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08 07:43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論和方法需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以及我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紧迫性不断增强。本文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讨,以审计学专业的思政融入教学实施为例,结合审计学专业特性,初步践行《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总结,力求使本课程对学生经济素养和德育素养的培育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思政元素;审计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672-3198.2021.17.075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学生本科、考研进修乃至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引领和创新作用,培养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该门课程亟需提升和改进的重要内容。


  1《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必要性


  首先,理论存在争议和意识形态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紧迫性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学生考研进修乃至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体系并不完全符合科学的要求,很多理论尚存在分歧、争论和质疑;同时宏观经济学不可避免的存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该理论本身是西方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可在学生中广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习观、价值观。


  其次,形势复杂思潮涌动,课程教学需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美国执意挑起世界贸易争端,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也给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从内部环境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一定下行压力。社会针对经济发展思潮价值观、科学性和合理性良莠不齐。因此,将课程思政的深入全面的融入,以期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提升课程教学在家国情怀、思想政治和个人品格方面的影响力迫在眉睫。


  最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且德育双修的经管人才。经济运行具有两面性,当前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作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重大判断,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因此,人才培养应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稳”中之“忧”和“好”中之“难”。面对复杂形势,要求经管人才培养既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同时具备爱党爱国、德育双修,为当前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审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1“知识到思政”点线推进是思政元素挖掘的基本途径


  宏观经济与审计学专业知识结合点,在审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成为思政要素挖掘的第一个层面。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价值观、思想逻辑和共同情感。在宏观经济学知识点设计审计内涵时,做到从广度上延伸,从深度上解读,从维度上强化,由一个“知识-思政”点到多个,形成一条“知识-思政”线,将宏观知识与审计知识进行思想价值观模块的整合。


  2.2“正面加反面”教材映射是思政元素挖掘的有效方法


  除知识点以外,宏观经济学者以及经济学家、财务审计管理大师的成长道路和奋斗史是典型的“正面”教材,甚至名师、教师个人的经历,将为学生树立爱国家、爱专业、向名家学习的人生观起到重要的教育导向作用。同时,可通过“反面”教材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和矛盾规律,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规律。因此,剖析社会经济和财务审计宏观管理有关的热点,特别是失真流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考和比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2.3“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是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过程


  课程思政实施的应该融入理论与实践性价值体系构建的整体过程,使融入过程兼具参与性、活动性、主动性和情感性。理论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而实践教学同样有大量思政元素可以挖掘,也是思政元素承载量大、融入点多的环节之一。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范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的教育,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训练观,发现、质疑、探索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有效提升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性、体验性的思政融入,可有效强调学生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切实践行培养国家需要的、兼备技能与视野、能力与价值的创新应用型育人模式。


  3审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探索与实践


  审计学的专业学生主要以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为就业方向,进行审计检查与鉴定、事审计服务与咨询等工作,特性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我校审计学专业在开展宏观经济学融入思政教学工作中,积累了课程融入思政线上线下教学经验。


  3.1内容上协同专业性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有效元素


  针对专业性质,就《宏观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进行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明确审计职责涵盖“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管理审计”等范畴,将宏观经济学教学知识点中与审计学“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跟踪审计、公司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和保护生他环境责任审计、境外审计”等有关的内容相结合,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通过不同教法融入课程,点面结合,形成从知识到思政、从正面到反面、从理论到实践的立体思政融入格局。如宏观经济学涉及增长理论内容时,融入我国财会审计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对财会审计业务的影响等内容,树立学生道路自信和家国情怀。涉及宏观经济政策时,融入供给侧改革、财税政策与发展、产业和市场等与审计有关的内容,深化学生对“审计为经济发展服务、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果是审计发展动力”的科学价值观的理解。


  3.2过程上结合教学改革,全面構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在审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以强化专业性思政融入为原则,开展教学设计。一是思政融入覆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如在涉及失业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及取得的成绩,渗透“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正确人生观、择业观育人目标。二是思政融入“线上+线下”两个课堂。实行SPOC线上自学、线下翻转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学生线上学习、线下翻转以及线下学习、线上考核的模式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开拓与创造性素养的养成和理性与批判思维能力的训练。


  3.3实施上用于开拓创新,大胆尝试课程思政教法改革


  思政等教学内容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有很多。课堂上在嵌入思政内容时,需在教学实践中,在教育教法上大胆尝试,精心设计。如采取案例“分析+讲述+评析”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分析解读案例,后教师讲述核心知识点过程中融入思政,后续进行以树立正确审计理念和思维观念为宗旨的“评析”教学环节,使学生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方法合理性内容的同时,也明晰其为西方资本主义辩护的本质,在今后工作中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和行为,为社会主义经济审计建设服务。其他教学方法如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开展小组讨论、新闻报道分析、影因资料观后研讨等,均在教学中使用并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学习思政内容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参与度,强化了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3.4手段上强化信息教学,与时俱进增加课程思政情感动力


  首先,从教学课件入手,将课程中涉及党和国家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图片、音像等,针对内容润物无声的嵌入教学课件,全面渗透到《宏观经济学》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授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等内容时,我们通过向学生展示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等资料,直观强化了学生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概念的理解与认同。其次,利用超星学习通SPOC等平台,结合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摒弃枯燥说教形式,通过主题讨论、思政微课堂、资料分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切实看到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探索的波澜壮阔以及伟大成就,看到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的发展与奋斗历程,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情感上爱党爱国,并愿意为伟大国家努力学习和奋斗。


  作者简介:李迎旭(1982-),女,黑龙江伊春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靳炜伟(1982-),女,河南新郑人,会计学硕士,副教授,从事会计、审计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考

下一篇:我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结构突变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