2020年个人住房存量贷款成本不会发生变化,但2021年每个季度居民在个人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分别可下降752.5亿元。(2)
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改上述预测部分所使用的CQMM模型,引入推进LPR改革、降低企业及居民存量贷款的利息负担、进而推动企业投资和消费增速变化的作用机制,可模拟推进LPR改革和扩大财政支出力度的宏观经济总量效应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效应。课题组设计了两种模拟情景:
模拟情景1:假定2019年底没有推进LPR改革,而是依旧维持以人民币基础贷款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机制。与上述基准情景对比,在此情景下,企业和居民的存量贷款负担相对而言就加重了,对比由此产生的宏观总量和结构效应,可刻画出推进LPR改革的重要意义。
模拟情景2:在基准情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为了使2020年GDP增速保持在5.62%的水平,如果2020年维持LPR20个点的降幅,那以需要财政支出增速从8.2%提高到多少的水平?
搭配推进LPR改革的措施,财政支出的增速提高既可以利用政府投资的生产效应,带动总需求上涨,促进就业,进而稳定和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增加居民消费,又能够经由政府消费增加,改变企业投资预期,促进企业投资增加。同时,还可以通过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支出的增加,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因此,推进LPR改革搭配财政支出扩张的政策组合,不仅能够更快提升GDP的增速,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在模拟情景2的基础上,为了进行对比分析,课题组还假定,如果2020年每个季度末LPR利率在模拟情景1的基础上再额外下降10基点,即全年LPR将在2019年年末的基础上下降60个基点,那么,同样维持GDP5.62%的水平,更大力度的LPR下降,能够替代多大程度的财政支出增速的提高,以此分析降息与财政支出增速之间的替代效应以及结构变化效应。
(二)政策模拟的结果分析
1.模拟情景1:推进LPR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
首先,推进LPR报价机制的改革,市场利率的下降将有助于提升GDP的增速。对比2019年底没有推进LPR改革的模拟情景1,2020年和2021年推进LPR改革后GDP增速分别可提高0.27和1.12个百分点(见图1)。这表明,市场利率的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激励效应。但是,2020年利率下降对当年经济增长的提升效应要弱于下一年,利率调整的增长效应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因此,越早推行LPR改革、引导利率下行,将越有利于经济增速的回升。
其次,推进LPR改革后市场利率的下降对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具有明显的激励效应。对比2019年底没有推进LPR改革的模拟情景1,2020年和202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分别提高0.54和4.32个百分点(见图2);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可分别提高1.55和9.06个百分点(见图3)。推进LPR改革后市场利率下降对投资的激励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得以发挥:一是“价格效应”,利率下降直接减轻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励其扩大增量投资;二是供给端企业的“成本效应”,利率下降减轻了企业存量贷款的利息支出负担;三是需求端居民的“成本效应”,利率下降减轻了居民住房存量贷款的利息负担,进而从需求端拉升企业投资扩张。从模拟结果看,由于民间投资对市场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因而利率下降对民间投资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
第三,得益于经济增长加快和住房存量贷款利息支出的下降,居民消费增速小幅提高。对比2019年底没有推进LPR改革的模拟情景1,推进LPR改革后,2020年和2021年按可比价计算的居民消费增速可分别提高0.02和0.16个百分点(见图4)。相比利率下降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居民消费增速提高的幅度较小。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住房存量贷款利息负担的减轻有助于加快居民消费的增长。
最后,投资加速、消费提升将提高进出口增速。对比2019年底没有推进LPR改革的模拟情景1,按现价美元计,2020年和2021年出口增速将分别上升0.01和0.1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可分别提高0.66和1.8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推进LPR改革后,市场利率的下降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速,激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的增长,促进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正向的宏观经济激励效应可能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性。也就是说,LPR利率报价机制改革对2021年的作用效应将会明显强于2020年。
2.模拟情景2:“稳增长”的政策组合效应
首先,与基准情景相比,2020年GDP要实现5.62%的增速,在维持LPR利率下降20个基点的假定下,需要新增财政支出18145亿元,即2020年财政支出增速需要从2019年的8.2%提高至15.3%。如果保持财政收入增速不变,那么,2020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提高至7.1%,较2019年财政赤字率(4.9%)增加2.1个百分点(3)。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幅度扩大至60个基点,那么,需要新增财政支出为17190亿元。两种政策组合下新增财政支出规模变化不大,原因可能在于LPR利率下降的经济刺激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对2020年的宏观刺激作用有限,因而利率下降对新增财政支出的替代作用不明显。
其次,更大幅度的利率下降配合财政支出提速,对民间投资的提振效应较为显著。2020年,在利率下降20个基点的假定下,民间投资增速可比基准情景下提高0.01个百分点,达到6.19%;在利率下降60个基点的假定下,民间投资增速可比基准情景下提高0.38个百分点,达到6.56%。这一方面是民间投资对利率变化有较高敏感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财政支出的扩张从供给端降低企业成本、从需求端降低居民税负、扩大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从而拉升居民消费,这些都能够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的增速。相比之下,在利率下降20个基点的假定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相对于基准情景提高得更快一些。综合起来,在更大幅度的降息政策组合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较基准情景下提高0.22个百分点(见表1)。这表明,配合财政支出的提速,更大幅度的降息在稳定经济增速的同时,还能有效激励民间投资的增长。这不仅能够带动投资增速的回升(总量效应),而且还能促进投资结构的调整、改善投资效率(结构效应)。
第三,由于推进LPR改革的时间安排,2020年居民住房存量贷款的利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稳增长所带来的财政支出增速的加快,可通过居民税负负担的减轻、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强以及就业保障支出的扩大等渠道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与基准情景相比,可比价居民消费增长的幅度大致可提高0.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的提高幅度大约在0.05—0.06个百分点的区间。
最后,得益于民间投资增速的提高以及消费增速的小幅回升,以现价美元计,2020年出口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仅比基准情景下提高0.01个百分点左右,进口增速预计可提高仅1.0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2020年一季度意外爆发的疫情冲击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显著地负面冲击。按照保守的方式测算疫情控制后的复工进度及产能恢复程度,2020年GDP预计可增长5.09%,增速与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所需的5.62%还相差0.53个百分点。尽管2020年一季度中央政府已相继出台并落实了多项政策,以加快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扩大产能,但从全年来看,仍需要通过更大力度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才有望稳定经济增长,并完成GDP翻番的目标。
三、政策建议
2020年,尽管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顺利签署,为双方缓和并最终消除贸易摩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不可避免地对今年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增长形成负面冲击,并加大了2020年中国GDP实现翻番目标的难度。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上述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
第一,货币政策方面,应加快落实推进LPR改革及运用,以此提高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激励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的民间投资的增长,进而改善市场配置信贷资源的效率,推动投资结构调整,提升投资效率。进一步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确保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积极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就业创业工作,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以及继续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等。
第二,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快财政支出的增速,重点从需求端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应充分灵活利用政府债券和各类支出工具,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券,加快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速,适度扩大赤字尤其是中央财政赤字,并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支出的扩大还应强化民生导向,从需求端通过减税、提高对居民人均转移收入的力度以及保障就业市场稳定等措施在稳定居民实际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从改善民生社保等方面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继续推进财政“补短板”投资,特别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
第三,在促进企业投资方面,应着眼于实现长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继续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加快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制造业民间投资的增长。继续加大针对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力度,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激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加快促进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快速增长。
第四,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应充分重视疫情冲击和食品类CPI高企对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影响。尽管当前经济不具备严重通货膨胀的基础,但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冲击和猪肉价格的坚挺将使CPI继续处于高位水平。因此,稳物价仍是当务之急,应在抑制肉类价格过快的上涨基础上稳定CPI的涨幅。同时,应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加快划转部分国有资本以充实社保基金,确保社保费率稳步降低,并确保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稳步增长。
第五,在稳定就业增长方面,应引导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以实现就业、特别是高收入岗位就业的稳定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比快速下降,加剧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提升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尽管有助于促进就业,但大多是低收入岗位的就业增长。为此,在稳定就业总量的同时,应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高收入岗位就业的稳定增长;在推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应更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并精准施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等。
上一篇: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