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过程中的会计作用
摘 要: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收购方应按公允价值原则确定收购成本,收购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抵销后的借方差额视情况分别计入合并报表的无形资产或商誉,贷方差额计入合并报表的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被转让企业从评估基准日到股权收购日之间产生的净资产变化,收购企业应相应调整资产的入账价值。
关键词:非同一控制 企业收购 入账价值
一、会计核算规范
1.总体原则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收购,收购方按收购日应支付的公允价值确定收购成本,并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包括支付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因企业合并发生或承担的债务的公允价值、符合条件的预计负债的公允价值等。
2.差额处理
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收购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抵销后的借方差额视情况分别计入合并报表的无形资产或商誉,对于被收购方拥有的特许经营权等类似特许权利,且该权利在收购日的公允价值能够单独区分并公允计量的,该部分公允价值计入“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商誉”。贷方差额计入合并报表的当期“营业外收入”。
购买方以支付非货币性资产为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处置损益,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
3.合并处理方法
收购方于收购日编制合并报表时,新收购企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在控股合并情况下,如果收购后被收购方是收购方的全资子公司,且被收购方按其在收购日的公允价值建立新账的,合并报表时将收购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权益法调整后,与被收购方的各项净资产进行抵销。
4.资产评估
被收购方的各项资产及负债需要按照资产评估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以调整确认相应的收购日公允价值。
5.收购日的确定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当收购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的全部条件已经实现,控制权实质性转移日为收购日。建账日原则上与收购日一致。
6.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收购方应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将收购日资产入账价值作为新的税务基础。如果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有差异,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可以按资产类别综合计算。
二、会计处理运用
[例]A公司拥有乙公司100%股权,拥有甲公司40%股权。现A公司与甲公司的其他股东商议后拟将乙公司100%股权作价投入到甲公司,甲公司其他股东以现金的形式向甲公司注资,增资后甲公司的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收购前A公司对甲公司无实质控制权。2010年6月30日为资产评估日,该时点乙公司的净资产经评估后的公允价值为19,000万元。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以22,0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份,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5,500万元、公允价值86,500万元,7月1日至12月31日未分配利润增加500万元,此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事项)。
资产评估日,乙公司的各类资产中只有固定资产发生了增值,与账面相比增值1,000万元。从资产评估日到股权收购日,乙公司的公允价值由19,000万元增加到20,000万元,增加了1,000万元。其中由于固定资产新增因素增加500万元,未分配利润增加500万元。
1.由于收购前A公司对甲公司只拥有40%的股权,且对其生产经营无实质控制权,因此确定此收购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款项,取得对乙公司的控制权,因此,该日为收购日。收购后,乙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乙公司应于当日按照公允价值重新建立账套。
3.投资成本及差额的处理
甲公司按照支付的金额22,000万元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收购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乙公司的公允价值的差额2,000万元计入商誉。合并抵销分录为:
借: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科目 20,000万元
商誉2,0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22,000万元
4.收购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00%股权,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6月30日的86,000万元为基础,对于从资产评估日到股权收购日之间新增加的500万元部分,应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由于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的1,000万元在2010年7月至12月均参与了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在此期间应提取的折旧会减少乙公司的净资产,合并会计报表中其他资产项目按照2011年1月1日乙公司公允价值列示即可。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股权收购后,乙公司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和原来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1,000万元),则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250万元
以后期间,需要将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按期转回,假设增值部分资产尚可使用10年,每年转回25万元(1000÷10×25%),则每年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
结束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企业合并与收购业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行为。财务人员在进行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时,应正确区分企业合并的会计类型,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坚持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则,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的收购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苗俊美. 浅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J]. 科技信息,2007,(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邵慧敏.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