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州)潮汐预报效益分析和宏观建
摘 要:本文介绍了渤海湾潮汐现象和潮汐规律,分析了潮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水文三大效益。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沿海潮汐规律研究分析的投入。
关键词:潮汐预报 渤海湾 效益分析
1、潮汐的自然科学现象
潮汐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天文学家将潮汐形象的比喻为地球的脉搏、地球的呼吸。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渤海湾潮汐类型最为丰富多彩的沿海地区之一,由于潮汐涨落与黄河三角洲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潮汐预报在黄河三角洲滨州东营两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占用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渤海湾沿海人民很早就对潮汐有较深刻的认识。
随着两市经济的发展,海洋运输能力逐渐加大,原有的港口已不能适应现代船舶吨位快速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除采取工程措施加深航道外,还可以利用潮汐的天文规律特性,增加船舶的通行能力。
潮汐与海港码头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按黄河三角洲沿海潮汐的规律来确定港口高度和港口水深,达到港口不至被高潮淹没,也不至在最低潮时使船搁浅。
2、潮汐同泥沙运动有密切关系
黄河三角州沿海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河流每时每刻从上游带来泥沙入海,加之黄河三角洲沿海受黄河的影响本身又储藏着大量泥沙,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港湾附近水流特别是潮流作用下,泥沙进行往复运动,50%的泥沙沉淀在沿海浅海地区,使港口航道淤浅,形成“港口回淤”,这是当前我国许多港口普遍存在并丞待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潮流量进行“以水攻沙”,即能保障航道通畅,又能使泥沙在预定的地点沉积。
在渔业资源开发方面,准确地掌握潮汐的规律对捕捞作业有着指导作用,黄河三角洲地浅海地区初一、十五(阴历)为大潮,形成潮流流水急,鱼群受潮水冲刷,易分散排向外海,或居于中上层;初八、二十三(阴历)为小潮,这个期间潮流缓慢,鱼群易集中排向内海,并下沉海底,是渔民捕捞的好时机。可以说是沿海渔民的黄金时代,小潮一天产量相当于大潮几天的产量。因此,掌握和研究潮汐规律,对确定沿海鱼区地点、张网高度、航行时间等大有益处。此外,海洋养殖,也要掌握潮汐的变化规律,以便有利黄河三角洲沿海居民和开发商进行人工养殖。潮汐的涨落为滨州市制盐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涨潮时将闸门打开“纳潮”,可适时纳取高盐度的海水进入盐田,既有收获又节省了人力物力。
3、潮汐与大地测量和海洋深度测量的关系
要测定大地高程和海洋深度必须有基准面,这个基准面就是多年平均海平面和深度基准面。平均海平面的数值是根据潮汐多年观测记录计算而的,根据水文规范,潮汐观测记录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日平均海面、月平均海面、年平均海面和多年海平均海面,山东省自建国以来就采用青岛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即黄海海平面作为全省大地高程基准面。
4、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潮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减轻和预报风暴潮灾害方面,海洋潮汐预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风暴潮灾害是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频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根据分析研究证明,一般多发生在每年5月~10月期间,此季节正是河流洪水季节。在大潮汛期时,加上台风袭击(黄河三角洲沿海东北大风五级以上),潮水位一般比正常潮水位抬高0.6~1.50米,强台风袭击(八级以上),潮水位比正常天文潮抬高2.0~3.0米,说明这是最危险的时期。因此,风暴潮预报,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5、海洋污染灾害方面
赤潮灾害也是当前严重干扰海洋资源开发与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灾害之一。潮汐是赤潮形成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因赤潮多发生在水体交换缓慢的情况下,因此,全日潮或高潮高差较大时,潮水的积聚作用使表层生物细胞密度高,赤潮出现的几率则较大,渤海湾属于半日潮,低潮差较小时,水体交换急促,赤潮不易积聚并向外扩散,不易成灾。所以潮汐变化特征对黄河三角洲沿海海域的溶解性铁、锰含量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而溶解性铁锰等微量元素是赤潮补充营养所需。据分析研究发现,大潮期间溶解性铁、锰的含量比小潮期间明显提高、含量分布随大小潮期的交替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海域的潮汐,特别是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和潮汐预报,就有可能对水域的局部地区赤潮作出预测。
6、潮汐在国防发挥的作用
实践证明,潮汐预报在军事领域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舰艇活动,登陆作战,布雷作战及水下武器使用等方面,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水位的变化和潮流的涨落规律,尤其潜艇在水下航行和发射鱼雷,对海中各层水流的复杂性更需关注。在这方面我军有沉重的教训,解放初期常胜将军叶飞在指挥解放金门岛时,由于当时对潮汐规律了解较少(当时正遇上百年一遇天文低潮),使我军遭受重大伤亡。
7、三大效益
7.1 社会效益
由于渤海湾沿海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且地方财力有限,至今仍有100多万亩滩涂不能开发,255万亩土地未被利用,巨大的“聚宝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近年来,滨州市以“海上山东”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为契机,通过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机制,尤其是以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规划实施了以防潮堤建设为龙头的“北带”开发工程,收到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2 经济效益
面对灾害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滨州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在滨州沿海地区建设以防潮堤工程为龙头的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简称“北带”)。经过3至5年的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建设内容是“一堤五带”,即总长度为290公里的高标准防潮大堤、3.6万亩贝砂岛生态旅游带、150万亩海水养殖和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带、130万亩人工芦苇湿地、200万亩梨枣高效经济带、110万亩盐碱低产田高效开发带。
防潮堤工程位于无棣、沾化两县境内北部沿海,按照“防潮为主,先堤后路,堤路结合,长久见效”的原则,由国内知名专家对防潮堤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规划建设防潮堤总长290公里,其中临海防潮堤55公里,一级临河防潮堤142公里,二级临河防潮堤55公里,总投资13.6亿元,计划于2007年底全部建成。大堤建成后,不仅能全面保护年年遭海潮侵袭的60万亩耕地、50万亩滩涂水产
养殖、100万公亩盐田、11个乡镇、200个村庄、16万人口,而且能新增土地61万亩,新增水产养殖5万亩,年均实现减灾效益1.4亿元。“北带”开发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增加净收益110亿元,农民直接受益45亿元,规划区内147万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
7.3 水文效益
新中国成立来,各级水利部门十分重视沿海风暴潮分析研究工作,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沿海设立了多处潮位站,对加强风暴潮分析研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从七十年代至今,滨州水文局利用潮汐预报防案提前3—5天预报滨州市沿海最低潮位出现时分及各河倒潮位,为治理沿海河道治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潮汐水文数字,在滨州市抗御四次特大风暴潮期间(92、97、2003、2005年),滨州水文局根据当时气象因素用增水和周期法对四次风暴潮提前作出预报,为市委市府抗潮抢险赢得时间,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同时扩大了水文在社会的知名度,真正体现了水文的尖兵作用。
8、宏观建议
按照水文双重管理模式,市政府应落实对水文事业的经费投入,成立海洋潮汐研究机构,便于对海啸、赤潮、天文潮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水文的任务。
对于滨州市已建成防潮堤295公里,其中临海防潮堤90公里,入海河流海口段防潮堤205公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成立沿海防潮堤管理机构,有国、省、市、县、沿海重点大型企业投资,沿海居民来管理。在管理目标上,实现从一般性生态护堤功能,向将来发生的海啸、赤潮和特大风暴潮性生态灾难在内的综合防护功能发展;在建设内容上,因沿海自然灾害是牵动大局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走全民和招商引资路子管理沿海防潮堤,实现政府引导、分级负担、多渠道、多元化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2007)无棣沾化两县水利年鉴
[2] 250—2000,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3] (2005—2007)滨州市海河管理局水利年鉴
上一篇:凤翔泥塑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