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及风险防范的路径创新

发布时间:2015-08-27 13:45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医院通过审查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如财务收支等情况以及医院内部控制情况是否适当、真实、合法,通过各项经营活动对医院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深化医院内部审计、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等,医院内部审计就其职能来看,是通过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对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防止或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实现医院机构自身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下简要分析医院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及形式。
  (一)财务审计
  现代审计是在财务管理机制健全及财务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医院财务的收支审计可以审查各项收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杜绝了违法私利的现象,保证了财产的安全。通过审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发现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管理者改善管理状况。
  (二)经济效益审计
  通过审计工作数据统计可以反映出医院效益,对医院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在审计工作中能优先发现医院管理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医院各项制度的确定与完善,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三)资产购置审计
  在资产的购置审计中包含了资产采购和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在进行资产采购的过程中,对于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都要在审计的范围内,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解决,防范资产购置的风险,达到设备利用的最大化。对于设备效益分析的审计,存在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使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闲置过时或不用的设备进行统计处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价值率。
  (四)经济合同管理审计
  由于经济合同类知识面广、信息量较大,因此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程序对合同和发票进行送审,不得越级操作,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合同的监督和执行的任务,使合同管理审计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另外,还要审计合同中条款的严密性和真实性,避免以假乱真,确保医院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但是,与其他方面相比,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除了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目前没有针对医院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进行规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可以参考,大多依靠经验和专业进行审计,缺少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和评估,加大了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实施效果。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审计的性质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处于独立的部门,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各种感情和利益上的联系,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之,我国目前普遍存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划分不明、职能界线划分不清,使得医院内部审计处理决定有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影响了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我国,卫生审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较短,相关专业发展不发达,因此,目前医院大部分卫生审计人员都是由卫生财会人员担任,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院内部审计范围的逐步扩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内部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审计、卫生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医院管理、医药卫生、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加之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四)医院内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操作不规范
  在开展医院内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就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采用具体的审计方式和方法。目前,医院审计工作普通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大部分主要是开展财务审计,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没有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对审计过程中风险因素缺少考虑,缺少事前事中控制,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此外,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报告不准确等现象,加大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
  现阶段,我国有关医院审计准则和审计方面的法规不健全,很多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些甚至是空白,没有统一的法规作为标准,难以满足审计事业的日益发展。因此,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审计理论尽快制定并完善我国的审计准则,使审计行为有法可依,减少审计风险。
  (二)重视内审工作,树立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要降低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工作进行中,首先要树立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保障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及业务上的独立性;其次,内审工作要具有独立性,和医院其他各个职能部门没有特别的联系,特别要求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最后,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各个部门进行审计,并实施审计程序编写报告。
  (三)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在当今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完善的 过程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审计人员进行管理、计算机、统计及法律方面的培训,只有深入的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思路;其次审计工作是复合专业的工作,除了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吸收技术、工程、投资等方面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一方面扩充了审计工作所需的人才,为审计工作团队注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团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重视信息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内审水平
  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部门应该通过信息管理手段及时掌握医院及医疗行业业务的最新资料,以降低决策风险。对于单位提出的重点发展的业务要实施追踪,对业务中产生的数据及时记录,并通过和之前及假设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也为单位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另外,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特点,开发审计应用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随着审计工作在医院内部逐渐被重视,及审计工作本身制度和法规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通过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加强和控制,可以减少医院内部浪费,杜绝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保证医院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参考文献:
  [1]郭莲.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诱发因素及其防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01(8):22-23
  [2]叶晓娟.我国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和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5(9):161-162
  [3]宋秋玲;试论风险管理目标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N].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4):13-14
  [4]郭慧,李凤琼.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通讯,2013,31(4):24-26

上一篇:浅议套期保值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

下一篇: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财务分析问题和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