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会计行为的几点措施的有效性
会计行为是指对一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以及保证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正确进行的管理和监督活动。只有规范会计行为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发挥会计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以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作用。但是,当前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秩序混乱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规范会计行为、整顿会计秩序成为建立健康、公平、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一、会计行为不规范的原因
(一)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首先是法制不健全。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制定方法和制定标准,操作性不够,不便于执法部门对会计造假行为的认定和管理。同时,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也未形成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其次是执法不严。查处不力、处罚过轻使会计造假行为的违规成本大大缩小。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造假行为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相关民事处罚规定难以操作,法律上缺乏相配套的司法解释,法规的惩戒威慑作用仍不显著。
(二)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偏低,究其原因:一是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有些会计人员不能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业务水平方面的原因。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三)利益驱动。会计造假行为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信贷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部门利益,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为谋取部门利益或“小团体”利益,通过“小金库”、账外账形式,为挥霍、挪用、行贿与腐败行为提供方便;再次是个人利益,部门负责人通过会计造假虚增收入,以获得奖励、职务所需的政绩利益。以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是驱动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本动因。
(四)社会监督系统不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很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要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保障体系。我国的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保障体系。
(五)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滞后。无论是会计法规还是会计准则,都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作为一项业务规范标准,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和基本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还都存在着不协调,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现象。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要进行严格规范,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还要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
二、规范会计行为的措施
怎样才能逐步使我们的会计行为规范起来呢?笔者以为,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进程,规范会计行为亟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加快财务诚信制度的相关立法和修订,积极推进会计等中介机构执业规范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在会计法规立法上,对建账要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与程序,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等方面,做出可操作性的明确规定,以遏制做假账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使不守信的市场主体无机可乘,为财务诚信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其次,加大惩戒力度,对严重会计造假者要通过司法途径予以处理,加大对造假者民事赔偿的处罚力度,从而加大其造假成本,让造假者付出巨大代价。
(二)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行为。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比较普遍,违反财经纪律比较严重的现象,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检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通过专业判断,出具审计检查报告,对财务运行是否安全完整和有效,发挥监督和预警作用。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对发现的违反国家利益的失信失范和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该移交的移交。同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将管理工作深入到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有效地指导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是要重视诚信制度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能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也不能丧失原则;二是要提高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三是要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四)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会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问题,还要考虑其他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应包括对会计账户设置、账簿记录、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规范,还应包括对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更加规范。
(五)完善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与社会监督体系。通过相关内部监控机制措施的完善,增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一是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对会计机构的制约性。配备专职内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都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二是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
监管等国家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三是要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通过中介组织进行监督。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能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规范会计行为、促进会计行业良性发展的治本良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