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审计风险形成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12-14 11:44

摘 要:审计风险的存在将会影响到审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会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审计准则要求,规范审计程序,以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因素影响;要不断的培训审计队伍,使其更加的健全完善,同时还要不断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主动识别风险,以此降低由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推动审计事业向着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审计;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0引言
  我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框架体系的拓展,会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更多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中介服务业务的规范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参与市场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还有利于克服会计师事务所过于集中在同一业务层面(如年报审计)而产生的盲目竞争。当前,企业审计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随着《审计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审计机关及人员所面临的被追究法律、行政责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审计组织的信誉和独立性,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带来不同损失。本文主要对当前时期下审计风险的形成进行了阐述,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防范对策。
1 审计风险的成因
1.1客观原因
  主要有:一,审计对象较为复杂性;二,审计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三,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存在的影响;法律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1.1.1审计活动处于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下
  审计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社会的经济生活要想有规律性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法律将一些不良东西进行调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深入,经济成分与产权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由于当前企业在市场中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还有随着法制化的不断提高,因此,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定会面对社会群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自身利益的挑战。
1.1.2审计对象复杂性以及审计内容广泛性
  当前,审计范围正不断的扩大,已由原先的查错防弊情况逐渐的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即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期内财务状况的报表,属于一种静态会计报表,最后转移到对外会计报表上来,其范围远远的超出了原有的审计。审计部门不光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实际运行及操作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评价,还应对企业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的能力作出相关报告。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信息面临的风险也较大,这样就使得审计人员提出的应由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审计建议与决定方面的难度增大,风险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1.1.3被审计单位外部与内部的经营背景
  从以往的经验中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被审计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可以大大降低审计风险、可以减少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因判断失误而导致的损失;换句话说,社会经济条件及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等情况、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强弱、技术发展方向、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品质等种种原因都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的增大了审计风险。
1.1.4主观原因
  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原因,首先是业务能力方面:审计工作没有按照执业准则规定进行;审计人员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与技术上比较落后;由于不够重视审计内容而将其遗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在选择审计方法上存在着不恰当;收集审计证据没有较强的可靠性。其次,还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等行为标准;在处理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时不够谨慎认真,从而与审计程序、审计准则等相背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违法乱纪与审计情况不实的现象,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另外,还有被审计单位的原因;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范围受到了局限性,那么,将会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无法获取具有价值的审计证据。审计范围受到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被审计单位害怕问题被揭露,从而对审计范围加以限制,妨碍审计人员的工作,使其无法顺利的进行审计检查;二,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不够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相关资料都不够全面,故意隐瞒实际经济活动的内容,这样一来,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
2.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模型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风险模型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不是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简单相加。重大错报风险包含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两个层次。修订后的审计风险模型充分认识到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错报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否定,因此其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经营方式、管理机制,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从企业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产生的源头上分析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按照该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制订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计划及措施
2.1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将其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这是防范、减少审计风险的最有效的途径。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是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训,这两者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力量,根据审计人员对各种知识的不同需要进行分组培训;第二个是,审计人员的自我教育,不断的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充分的掌握新的知识内容、新技能,争取跟上当前发展迅速的社会。
2.2将审计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改进,在对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及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主体在基本的规范要求下,实施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采取 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这两点问题在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从实际角度而言,审计作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物,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一种监督。审计方法主要是根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审计对象而决定的。在审计方法上,实践中发生的审计成本、审计成果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当前较为复杂且大的审计工作量,客观上是对实践中发生的审计成本、审计成果的一种挑战。从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这两个方面来看,对审计效率有共同的要求;在这种矛盾过程中,审计风险就越发的凸显出来了;审计实践的矛盾在运动中达到平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当前,要想使审计方法更先进,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重要部分,兼融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的审计方法体系;所谓抽样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出来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而详细审计指的是为了满足财产所有者对会计核算进行独立检查,促使受托责任人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向了会计凭证及账簿的详细检查中,因此,其审计方法就叫做详细审计。其次,应采取现代先进的技术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进,例如,审计软件的应用,节省了大量对简单的审计工作内容的人力投入,有效审计时间内,审计人员可以做到更为详尽的审计测试和检查,审计抽样风险将会降低。
2.3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
  首先,应树立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审计责任感,这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其次,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随时关注审计风险;另外,将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不断的加强其管理意识;此外,科学合理的评价估量风险的大小,充分的认识审计具有的重要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许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过,只要从事审计事业的人员将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在审计实务中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的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那么审计质量就会得到提高,审计风险才会消失或降低,我国的审计事业才会健康、全面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克勤.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基于CCGINK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1).
[2] 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的关系[J].审计研究,2007(03).
[3] 戴捷敏,方红星.控制风险、风险溢价与审计收费——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3).

上一篇:浅谈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影响

下一篇:坏账探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