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性原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9 08:57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cpi、pp居高不下,人们已经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加上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央行将大量货币投放市场,通胀压力日益加大。本文运用历史的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1992—1995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成因的基础上,找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能造成我国通胀的因素,然后基于1990—2009年的数据,运用granger检验法进行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的扩大、外汇储备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加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是造成我国通贸膨胀的一般性原因。
  [关键词]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ranger检验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096-06
  饶璐(1989—),女,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四)居民物价满意度及通货膨胀预期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我国cpi出现回落,可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到价格的上涨超过cpi显示的上涨幅度。根据
  (五)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手上的外汇须卖给指定银行,而央行则需要不断购买这些被卖出的外汇放入外汇储备。随着我国长年来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09年4月,我国的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末达到2.39万亿美元。央行购买这些外汇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大量释放,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将产生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2009年7月触底后连续上涨,随着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品需求的膨胀,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加上人们对物价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物价预期的看涨,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大大增加,应引起重视。
  
  三、1992—1995年的通货膨胀
  
  当前我国的通胀预期和1992—1995年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部分将通过分析1992—1995年的通胀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经验借鉴。
  (一)1992—1995年通胀成因分析
  为了抵御1988年货币扩张政策带来的严重通货膨胀,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市场销售低迷。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市场的信心恢复,加上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该年2季度开始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通过对我国1992—1995年通胀成因的定性分析,对比当前经济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与1992—1995年经济状况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刺激计划背景下发生,存在货币供给量过大、投资需求膨胀、外汇储备和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等共性特征, 因此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六个变量,分别用cpi、ms、gdp、expd、fc、sfi、pw表示,运用granger检验法对这六个变量与通货膨胀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数据样本空间为:cpi、ms、gdp、expd、fc、sfi均取自1990—2009年的20个数据;pw:1990—2008年的19个数据。
  (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基于这些因素,首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单位根检验法进行处理,得到lnd_expd、lnd_fc、lnd_gdp、lnd_ms、lnd_sfi、lnd_pw,分别代表财政支出、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取对数后再做一阶差分得到的平稳数据。
  利用granger检验法对上述得到的平稳数据进行检验,得到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的结果如下: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的扩大、外汇储备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性原因,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不显著。
  
  五 、结论与建议
  
  与1992—1995年的通货膨胀情况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更加复杂。针对货币供应、财政支出、外汇储备以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原因,并考虑公众的预期通胀因素,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一)有效控制货币投放,提高资金利用率
  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在短期内会对我国经济有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银行信贷质量上把关,推动信贷模式改革,提高贷款评估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对高消耗、高排放企业的信贷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信贷额向国有企业集中而中小民营企业却难以贷款的状况,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实现民富国富。一方面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该项措施促进民营企业的增长活力,刺激内需,保增长;另一方面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保证货币量合理供应,以防御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
  (二)有效分配政府财政支出,缩减行政费用
  高茵对财政支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开展实证分析,指出“短期内财政政策对通胀直接影响最小,但是却能够起到积极的公众预期引导的作用。”一方面,每次的通货膨胀总是伴随着食品类物价的大幅上涨,其中粮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甚至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下降的月份仍保持上涨。粮食是百姓生活的首要必需品,该类物价的持续上涨将引发公众通胀预期的不断上升,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国家可以通过对农民实施有效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鼓励部分富有体力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利用新科技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率。在研发和水利建设上给予财政支持和鼓励新粮食品种的研发,增强农田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增加农田单位面积产出,从根本上保证粮食供给。另一方面,通过缩减行政费用减少财政支出,不但可以向公众展示稳定经济发展的决心,引导公众预期,还可以通过需求的减少减轻通胀压力。
  (三)严格把关投资项目,加大监管力度
  为应对此次经济危机,我国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加强对这些投资资金的监管并透明化,增加对我国基础产业的建设,严格把关新开工项目,对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和项目给予减税等政策优惠。严格监控投资资金流向,防止大量资金和热钱涌向股市、房地产市场,取缔并制裁投机倒把行为。
  (四)完善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银行结售汇制度
  1994年实施结售汇制度后,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大幅度提升,提高了我国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在国际上的信誉。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外汇储备的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实行的银行外汇结售汇制,央行需要巨额货币量来购买这些外汇,这意味着大量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加大了我国的通胀压力。为了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和合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这些放出的资金,又提升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除了思索如何将这部分外汇进行有效利用和投资增值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当前的结售汇制度。
  
  注释:
  ①由于自2009年3季度起,整理
  
  [参考文献]
  [1](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美)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

上一篇: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动因分析

下一篇:论经济转轨时期宏观调控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