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国家审计目标的定位及其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15-12-14 11:40

摘 要:

关键词:
    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准则》”)相比于旧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国家审计的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对国家审计目标的本质、构成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对于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更好指导实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家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定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将一定的经济资源或者权利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和使用,他们二者之间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从政府审计的角度来看,委托人就是社会公众,而受托人就是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将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等委托给政府进行管理和运用,政府拥有对这些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占有、使用和分配等权利,并且需要向社会公众报告其运用情况。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契约关系不完美等,往往致使其委托代理关系不能有效运行,从而存在资源和效率损失。在社会公众和政府这一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问题更为严重。政府相对于社会公众来讲,占有了更多的资源,其拥有非常强大的信息优势,而社会公众相对较为分散,其监督成本较高、监督动机不足,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往往不能够对政府形成有效的约束。然而,政府也具有其私利性,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促使其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而谋求自身的利益,这就会带来权力的滥用,也就是经常提及的公共权力的异化和腐败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有个部门来代表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使其能够有效地行使权力,确保其公共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的公共组织,它通过合理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而促使各级政府有效履行其公共受托责任。因此,从本质上讲,国家审计就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共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
    二、国家审计目标的构成体系
    本文认为,国家审计目标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以及国家审计的具体目标。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指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涵义;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表明了国家审计的政治属性,是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国家审计的总体要求;国家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国家审计机关具体审计行为所要达到一定阶段的具体要求。
    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就是为了确保各级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它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效实施,而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它是以审计的本质为起点,对国家审计目标做出的一种本质性阐述。
    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表明了国家审计的政治属性,是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国家审计的总体要求。我国的审计法(2006修订)以及201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指出:“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这一规定也就是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是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而提出来的。
    国家审计的具体目标。国家审计的具体目标就是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预期要完成的任务和结果。一般要满足真实、公允、合法、效益等目标。
    三、国家审计目标的实现机制
    1.强化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力
    通过对国家审计目标的定位和梳理以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观”可以看出,国家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未来可行的方案就是实行垂直型的国家审计模式,地方审计机关予以撤销,合并到审计署的特派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并且进一步提高审计机关的直接处罚权。
    2.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审计必须依法进行,因此,为了实现国家审计目标,必须对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实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补充,使之发挥更大的功能。比如,要使现行的法规更加细化,使之更加具有操作性;要修订完善审计机关的职业标准、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要探索建立跟踪审计机制和绩效审计评价和方法体系等。
    3.建立完善的审计人员选拔培训机制
    国家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审计权限的进一步强化必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履行国家审计的职责和有效促进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职能的发挥,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人员选拔和培训机制。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建立外部专家人才库、实行导师制以及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人才交流制度等实现。在人才选拔方式上,要根据经济形势和政府职能使命的变化,注重调整各专业人才的比例。在培训手段上,要注重利用网络培训、案例教学等弥补现有培训手段和方式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孙宝厚.国家审计新准则解读[J].审计研究.2010(6):3-9
    [2]蔡春.审计理论结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下一篇: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