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胀与就业问题的宏观政策解决

发布时间:2015-09-24 08:52

摘 要: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经济危机仍未过去的今天,研究如何将两项指标控制在可承受区间,是宏观经济政策决策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认证分析,重点就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一一解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 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 货币政策 研究

一、 背景
  自从2008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甚至由政府直接注资实体经济,以期通过这些宏观经济政策拉动经济,提升总需求,从而确保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的增加。然而,这些旨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本身亦包含着某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在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亦将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和加速物价水平上升。
  就业与通胀控制,历来是宏观经济中的一道两难题目,特别是当前经济危机仍未过去,欧洲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市场前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稍有不慎,就将引起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笔者以为,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遵从以下几条原则: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进行把握、深入研究通胀和失业的内在联系,从而确保将两项指标控制在可接受区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拉动社会总需求、最后就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两者的关系进行相关决策时,要对其结果条件对应关系进行准确把握。

二、 当前通胀与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力求扭转或减轻经济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与负面影响,保就业、保增长。然而,随着最初的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效果过去,各国却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政府赤字高筑、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加速的困局之中,更有甚者,出现通胀与失业率“双高”的现象,陷于被动局面。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虽然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制定偏重就业,忽略对通胀的治理
  危机发生后,各国面对经济衰退,生产下滑的局面,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刺激经济、保障就业的政策,对于通胀的控制有所忽略,而这种经济运行的结果就是时至今日,63.4% 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不超过 2% 的经济缓慢增长与 6% 的高通胀水平、9% 的高失业率水平相伴的“双高”局面。这一方面说明由于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大,各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偏重于解决就业问题,放松对通胀的管理控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国家对于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问题全面内涵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了解不足,使得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施效果与主观目的之间发生了背离,出现了较高通胀水平下仍然保持了较高失业率的水平这一矛盾和困境。
  2.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抑制了总需求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升社会总需求的前提条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不难观察到,但凡具备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社会的需求总量仍然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社会公众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不明朗,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公众的支出计划变化幅度较大。这是因为保障体系健全,公众未来预期向好,刺激其有效消费需求,进而带动社会再生产相关环节,反之则结果也相反。
  3. 偏重短期目标,忽视长期发展
  针对突出其来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优先考虑的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而是追求一些短期的、见效快的模式,这一现象在某些西方国家的近期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显现无疑:为了获取足够的票数,取得竞选与连任的胜利,一些西方政治集团更加倾向于采用见效快、时间短的经济政策,从而忽略了长期的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造成数年之后,政策的负面影响浮出水面的恶果。
  
三、 协调通胀与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从长期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去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而经济政策的制定通常是用于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的结构组成,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当前部分国家为了应对突出其来的经济危机,急切的采用一些短期博弈行为来保障就业,从而导致在就业问题和通胀问题上遇到了两难的困境。一个健康健全的经济体运行特征应该是具有一个合理通胀水平和物价水平以及将失业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要做到对这个两难选择的准确把握,就必须将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的问题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及其长期发展的规划上来看待和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处理通货膨胀时不伤及到就业问题,而在解决就业问题时候通货膨胀水平依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科学决策,将通胀和失业率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多年的经济研究表明,通胀与一定程度的失业率,是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也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数据的真实含意: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失业率则是一项指标,用于衡量就业程度。二者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彻底的消灭或者长时间的压制都是不现实的,宏观政策的制定目标应当是将这两项数据控制在可控的、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公众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也将影响公众的支出计划,因此,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释放公众的购买力,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即使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不前的境进,或者处于通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两高”局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公众依然敢于消费,从而推高了社会的总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新的就业岗位的诞生。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从数据层面难以表明其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它是通过对于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影响而最终实现其作用的,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不能忽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新平.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制约因素及成因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 (5)
  2. 顾晓慧.财政政策与就业问题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9 (5)

上一篇: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信息服务模式对医院经济发展

下一篇:关于股权制衡研究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