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4 11:37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审计检查重点也由过去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转变。针对我国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确定了我国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这一制度的确立,既加大了对国家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力度,又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勤政廉政、全面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然而,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部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加以解决。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过于泛化,方法单一
  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其主要目的就是对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出监督,为各级党委和人事部门全面考评干部及使用提拔干部提供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然而,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和任务,审计的方法单一,“就财政说财政”,造成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大都是从财政收支层面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而最能反映和衡量领导干嘛的执政能力、民本意识、决策水平、廉洁自律等则疏于评价和审计。虽然对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基础审计内容,但如果把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财政收支审计,或只根据财政收支审计来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显然过于片面,也有悖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被动,责任界定难。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审计,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人事组织部门下达审计委托书,经济责任审计部门才开始审计工作。然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又极其特殊,造成审计部门很难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列入本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导致了审计工作任务较为被动。同时,领导换届时人事组织部门交办的审计任务比较集中,审计质量、审计时效性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领导换届后,前任领导遗留下来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现任领导经济责任的完成。但其影响程度又很难界定;重大经济事项经领导集体研究后实施,但主要领导又有很大的决策权和影响力,这就很难界定是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甚至“千人一面”。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具体的、有权威的经济责任审计界定标准、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这使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无标准可依,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对重大损失的判断、违规违纪问题的严重程度等都缺乏依据;同时,为规避经责审计风险,往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针对性、空泛、无深度,比如“基本合规合法”等“千人一面”的审计评价,致使审计成果可利用程度差,这种审计结果必然会给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造成人为难度。另一方面,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决策的正负面效应并存等也会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带来诸多困难。
4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滞后,审计风险大。
  我国在党政领导干部调整方面,组织部门出于对干部工作的保密,具有办理时间短、时效性强等特点。组织部门往往会在明确了某一领导干部任用调整后,才给审计部门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然而,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操作流程,而且审计部门力量有限,接受委托后,在项目、时间、人员、等安排上显得被动,这就造成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先离任,后审计”、“边离边审”等现象,导致审计结果滞后于任用。这样很容易造成任管任、审管审,审任脱节,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审任脱节,就直接造成了审计人员核实取证困难,影响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审计风险,削弱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科学增加审计方式
  要紧紧围绕“突出审计结果运用”这根主线,以财政收支审计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以绩效审计为主导,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审计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改“以账论账”为以账为基础,坚持调查了解,实地查看;改单一的询问财务人员方式,为调查走访群众和一线人员,准确掌握领导干部任期内资金的真实流向,从最基层调查了解财政资金的真实使用效益。通过各方面对比,了解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取得的真实业绩及重大投资项目开支的浪费与节约等。通过各种指标的审计分析,衡量领导干部的民本意识、执政理念;衡量领导干部是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是否严格按规定标准、范围从事公务活动,是否坚持勤俭节约原则,是否坚持等。
2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运行机制
  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有机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到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考核档案当中,真正做到“审”与“任”的有效结合。要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有效运行机制,使各部门能够协调运转、相互配合,切实抓好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当遇到经济责任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问题和情况时,纪检监察、人事组织部门要及时介入,加以解决。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使用审计结果。
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等常规性审计结合起来,作为对领导干部经常性监督的一项具体措施。实行领导干部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对常规性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报与上级组织部门;同时,加大对领导干部任期中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确保审计结果有效利用。
  根据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科学地制订出评价内容、标准、范围、方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评价,让事实说话,并且要坚持公开透明,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所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应有利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利于分清楚经济责任的归属,包括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管理制度建立及实施、经济指标的完成、资产保值及增值、单位负债等。
     
参考文献
[1]郑玉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3,43
[2]刘建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J].审计之窗
[3]秦振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3期

上一篇:探析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网络公司如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