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政策实施中补贴幅度确定的决策方法的实
一、引言
对补贴与反补贴的研究历来是国际贸易关系及贸易安全问题中讨论的重要课题。补贴幅度的确定从理论上和技术操作上都属于补贴与反补贴问题研究的难点。补贴幅度的计算是量化反补贴税的关键性前提,也是补贴确定的关键性问题。目前,WTO及其成员对补贴幅度的计算都从法律层面进行简单的程序性规定,但从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反补贴的实践来看,如何确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补贴及计算补贴幅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较难操作。因此,本文依据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及其相关理论,基于系统思维,运用管理决策、计量经济等理论与方法,探讨了补贴幅度确定的决策方法,并且选取中、美2006年铜版纸案件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得出了相应结论。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补贴及其幅度确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ASCM的补贴定义的相关研究
Goetz等(1986)对美国反补贴法律中“补贴”的种类、定义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上游补贴是美国反补贴法所特有的。袁晓东(2003)在分析ASCM中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科技创新补贴与ASCM的冲突之处。蒋婵(2007)以法律实证分析为基础,运用历史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WTO框架下农产品出口补贴法律制度。在分析补贴定义时,有些学者还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如周荣新(2004)从经济学理论、主体利益、战略博弈等角度的分析。
(二)基于ASCM的补贴认定要素的相关研究
尹德永(2004)对补贴与反补贴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利益和专向性标准三个方面研究了补贴的定义与要素。白巴根(2007)以美国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反补贴调查为例,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反补贴调查与补贴认定进行了研究,在补贴认定过程中着重分析了“财政自主”与“利益”存在判定标准的选择。
(三)ASCM补贴定义中“专向性”标准的相关研究
詹姆斯·德林(2007)指出,在美国有针对性的补贴是指政府专门针对一个企业或产业提供的有好处的计划,并且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特定的企业、行业或群体而不是整个经济。王雪华、盛建明(2001)专门对ASCM中制裁“特向性”补贴进行了辨析,指出除非出口国补贴属于禁止性补贴,否则进口国对该补贴进行“反击”时必须证明该补贴具有“特向性”。王弈通(2009)分析了专向性标准在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案中的适用问题。龚柏华、倪洁颖(2007)分析了中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认为美国对中国补贴指控缺乏专向性要素,在事实专向性上没有肯定性的证据。陈利强(2008)从经济、法律、ASCM规定和案例相结合的角度对专向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分“专向性补贴”与“非专向性补贴”的关键是看补贴是否对经济具有扭曲作用。
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ASCM对补贴确定进行研究,且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法学、案例分析及经济学分析方法。由反补贴实践可知,各个国家和地区反补贴调查机关在进行反补贴决策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自由裁量行为的使用也使被调查国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于补贴及补贴幅度的确定,反补贴调查机关要使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得出科学、合理、证据充分的决策结果。
三、2006年铜版纸案件调查期内美国与中国国内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一)铜版纸案件调查期内美国国内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由表1可知,2004-2006年,表观消费量稳步增长;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83%以上,但2006年有所下降。2003-2006年,平均产能2004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为11.25%,2005-2006年变化幅度不大;产能利用率变化不大,但都处于90%以上;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增长幅度较大,为13.28%;期末库存、产业工人数和工人工资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产业工人数和工人工资2004年同比增长幅度都较大,但2005-2006年开始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劳动生产率、销售量和销售额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毛利润、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2003-2006年,美国铜版纸产业发展相对稳定,产业整体受损害态势并不明显,但2006年平均产能、产业工人数和工资等部分产业指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趋势。
由表2可知,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1-9月,美国从中国进口铜版纸分别为96440短吨、145112短吨、175548短吨、236698短吨,均低于同期美国从韩国进口的378212短吨、430444短吨、417113短吨和366772短吨。美国从中国进口铜版纸量占美国国内产量的比例分别为2.3%、3.3%、3.8%和6.8%,均低于同期美国从韩国进口量占其国内产量比例的8.9%、9.9%、9.1%的10.5%。实际上,虽然美国从中国进口铜版纸量及其占美国国内产量比例都呈上升趋势,但对美国国内产业并未造成根本性的打击。
(二)铜版纸案件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由图1和图2可知,2003-2006年,我国铜版纸产出主要用于国内消费。随着国内铜版纸产业的发展,2003-2006年,我国铜版纸出口量逐年上升,占同期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6.81%、15.36%、21.00%和24.47%。同时,2005-2006年,我国铜版纸出口量超过了同期进口量。
四、反补贴政策实施中补贴幅度确定的决策方法研究
由本文研究的国际背景和反补贴自身特点可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补贴规则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并且调查对象为政府补贴行为,因此反补贴调查机关在补贴调查期间获取补贴项目、补贴金额和补贴数量等证据资料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调查机关、行业协会、律师协会、科研机构等在积极探索和研究补贴确定的相关方法。本文基于以上分析,依据补贴产生影响的经济理论,提出补贴幅度确定的IEC(Indirect Elasticity Coefficient)间接弹性系数法。
(一)补贴的经济效应
由于我国是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并且为了使分析结果对我国反补贴调查机关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本文研究出口贸易大国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出口补贴不仅是禁止性补贴的一种,也是可实施反补贴政策的补贴的一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补贴幅度确定的IEC间接弹性系数法及其计算步骤
补贴行为与被补贴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
系,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看,补贴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出口国政府补贴行为对进口国产品价格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4阶段A反映了出口国政府实施补贴后,补贴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和出口价格的相对变化状况。由图4作用流程可知,出口国政府补贴行为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地作用于补贴产品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因此,本文基于阶段B提出补贴幅度确定的IEC间接弹性系数法,即首先调整出口补贴产品的出口价格,然后将调整后的出口价格与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对数计量模型,最后计算出口价格变化1%时补贴产品进口国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即补贴幅度。由于建立的模型为对数模型,因此模型估计系数为弹性系数,记为。
1.出口价格的调整。调整因素包括产品物理特征差异、质量差异、关税和其他各种税率水平、运输费用等。假设涉案出口国出口商的CIF价格为P,则调整后的出口国出口商价格为=(P-M)×(1+K),其中M为物理调整因子,K为税率因子。
间接弹性系数模型的构建。补贴调查期内的补贴产品出口价格为,补贴产品进口国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本文先分析与界定协整关系与单整的概念。当两个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时,这两个变量间所进行的回归将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这是因为传统的显著性检验所确定的变量关系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也是利用单位根检验数据序列是否平稳的原因之一。单位根检验包括DF和ADF检验,是检验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的主要方法。因此,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通常的办法是对变量进行差分使其变换成平稳序列,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新方法就是协整分析。
五、反补贴政策实施中补贴幅度确定的决策方法实证研究
本文运用IEC间接弹性系数法确定铜版纸案件中的补贴幅度,并同美国商务部确定的中国企业补贴幅度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月度美国国内市场价格和中国对美国出口铜版纸价格的对数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
(三)回归模型与补贴幅度的确定
我们利用Eviews软件估计式(2)。由表6可知,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为0.9605,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常数项C、解释变量和均不显著,因此方程剔除常数项和这两个解释变量。由图5可知,模型的残差是一个白噪声序列,说明不存在自相关性。
六、结论
通过分析与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对案件调查期内美国国内产业分析可知:第一,2004-2006年,表观消费量稳步增长;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83%以上;2003-2006年,平均产能2004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为11.25%;产能利用率变化不大,但都处于90%以上;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期末库存、产业工人数和工人工资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产业工人数和工人工资2004年同比增长幅度都较大,但2005-2006年都开始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劳动生产率、销售量和销售额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毛利润和单位产品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同期每年单位产品成本均低于单位产品价格。第二,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1-9月,美国从中国进口量占其国内产量的比例分别低于同期美国从韩国进口铜版纸量占其国内产量的比例。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2003-2006年,美国铜版纸产业发展相对稳定,整体受损害态势并不明显。
(2)由对案件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分析可知,2003-2006年,我国铜版纸产量主要用于国内消费,且出口量逐年上升,出口量占同期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6.81%、15.36%、21.00%和24.47%。
(3)由补贴的认定与幅度确定分析可知,根据IEC间接弹性系数法,中国企业的补贴幅度范围为[6.59%,14.39%],小于美国商务部初裁和终裁确定的最高补贴幅度20.35%和44.25%,并且美国在确定补贴幅度时使用了“替代国”数据和“最佳可获得信息”等自由裁量行为,这是极其不合理和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美国首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进口反补贴措施具有极强的政治、经济动因和贸易保护色彩,对中国出口铜版纸产品实施临时和最终反补贴政策是不合理的。本案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结果后,通过投票宣布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并未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取消了征收反补贴税令),这也符合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