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有效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2 15:02
一、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问题
很多文章提到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问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其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是内部审计的职能、职责和广泛的工作内容,需要有专门机构来完成它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审计的独立性,决定内部审计不能与其他部门职责相混淆。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可以直接向决策层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可以按照制度规定独立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可以不受干扰地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可以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可以对有关问题向决策层提出意见建议,并对落实情况追踪检查。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有在财会部门设置的,有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置的,也有在其他职能部门设置的,情况较为复杂。
有些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会计部门放在一起,难以对校本级财务做到监督检查,也不可能如实向上级报告自己的不足或违规之处。如果监督检查所属部门,由于下属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和要求,一般是按照学校财务部门的规定与要求去做的,即使存在不合理、不合法,或管理上的漏洞与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也难以正确履行审计职能。
还有的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在一起,则是把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职能混为一谈。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对高校内部的财务收支和其它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是以增加价值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帮助单位实现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纪检监察部门是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廉政建设方面而进行的监督和检查,是以规范人的行为为目的。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由谁监督。
其实,既然是内部机构,那就与单位内部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部审计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因此,能独立设置当然更好,如果不能,其实放在哪个部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其机构能否发挥作用,看其职能能否发挥作用。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审计需要: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懂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成本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要懂得计算技术与数理统计上的对比分析等专业方法;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及财务政策。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要对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有识别能力;要能评估发生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大小;要能提出好的建议,避免风险的发生,或使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最小。开展采购比价审计、工程决算审计,要了解物资的市场行情,工程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工程的计量标准和计价方法等有关物资与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测算专业技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懂经营、会管理、善分析、能预测,具有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评估水平。
目前,一些高校在审计人员的配置问题上很随意。有的单位把内部审计工作由某个财会人员来兼职,或由监察人员来兼职,或由某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兼职,或随便抽调几个人组成审计机构,这样做不但不能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能,也影响其本职工作,两项工作都做不好。所以,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能和职责,不但需要懂财会的专家,也需要懂经济、懂管理、懂工程的专家,并且应是专职的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才能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职权有三点之说,也有两点之说,目前比较集中意见是监督和评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都把职权定位为这两点。根据规定,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开展审计工作,其职权范围除硬性规定以外,还有机动一条,就是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由职权范围最后一条可以看出,审计职权范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职权范围和审计效果是一对矛盾,审计范围大,效果可能就会减弱,这是由内部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力的有限性决定的。规定中主要是对高校财务收支、不同形态的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风险管理以及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主要针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就高校而言,审计职责应该前伸。对财务预算管理,应该从预算的制定开始就要严格审计,高校的预算执行一般问题不大,关键在预算的开始,一些不合理的东西都是从预算就开始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也要在决策之初进行审计。但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抓住重点;二是与财务职能严格区分开来。
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的职能部门,有着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内审部门既可以参与改革措施的制定,又可以监控改革措施的执行,并能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完善改革措施的建议,避免改革失误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的途径
(一)建立高校内部审计刚性体制,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从国家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并从体制上使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强化重视,并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内部职能部门协调等方面创造条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审计力量,优化审计人员结构,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要配强配齐审计人员,要使审计人员有与其他部门同等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要加强审计工作规划的制订和审计人员梯队的建设,使审计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选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审计工作要从重点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选准突破口,先点后面,以点带面,最后达到面面俱到。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审计工作最优化。同时要拓展内部审计领域,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整体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新形势发展给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范围的扩展,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力。要自警自励,永葆旺盛的精神状态。
(五)优化内、外部审计环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内部审计工作既要有统一领导,又要独立开展工作,既要提高应有的地位,又不能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要建立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司其职的有序、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同时要积极配合和恰当利用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为内部审计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
很多文章提到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问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其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是内部审计的职能、职责和广泛的工作内容,需要有专门机构来完成它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审计的独立性,决定内部审计不能与其他部门职责相混淆。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可以直接向决策层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可以按照制度规定独立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可以不受干扰地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可以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可以对有关问题向决策层提出意见建议,并对落实情况追踪检查。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有在财会部门设置的,有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置的,也有在其他职能部门设置的,情况较为复杂。
有些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会计部门放在一起,难以对校本级财务做到监督检查,也不可能如实向上级报告自己的不足或违规之处。如果监督检查所属部门,由于下属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和要求,一般是按照学校财务部门的规定与要求去做的,即使存在不合理、不合法,或管理上的漏洞与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也难以正确履行审计职能。
还有的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在一起,则是把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职能混为一谈。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对高校内部的财务收支和其它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是以增加价值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帮助单位实现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纪检监察部门是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廉政建设方面而进行的监督和检查,是以规范人的行为为目的。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由谁监督。
其实,既然是内部机构,那就与单位内部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部审计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因此,能独立设置当然更好,如果不能,其实放在哪个部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其机构能否发挥作用,看其职能能否发挥作用。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审计需要: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懂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成本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要懂得计算技术与数理统计上的对比分析等专业方法;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及财务政策。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要对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有识别能力;要能评估发生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大小;要能提出好的建议,避免风险的发生,或使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最小。开展采购比价审计、工程决算审计,要了解物资的市场行情,工程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工程的计量标准和计价方法等有关物资与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测算专业技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懂经营、会管理、善分析、能预测,具有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评估水平。
目前,一些高校在审计人员的配置问题上很随意。有的单位把内部审计工作由某个财会人员来兼职,或由监察人员来兼职,或由某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兼职,或随便抽调几个人组成审计机构,这样做不但不能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能,也影响其本职工作,两项工作都做不好。所以,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能和职责,不但需要懂财会的专家,也需要懂经济、懂管理、懂工程的专家,并且应是专职的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才能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 内部审计职权定位问题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职权有三点之说,也有两点之说,目前比较集中意见是监督和评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都把职权定位为这两点。根据规定,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开展审计工作,其职权范围除硬性规定以外,还有机动一条,就是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由职权范围最后一条可以看出,审计职权范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职权范围和审计效果是一对矛盾,审计范围大,效果可能就会减弱,这是由内部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力的有限性决定的。规定中主要是对高校财务收支、不同形态的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风险管理以及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主要针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就高校而言,审计职责应该前伸。对财务预算管理,应该从预算的制定开始就要严格审计,高校的预算执行一般问题不大,关键在预算的开始,一些不合理的东西都是从预算就开始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也要在决策之初进行审计。但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抓住重点;二是与财务职能严格区分开来。
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的职能部门,有着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内审部门既可以参与改革措施的制定,又可以监控改革措施的执行,并能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完善改革措施的建议,避免改革失误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的途径
(一)建立高校内部审计刚性体制,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从国家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并从体制上使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强化重视,并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内部职能部门协调等方面创造条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审计力量,优化审计人员结构,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要配强配齐审计人员,要使审计人员有与其他部门同等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要加强审计工作规划的制订和审计人员梯队的建设,使审计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选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审计工作要从重点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选准突破口,先点后面,以点带面,最后达到面面俱到。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审计工作最优化。同时要拓展内部审计领域,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整体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新形势发展给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范围的扩展,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力。要自警自励,永葆旺盛的精神状态。
(五)优化内、外部审计环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内部审计工作既要有统一领导,又要独立开展工作,既要提高应有的地位,又不能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要建立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司其职的有序、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同时要积极配合和恰当利用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为内部审计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
上一篇:浅谈社会保障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内部审计外包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