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计电算化为背景的企业内控管理
摘 要:目前企业不断完善的电算化会计实务已成“潮流”趋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福音。然而,任何一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其会计业务处理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控管理问题。本文将从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存在的内控管理问题出发,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健全电算化理论体系和利用电算化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内控管理;财务会计
1.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控管理问题
1.1操作规范性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工作引入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导致其在操作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规范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数据录入阶段,由于操作不规范,如果发生错误就会引起连环性的效应,譬如输出结果的异常,错误根源的查找也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且在会计业务多的情况下问题将更加突出。其次是为了避免输入数据被恶意篡改,财务软件将设定入账后的原始数据、单据无法进行修改和删减,如果操作不规范,不仅错误的查找困难,也将影响修改和删改工作效率的提高。再次,电算化具有会计职责高度集中的特点,譬如数据输入、输出和报送工作集中于一人操作,因此,如果操作规范性没有提高,可能会出现会计数据的错误率增加和会计事务舞弊的风险。最后是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尚未熟悉,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处理过程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电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系统风险缺乏控制
为了保护企业资产和财务信息的安全,企业引入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内控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风险控制相冲突,体现为:首先是电算化软件的风险性问题,当前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电算化软件,系统内部的衔接性、数据兼容性和安全保密性有待提高,企业会计系统的使用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维护,因此承担着系统数据被窃取修改和系统程序瘫痪的风险,财务风险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是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责不相称问题,电算化的会计工作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岗位设置有明显的不同,很多企业引入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连贯性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让一人担任整个会计工作,导致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控制,加上数据的保密性问题,如果一人担任整个会计工作,那就意味着随时可以通过密码对数据进行复制、伪造、删减等,财务舞弊行为将难以禁止,企业内控管理问题也将更加严峻。
2.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控管理措施
2.1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控体制
首先是企业内控管理环境的肃清,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问题,企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以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肃清内控管理环境,可以健全会计体系,使得财会工作分工明确和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责任管理、日常操作规范、系统维护管理、硬件管理、软件管理、机房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各个企业也要学会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控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有章可循,也保证内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在制度完善后,各个企业要针对会计工作执行的状况,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并随时根据业务的需求进行制度的调整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环境的建设。
其次是规范会计工作的流程。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复杂性,因此要求在完善会计体制的同时,还要加强多层次监督体系的建设。笔者认为,要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使得能够通过岗位的协调建立高速有效地工作流程,从而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降低会计工作的风险。
再次是加强系统维护和防范工作的建设,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工作的无纸化管理,加强企业业务工作与财会工作的联系,但为了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还要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是制定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电算化按照程序进行信息的维护和使用;二是保持计算机在适合的温度、电压的环境下正常运作;三是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减少黑客或者病毒的侵入;四是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对会计软件进行升级,确保软件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2内控管理手段的强化
首先是健全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将组织结构进行权责分离,同时组织结构要结合会计电算化流程的特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会计风险的类别等,对原来的组织结构的职能和任务进行重新界定,使得各种专业人员各施其职,形成适应企业管理流程和组织控制的结构。其次是加强会计工作的职责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是要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操作,而软件模块具有独立性,因此要结合业务情况进行工作职责的分工管理:一是以企业制度的前提,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加强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定时对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以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三是加大电算化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电算化操作日志记录,强化监督职责,减少舞弊和徇私的事情发生,保证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内控管理顺利进行。
3.结束语
总之,为了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适应实际经营发展的需求,要进行工作的重新定位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为背景的企业内控管理,除了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体制建设,还要进行内部控制策略的强化,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企业内控系统,提高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文国,王亚鸣.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2]曹军,刘洪南.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经营与管理,2002
[3]肖漫莉.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
[4]安强,郭立新.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J].财会月刊,2006
上一篇:试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