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综合竞争的特征分

发布时间:2015-10-19 09:48

 一、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行指标构成
  上市公司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对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排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上市公司大多属于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其竞争力水平代表着国家在此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排行结果,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上市公司也可以据此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本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分析自身与其他企业的差距,改善薄弱环节、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
  对于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本文将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四大类,即持续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是其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是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取决于货币资金的支付能力,上市公司当前与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偿债能力的根本来源,资产质量是持续偿债的物质保证,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赚取能力和充足性决定了持续偿债能力。反映上市公司持续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现金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通过产品经营产生利润及运用某些特定资源产生利润的基本能力,反映了公司的竞争能力,也是公司持续偿债的资金来源与保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是公司各项经济资源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公司运行的物质能量。它反映了公司经营的效率高低。反映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协调系数、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与毛利率协调乘数、主营收入现金含量等。
  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又称为持续盈利能力,是以盈利为基础、以成长为目的、以持续为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外在表现。反映上市公司成长能力的指标有: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电子类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行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为样本来源,选取具有2009年数据的全部A股电子类上市公司共77家公司作为样本,由于个别数据不全面,无法进行对照,因此ST博信和ST厦新被从样本中剔除出去。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以及东方财富网,还有一些指标数据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本文借助于SPSS17.0中文版以及EXCEL软件,完成电子类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行。
  (二)数据无量纲化 收集到的75家上市公司21项指标数据,由于计量单位和数量级不尽相同,并且各评价指标的数据大小范围不一样,评价优劣的标准也不统一,有的指标是越大越好,有的是越小越好,各评价指标之间不能简单直接相加减或乘除,必须采用某种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处理,解决各指标数值不可综合性问题。无量纲即进行指标转换。通常进行无量纲处理的方法有极值化法、标准化法、均值化法和标准差化法。本文采用标准化法消除各指标的量纲。标准化法通过利用每一指标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差来实现无量纲化。
  (三)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原来多个指标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将分散在一组变量上的指标信息,通过降维,集中到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上,并使这几个综合指标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来指标所反应的信息。
  假定有m个样本,每个样本共有n个指标变量,构成一个m×n阶的数据矩阵。设原来指标变量为x1,x2,…,xn,降维后得到的新综合指标,即原指标x1,x2,…,xn的第1,第2,…,第p主成分,记为变量z1,z2,z3,…,zp(p≤n)。这些综合指标表现为原始指标的线性函数,可简记为:zi=■lijxj
  式中,(i=1,2,…,p;j=1,2,…,n),新变量zi互不相关, lij为原始指标变量xj在各主成分zi上的荷载。然后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除以提取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计算得到各原始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实现对样本的评价。
  利用SPSS17.0中文版中“降维”→“因子分析”功能,选取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提取主成分。主成分的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p个主成分。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 如果特征值小于1, 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 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表1表明21个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特征值大于1,即抽取8个指标作为主成分。
  然后,利用初始因子载荷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各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表2为计算得到的各主成分中每个指标的系数。
  最后,把各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乘上该主成分所对应的贡献率加总后,再除以所提取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计算出各指标对应的权重,构建出综合模型为:
  F=0.145X1+0.10X2+0.131X3+0.109X4-0.048X5+0.0582X6+0.103
 X7-0.038X8+0.162X9+0.006X10+0.004X11+0.145X12+0.129X13-0.001X14
  + 0.0278X15 +0.0567X16 + 0.124X17+0.0243X18-0.0033X19+0.0677X20+
  0.0810X21
  代入各样本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得到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即综合竞争力得分,将其排名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论与建议
  电子行业虽然2009年经历了严重经济危机的挑战和外部复杂的经营环境,但是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仍然实现小幅度的增长。手机、计算机、彩电、显示器等已由年初的负增长到年末转为正增长,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进口的电子元器件和技术设备、集成电路等均出现负增长,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缓和负增长率逐渐收窄。通过对电子类上市公司2009年综合竞争力的深入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子行业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 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我国的电子产业此前一直以出口为导向,拉动经济发展,对国内市场认识和挖掘不够深入。当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增长方式会导致一些企业陷入订单减少或产品积压的困境。
  (二)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经历了本次经济危机,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而调整政策,美国从政策扶持转向出口拉动,开始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并对中国实施了很多贸易保护措施,这些给以出口为导向的电子类企业很大挑战,也必将加大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成本。电子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整合资源,剔除的靠不规范竞争生存的小企业,提高行业效率与效益。
  (三)综合竞争能力较弱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应体现为产品力、品牌力、渠道能力、资本实力。我国电子类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发及工业设计上投入不足,对市场的定位不够精准确,无法及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没有循着品牌及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延伸,导致无法实现核心技术或管理能力共享;另外,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及装备更新不足等也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我国电子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积极深入挖掘国内市场 近年来,人均GDP增长带动消费升级,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对电子信息产品需求量很大。各电子类企业在稳步扩大需求的同时,应该借助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国人的消费需求,实时推出质优价廉的产品,从而改变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增长方式。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电子产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由资源主导型向知识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各电子类企业应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立足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环保、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实现核心元件关键技术的突破。
  (三)积极探索,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经济危机发生后,随着国家政策及企业的引导、消费者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等都发生较大变化,这些都对电子类企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企业要不断调整战略,创新营运模式,整合全球资源、产业链资源,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加快研发速度和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品牌或核心技术的延伸性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容和平:《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张维迎:《竞争力与企业成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秀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卢纹岱:《SPSS统计分析(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5]申其辉:《电子信息产业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第2期。
  [6]张冬丽、李庆恒、张炳烛:《企业技术竞争力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交叉分析理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2期。
  [7]李朝明、黄利萍:《动态能力、协同知识创新和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1期。

上一篇:基于CSR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下一篇: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传递经营业绩信息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