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对银行业的财务影响的实证探讨
为了使金融会计准则在银行中发挥的更好,专门为银行制定了一些准则,比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金融工具列报》。这项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内容。制定一份准确并且完善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成为了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制定部分的重要任务。我国在2006年6月份发布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金融行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整个银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项准则的制定,冲破了原始金融工具的传统束缚,发挥出了现代金融工具应有的优点,而且填充了我国近几年来在金融会计领域的空白,更加完善了以往的制度,大致上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的会计准则相看齐的局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获得,增进了国际间的合作,提高了国际间的相互合作。
一、对银行财务的影响
(一)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大幅度提升
按照准则规定,银行应该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且满足要求的工具要与一些混合的工具分开,核算时作为单独的工具,这就使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另外,准则还规定,允许银行转移或者保留金融资产的所有权,但是会有一定的风险,一定要在转移前确定好想要转移资产的整体。这样,自然而然对价就成为了另外一项金融负债,也会使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得到一定的上升。
(二)所有者的权益扩大
在准则实施前,因为套期业务的发展并不普遍,所以,国内银行可以选择的套期工具还比较少。准则实施后,虽然可以选择的工具仍然有限,银行严格遵循了相关条令原则,例如《套期保值》中就对套期工具的具体核算予以了明确的指出和规定,在此基础上对由于现金流量、经营投资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和损失进行了了解,并将其看做所有者权益,对其进行单独录入,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所有者的权益范围。
(三)资产的质量得到提升
在准则实施以后,银行要在期末的时候进行测试,例如减值测试,而且还要进行计提减值,例如可以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除外。而账面价值减记,最终的减记金额判定为总体的资产减值损失。相对于银行以往采用的“五级分类”比例法,新的资产减值方法能够更准确的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使银行提供的信息更准确,反映资产的质量更真实。
二、对银行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在金融准则实施以后,现金流量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金融工具初始确认、金融工具终止确认和金融资产的转移等等,但是都要在现金流量表上表现出来,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例如公允价值的表内核算或者金融工具的表外核算。这样,银行对现金流量表现出来的会更加透彻、更加透明。准则规定,在不涉及资产变动和转移的前提下,资金流动是不会被引起的。在现金流量表中,对于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即净利润调节,与此同时将公允价值差额出现在当期的得利中,要进行独特的单独列示。所以,会计准则没有很大影响。
在商业银行规避的风险变动中会变得越发频繁,会计准则的价值起到重要作用,虽然风险使银行现金的流量经常变化,准则中套期会计运用避免了汇率对银行现金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个体可以依据自己的状况和变动的情况任意选择一种方式去控制远期的汇率,来降低因为汇率带来的风险而造成的变化。
三、银行经营业影响
(一)损益的改变方式
在使用金融工具的情况下实施会计准则后,我国的银行损益在标准和本质上发生了变化。按照国家的具体法律和法规,也要按照在公允值进行的计量后,公允价值得利的形成和损失都必须纳入当期的损益中,这样能使银行的利润表变的丰富起来,更能够使损益的变动反应的更加及时,并且加强其与利润表的相关性。
(二)银行降低了对利润的调控
准则实施后,金融资产减值将统一在将来实施的现金流量中,确定计提值的金额可以采用资产价值和现金差额,这种相关组织规定了银行上市想要减值带来利润的调节途径,使资产减值的利润无法得到使用,能让该利润变得更真实贴切。
(三)商业银行利润波动性加大
准则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工具采取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能够将计算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损失以及利益结果记录至利润列表中,在此项操作中,将商业银行所得到的经营成果和现代市场的具体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的波动,相对于原来的历史成本收益,公允价值计量法其最终获得到的收益情况具有波动性特点。
四、对银行管理风险的影响
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金融界来说,能够直接降低银行在工作中的风险指数,使其更加健全、完善和透明化。强化风险管理,能够从两个方面得到效果。首先,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银行工作来说,其具体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等发展均息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功能显著。而风险管理,能够直接强化其管理工作,使得工作更加的规范,并间接性的提高竞争能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提出的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减值的科学计提等都有利于准确的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其次,根据准则的规定,将出现的金融工具实施于表内,对其进行合理的核算,采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样就会使得与之相对应的公允价值所产生的变化情况直接通过损益表进行反应,扩大金融工具的风险显现情况,提高银行自身对于风险的掌握与管理工作。
五、我国的银行执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一)税收问题
执行标准后,会给银行的利润带来一定的波动,根据一些国家的税收关系和财务报表可以看出,没有实现利润存在被征收的危险。因为这种成本不可能被未实现损失所产生的税收所抵消,所以,这又增大了银行的税收负担,再加上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本身就具有杠杆性和高风险性,所以,它的损益波动也是非常激烈的,由此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税收问题。
(二)确定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时存在困难
有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在市场上不太活跃,有些金融机构会根据假设,来选取相关的模型再进行估值,由于客观环境里的主观性,对一些相同的金融工具,各个机构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假设运用不同
的模型,而它计算出的公允价值可能与真正的数值产生较大的差异,这将会损害各个银行间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与此同时,对于审计来说,通过模型的公允价值是否可靠就极具挑战性。
(三)技术方面的障碍
对银行的财务系统来说,如果采用会计准则来进行核算,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允值的估值体系。银行想要购买不同的金融工具估值系统来进行估值,这就会产生估值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相衔接的问题。而且,由于计量模式之间存在差别,改进会计信息系统也会花费大量的资金,比如进行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添置系统,甚至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这将会威胁到银行的财务状况,并可能给日常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六、结束语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的银行业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财政部门与监管部门相互协调,互相监督,尽可能的避免制度上存在的差异,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及时完善,为健全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共同奋斗,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雨宇.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探讨[D].中央财经大学,2006
[2]蒋磊.新准则体系下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对银行的影响[J].财务研究会,2007
上一篇: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