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员工如何实现转型跨越
发布时间:2015-11-05 09:55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工作岗位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事业单位的员工如何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实现自身的转型跨越,真正为社会服务,为百姓大众服务,是每一位事业单位特别是面临转型改制的事业单位的员工应该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员工 素质 转型跨越
今年以来,随着社保制度改革被进一步提上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对我国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三种不同的社保制度的热议不绝于耳,呼声震天。一时间,既不同于公务员,又不同于企业的我国独有的事业单位又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
“ 从来没有救世主,只能靠我们自己。”近年来,随着改革浪潮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可能转化为全额拨款机关团体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报社、杂志社、事务所等)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困境,也有越来越多的员工走出“围城”,重新开始打拼、创业,逐步向企业转轨。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苦,但毕竟是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头脑在拼搏,艰辛和汗水换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使自己感到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充实感。正如一位省级歌舞团的演奏员所言:“过去工资卡上的钱根本不敢花,总怕家里有急事要用,现在有了各种演出奖,心里踏实多了。” 四、在转型中实现跨越,在跨越中实现发展 时代激励转型,市场促进发展。不转型就要死亡,不跨越就会失落,甚至会落到员工连医疗、养老保险都没有的境地。笔者认为,除了因其性质、职能会转变为政府机关团体,履行行政职能的一些事业单位外(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事业单位,最终都要走向市场化,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只有能够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阵痛”,才能最终赢得胜利,获得生存。因此,政府要在这次改革中紧紧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多种手段和措施,鼓励符合改制条件的事业单位主动进入市场,转轨转型,寻找适合自己跨越、发展的可行之路。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动事业单位实现转型跨越。 1。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推动事业单位改制转型作为一项涉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各级领导干部要将事业单位改革列入议事日程,正如完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课题专家之一的王林先生所讲:“如果当时及早划拨国有资产解决对应”,就能有助于抵御社保出现的“空账”问题。 2.要积极组织政府部门专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列入转制计划的事业单位进行扶持,帮助他们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某省一家画报社长期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每期画报发行几百份,各方面欠账很多,员工怨气冲天。政府有关部门对此单位进行了重点帮扶,采取了针对性很强的措施,“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划、改、并、转,使这家画报社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重新走上了转型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要让改制的事业单位全体员工都明白,今天的痛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只有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破茧重生,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因此,必须摈弃传统的“吃大锅饭“的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行为也必须丢掉,只有扑下身子,全身心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4.在政策制定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多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还以某省画报社为例,12名老员工(男55岁,女50岁,工龄30年以上)一次性离岗,工资、福利不变,由主管部门承担,直至退休。要积极推进转型进程,各个层面都必须主动承担转型成本。只有让涉及自己利益的员工感到基本满意,才能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五、结语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为工作、为事业去努力去奉献。这些要求不为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只有将员工的衣食住行时刻挂在嘴上,记在心里,真正关心和了解他们所惦念的事情,尽力为他们解决所牵挂的事情,自己的单位才会顺利地转制建企,才能在市场大潮中永立潮头,始终掌握主动权,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上一篇:浅谈医院人才引进的误区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