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加强学院预算管控体系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5-08-26 13:40

摘 要: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随之增加,资金流动更加频繁,预算管理在独立学院财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始终贯穿于学院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因此本文对学院预算管控体系的完善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其他学院的预算管理工作起到一定帮助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院 预算管理 管控体系 学院预算内容

一、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以学院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采用的是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三者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部管理统一化、会计核算一级化、预算管理分级化。虽然该预算管理体系是以学院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是其自主理财的权利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校理财主体的制约。也就是说学院的自主理财是具有相对性的,而非完全独立存在,它的相对性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部管理统一化”即学院在管理自己财务时必须遵守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严格将学院的全部财务预算纳入学校的财务计划之中,并由学校统一调配统筹财务资源;第二,“会计核算一级化”即学院的财务核算权应与自主理财权分离,实现核算权的统一管理,学院虽享有一定的自主理财权,但是其院内所有的收支活动应统一交与校级财务进行核算,以此来确保学校财务的集中。权利的分散不但不会影响预算的顺利进行,反而会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第三,“预算管理分级化”即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权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级别,它们在享有各自事权和财权的前提下,应自觉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分级的预算管理方式更加适应现代高校的实际需求;第四,“财务调控专项化”即学校除了赋予学院自主理财权外,还设立了各类专项经费,用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支出,例如:学科建设、专业调研、创新设计、实验室建设等。专项经费的设立主要依据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学科特点,对各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予以扶持,采用学院自行申报、相关专家论证、学校统一筹划的一体化模式,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
  纵观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不难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缩小了财务管理范围,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重心的下移使得各学院能够更加自由的支配财务、管理范围的缩小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各学科建设层面来看,学院下设若干个系,更有利于各学科间的交流,使它们在各自领域蓬勃发展,在其交叉领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水平,加快学科建设;而从责任、权利的制衡层面来讲,以学院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责任体系,在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基础下,可以更好地规范各部门的行为,通过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来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二、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的特征分析
  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从实际运用中的情况来看,它具有四大主要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我们可以从各个层次了解到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的优点,从而挖掘出它对当代高校预算管控有利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四大特征。
  特征一,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即实现预算管理的所方位管理,首先它强调内容全面性,即预算内容必须包括学校全部经济活动的支出情况;其次就是人员的全部参与性,学院制预算管理体制注重以人为本和全员参加,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广大教职工参与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定、执行与监督,努力培养他们的预算参与意识,争取营造一个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
  特征二,事权与财权的统一性。在以学院制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学校将事权与财权同时赋予各预算管理中心,每一个预算管理中心都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方面,每年的收入预算就是财权的具体表现,而支出预算也从侧面体现了每年度开展教学活动的数量,也就是各部门履行事权的体现,由于收入决定着支出,那么财权也就客观的制约着事权的行使。
  特征三,学院预算管控体系是一种硬约束机制。基于学院制的预算管控体系,体现的是一种收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该管控体系中,各部门的收入预算是其支出预算的前提和实际约束力,决定着各部门的支出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各部门因履行事权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必须以实际收入预算的范围内,一旦超出收入预算的范围,那就意味着某项事权的不可为性。从这个关系来看,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是包含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明确了事权、财权的严格统一,使预算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型,从而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特征四、财权下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学制预算管控体系以学院为中心实现财权下放,使底层部门掌握实际财权,充分调动各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努力实现教学经费的零浪费,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在不违背学校财务计划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与此同时,该预算管控体系将学校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重新整合,因地制宜,根据各学院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实际生活中,学院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应是以教学科研为主,这样一个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事实。
  这些特征是学院制预算管控体系的精髓,通过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实行学院制管控体系的优势所在,它不仅可以使高校的预算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还使得高校内部各部门工作更加协调,学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也提高了校内各部门、各人员的办学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学院预算管控体系的内容研究
  1、预算的执行调整与控制
  预算经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则上不得调整、追加,如遇特殊情况,为了学院的发展,适当的追加调整也是必要的,但程序要严格、规范。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可以使预算适时、均衡地发生、控制预算支出进度,防止预算宽余。
  预算控制是组织实施确定的预算目标,控制的方法按过程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学院应在院内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系统,实时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2、预算的监督与绩效评价
  学院应创新预算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执行过程、决算结果进行评价,这将 大大促进办学效益的提高,与此同时,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包括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预算中弄虚作假,执行中控制不力的单位给予处罚,真正把预算工作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
  3、不断完善学院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学院的预算内容相对简单,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学院在编制预算时,一般有“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复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方法。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采用零基预算法。另外,对一些重大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不仅应包括当年的执行预算,还应包括其后2-3年的指导性预算,这就需要编制中长期滚动预算,这种滚动预算有利于综合平衡。
  为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为实现学院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不断完善预算编制,进一步推进学院预算管理趋于标准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是采用“二上二下”预算编制法,遏制浪费状况的持续发生,进而,为学院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4、充分发挥学院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学院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应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稽核和监察,加强高等院校财务、资金、投资以及人事等方面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其全面发挥应有的价值;二是实行目标管理。目标是审计监督工作的方向,因此,应根据学院审计人员的自身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目标,并按照目标计划进行执行;三是实施岗位轮换。为增强学院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应对全体审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防止出现关系审计、人情审计等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 黄洋. 如何完善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08,(03).
[2] 张伟.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会计师, 2012,(03) .
[3] 孙邦荣.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看法[J]. 会计师, 2011,(03) .
[4] 刘蕾.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预算管理[J]. 财会通讯, 2011,(05) .
[5] 李刚. 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

上一篇:上市家族企业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基于利益

下一篇:浅议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