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交通运输经济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大规模人口的迁移和流动速度的加快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运输经济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
城市化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各产业规模和分布等。城市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发展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截止今年数据,我国城市人口接近6亿5千万人,城镇化率超过47.7%。据有关方面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保持年均0.8~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而最终城市化率将达到60%~70%。在这一过程中,城乡人口转移的规模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平均每年转移的人口将达到1500~2000万人。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对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对运输经济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于缩短了城乡间的空间距离。建立在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上的城市化,使城市的触角四通八达,城市居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获得广泛的自由,城乡之间频繁的“人口交换”与互动,促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与相互认同。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区域和城乡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了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改善了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国、省级干线和农村公路方便了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打破了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运输不通不畅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状态,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进一步优化区域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乡间与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进一步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二、人口迁移的交通费用对城市化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的重要表现为人口的空间性迁移,迁移成本主要为交通费用。交通费用既包含旅行费,又包含为迁移进行准备和最终完成迁移所支付的各种交通费用。我国居民迁移更多地表现为从较小城市向较大城市、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这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性流动。因此,交通费用支出对一般家庭的迁移决策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短期迁移的进城务工农民工来说,运输费用的提高增加了迁移成本,增加了农民负担。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为了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周末休闲郊游或去乡下探亲访友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对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就业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交通费用对于不同收入人群在出行路线选择上的影响是不同的。大体上说,高收入人群的选择较多地考虑交通路线和工具的便捷和舒适性,低收入人群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费用低的交通工具或路线。我国东西部间、城乡间收入差距较大,交通费用的变化会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出行选择产生较大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速路的使用效率是往往不高的。
从发达国家经历的城市化历程看,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或超过50%之后,城市病表现最为严重。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突破47.7%,城市病日益突出,以致理论界惊呼我国城市化过速。为此,一些地区纷纷建设高速公路,并和城市放射干道一起将远郊区县,新市区或卫星城与老城市联系起来,期望具有便捷交通、较低土地价格、优越环境的新城镇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以及市区居民迁徙居住,拓宽城市的发展空间。然而城市市区人口迁徙发展的交通成本过大,人口迁移的交通费用过高,强化了居住市区具有的生活成本优势,反而使人们更加依恋市区。以陕西为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位于西宝高速公路中段,距
离省会西安80余公里。在市区住房高价格的环境下,杨凌商品住房每平米均价为1700元。这些优越的经济、交通、环境因素本应吸引更多买不起市区房或追求高生活质量的城市工作者迁徙居住,然而高额的交通运输费用限制了人们的出行,甚至由于出行交通不方便,交通费用高等影响,居民做出不出行的决定就不难理解了。
在提供潜在交通便利的同时,高昂的交通费用亦制造了诸多不便,使城乡联系频率和城市开放性降低,城市对外围农村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减弱。迁移成本的提高不但对城乡人口的迁移构成了极大制约,而且对于大城市居民向城市边缘和外围中小城市的迁移居住形成了一定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出行动机,减少了城乡居民直接面对面式的接触与交流机会,城乡文化碰撞、融合、提升变得更加困难,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交通运输投资的巨额需求对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关乎着其他产业的发展,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以及城乡间交通运输始终比较紧张,基本上都是以适应需求的方式发展,很少能做到交通先行发展。目前,我国大城市基本上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立体交通以及构建对外大通道的关键发展时期,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2009~2010年国务院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大规模投资交通运输业,虽然投资巨大,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如何在解决当前
交通拥挤问题的同时,做到交通先行,发挥引导作用,加快市中心地区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解,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部分功能,本身也是解决市中心地区交通拥挤等问题的出路之一,但是,在当前交通网络布局在地域空间上还未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相匹配,投资建设主要是以解决市区交通问题为重点的情况下,要做到交通先行、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疏解,面临着交通运输发展的整个策略、实施步骤、规划项目等方面能否较充分地体现这一方向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三、交通先行与交通运输投资巨额需求的挑战
交通基础设施对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先行引导作用,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以及城间交通运输始终比较紧张,基本上都是以适应需求的方式发展,很少能做到交通先行发展。目前,我国大城市基本上都处于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立体交通以及构建对外大通道的关键发展时期,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如何在解决当前交通拥挤问题的同时,做到交通先行,发挥引导作用,加快市中心地区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解,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部分功能,本身也是解决市中心地区交通拥挤等问题的出路之一,但是,在当前交通网络布局在地域空间上还未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相匹配、投资建设主要是以解决市区建成区交通问题为重点的情况下,要做到交通先行、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疏解,将面临着交通运输发展的整个策略、实施步骤、规划项目的建设时间安排等方面能否较充分地体现这一方向,在建设资金上能否保障,建设经营方式能否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问题。此外,对此类交通先行的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在方法与评判标准上应与其他常规项目有所不同或侧重点不一样,即要解决先有量再来改善交通,还是先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来引导发展和适应未来需求的问题。
四、城市化进程中有序发展运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中央与各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的行为主体,应营造适当宽松的交通政策环境,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鼓励城乡相关流动性交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新经济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促进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设施的社会基础性以及交通运输对城乡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基础服务性作用,决定了交通运输充分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交通运输又是经济社会众多行业和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与自然资源、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有效满足总体需求与个性化需求,满足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引导,各种城乡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关系,对运输经济的体系结构和模式做出合理的选择,完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化直接增加了对有限的交通设施和运输能力的需求,城市与城乡间交通运输将面临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作者:陶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年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