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道路上实现科学监督与服务
发布时间:2015-07-02 15:03
近年来,赣州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及江西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为赣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监督服务。
一、把握发展要义,实践科学审计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第一要务,实践科学审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把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目标,牢牢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建议和对策,在监督服务中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监督的最高目标,实践科学审计。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民生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财政支出的审计力度,加大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专项建设资金的审计力度,揭露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让财政投入真正能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在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中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实践科学审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全覆盖,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开展审计监督的根本方法,实践科学审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履行职能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依法审计,促进科学发展。既要坚持原则,严格依法查处重大经济违法犯罪问题,坚决打击腐败,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把处罚与整改、对人与对事、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兼顾各方的利益关系,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既要从各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入手查处问题、提出建议,又要从全局着眼加强宏观综合分析,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好审计的成果。
(五)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实践科学审计。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创新学习实践方式,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科学审计的能力。瞄准审计促进发展的主攻方向,找准促进发展的有利时机,高度自觉地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大局的互动之中,提高审计促科学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破解审计促进发展的主要矛盾,重点关注促进发展的重点资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着眼审计促进发展的宏观职能,透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因素,推进经济社会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完善规范。
二、全面突出重点,监督科学发展
(一)突出财政审计,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财政监督把肯定成绩和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结合起来,从关键环节查找预算执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推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使财政审计在促进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预算管理和监督作用。突出“大财政审计”的观念,以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深化预算执行审计。财政收支预算级次管理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中,以规范政府“依法征收、足额入库、按规分配、有序管理”为目标,重点检查市财政管理的各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缴交情况,中央、省、市下拨的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
(二)突出民生审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审计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关注民生工程,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完善、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针,加强对社会保障、扶贫、救灾、救济、环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在农业相关项目审计中,重点关注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各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及有关制度建设情况,揭示问题,分析成因,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领导干部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发展、严格管理、政策执行以及廉洁自律等内容列为审计重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结合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结合审计监督自身的要求,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指标。先后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充情况纳入审计范围,以检查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在县(市、区)的落实情况,真实地反映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业绩。
(四)突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促进提高政府投资效果。加强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公共工程的审计监督,检查建设成本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建设项目的效益性,严肃查处损失浪费、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国家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抓住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建设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一)抓理念创新,拓展监督思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深刻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积极践行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构建对应匹配的审计评价体系,注重从侧重评价物质指标,转向注意审查以人为本指标。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查错纠弊与整改问效并重,拓展监督领域和层次,使审计工作在不断创新的进程中得到科学发展。
(二)抓管理制度,促使依法审计。加强项目管理,提高了项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提升了项目的运行效率。找准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妥善解决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加大审计项目整改力度,促进审计决定全面落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政务公开、财务管理、信息化实务等制度,建立起全面、系统、科学的,适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的各项制度;建立与审计业务相适宜的监督运转机制,形成用制度管人,用章程约束人,用措施规范人的运行机制,促进依法审计。2003~2008年查处“三乱”2.31亿元,查处“小金库”2.12亿元。
(三)抓审计整改,落实意见建议。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和着眼发展的方向推动审计整改,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加科学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责成相关单位按照审计意见建议进行整改。
(四)抓成果运用,服务和谐社会。通过剖析与和谐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各种因素,提出完善管理、健全机制的审计建议,促使审计成果向深层次转化。重点研究分析那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重大问题,从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查找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体制的审计建议,为政府宏观调控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五)抓队伍建设,促进审计事业。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坚持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党员观念、公务员观念和审计人员观念,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权力约束机制,坚持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的回访监督制度,形成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近三年有4位科级干部被推荐参加离岗培训,并得到市委的提拔重用。
四、树立四种意识,推动科学发展
以发展理念强化意识,在加强自身建设中,以审计事业的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一)树立科学从审的意识,在科学指导中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变化要求审计机关认真分析、顺势而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科学推进审计工作。秉承科学发展观,审计工作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核算、管理财务和提高效益。审计机关应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一切审计工作之中,把审计工作的定位由简单的查问题、处理问题转移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思大政、谋大局,促进经济数量和质量、资源和环境、经济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树立创新强审的意识,在谋求创新中发展。审计工作要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总结、创新一套同现代审计相适应审计技术方法,特别要在审计思路、方法及技术的创新上下功夫。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审计新领域;加强审计技术创新,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处理处罚的创新,对违纪问题由过去的处理处罚单位为主转向处理处罚单位与责任人并重,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加大成果的运用创新,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成果社会综合利用程度,推进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
(三)树立质量立审的意识,在确保质量中发展。审计质量决定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提高审计质量,就是在审计过程中目标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行为合法规范;在审计结果上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事实清楚、分析透彻、处理适当、评价客观;在监督作用中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宏观调控,推进经济发展。当前,提高审计质量,要善于研究经济运行普遍存在的、屡查屡犯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参谋作用。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管理,以制度来规范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
(四)树立人才兴审的意识,在提高素质中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以知识更新为动力,拓展知识面,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审计事业的拓展,审计人才的结构的多样性需求日益显现,要着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进退机制,为审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把握发展要义,实践科学审计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第一要务,实践科学审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把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目标,牢牢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建议和对策,在监督服务中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监督的最高目标,实践科学审计。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民生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财政支出的审计力度,加大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专项建设资金的审计力度,揭露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让财政投入真正能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在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中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实践科学审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全覆盖,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开展审计监督的根本方法,实践科学审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履行职能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依法审计,促进科学发展。既要坚持原则,严格依法查处重大经济违法犯罪问题,坚决打击腐败,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把处罚与整改、对人与对事、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兼顾各方的利益关系,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既要从各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入手查处问题、提出建议,又要从全局着眼加强宏观综合分析,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好审计的成果。
(五)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实践科学审计。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创新学习实践方式,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科学审计的能力。瞄准审计促进发展的主攻方向,找准促进发展的有利时机,高度自觉地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大局的互动之中,提高审计促科学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破解审计促进发展的主要矛盾,重点关注促进发展的重点资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着眼审计促进发展的宏观职能,透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因素,推进经济社会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完善规范。
二、全面突出重点,监督科学发展
(一)突出财政审计,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财政监督把肯定成绩和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结合起来,从关键环节查找预算执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推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使财政审计在促进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预算管理和监督作用。突出“大财政审计”的观念,以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深化预算执行审计。财政收支预算级次管理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中,以规范政府“依法征收、足额入库、按规分配、有序管理”为目标,重点检查市财政管理的各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缴交情况,中央、省、市下拨的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
(二)突出民生审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审计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关注民生工程,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完善、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针,加强对社会保障、扶贫、救灾、救济、环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在农业相关项目审计中,重点关注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各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及有关制度建设情况,揭示问题,分析成因,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领导干部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发展、严格管理、政策执行以及廉洁自律等内容列为审计重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结合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结合审计监督自身的要求,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指标。先后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充情况纳入审计范围,以检查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在县(市、区)的落实情况,真实地反映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业绩。
(四)突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促进提高政府投资效果。加强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公共工程的审计监督,检查建设成本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建设项目的效益性,严肃查处损失浪费、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国家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强化制度建设,服务科学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抓住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建设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一)抓理念创新,拓展监督思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深刻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积极践行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构建对应匹配的审计评价体系,注重从侧重评价物质指标,转向注意审查以人为本指标。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查错纠弊与整改问效并重,拓展监督领域和层次,使审计工作在不断创新的进程中得到科学发展。
(二)抓管理制度,促使依法审计。加强项目管理,提高了项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提升了项目的运行效率。找准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妥善解决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加大审计项目整改力度,促进审计决定全面落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政务公开、财务管理、信息化实务等制度,建立起全面、系统、科学的,适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的各项制度;建立与审计业务相适宜的监督运转机制,形成用制度管人,用章程约束人,用措施规范人的运行机制,促进依法审计。2003~2008年查处“三乱”2.31亿元,查处“小金库”2.12亿元。
(三)抓审计整改,落实意见建议。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和着眼发展的方向推动审计整改,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加科学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责成相关单位按照审计意见建议进行整改。
(四)抓成果运用,服务和谐社会。通过剖析与和谐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各种因素,提出完善管理、健全机制的审计建议,促使审计成果向深层次转化。重点研究分析那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重大问题,从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查找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体制的审计建议,为政府宏观调控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五)抓队伍建设,促进审计事业。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坚持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党员观念、公务员观念和审计人员观念,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权力约束机制,坚持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的回访监督制度,形成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近三年有4位科级干部被推荐参加离岗培训,并得到市委的提拔重用。
四、树立四种意识,推动科学发展
以发展理念强化意识,在加强自身建设中,以审计事业的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一)树立科学从审的意识,在科学指导中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变化要求审计机关认真分析、顺势而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科学推进审计工作。秉承科学发展观,审计工作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核算、管理财务和提高效益。审计机关应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一切审计工作之中,把审计工作的定位由简单的查问题、处理问题转移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思大政、谋大局,促进经济数量和质量、资源和环境、经济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树立创新强审的意识,在谋求创新中发展。审计工作要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总结、创新一套同现代审计相适应审计技术方法,特别要在审计思路、方法及技术的创新上下功夫。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审计新领域;加强审计技术创新,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处理处罚的创新,对违纪问题由过去的处理处罚单位为主转向处理处罚单位与责任人并重,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加大成果的运用创新,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成果社会综合利用程度,推进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
(三)树立质量立审的意识,在确保质量中发展。审计质量决定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提高审计质量,就是在审计过程中目标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行为合法规范;在审计结果上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事实清楚、分析透彻、处理适当、评价客观;在监督作用中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宏观调控,推进经济发展。当前,提高审计质量,要善于研究经济运行普遍存在的、屡查屡犯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参谋作用。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管理,以制度来规范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
(四)树立人才兴审的意识,在提高素质中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以知识更新为动力,拓展知识面,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审计事业的拓展,审计人才的结构的多样性需求日益显现,要着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进退机制,为审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下一篇:金融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