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权益理论的演变与财务管理目标发展
摘 要:本文从会计权益理论的角度来剖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便为合理确定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权益理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一、业主理论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业主理论认为,会计是以业主为中心,业主拥有企业所有权,企业唯一的产权主体是业主。会计核算是为了计算和分析业主的资产净值。[1]通常,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就是业主理论的最佳体现。业主拥有的资源统称资产,业主的债务简称负责,所以,业主拥有的资产净值就叫业主权益。业主理论是业主为中心,视企业和业主为一体,明确企业的利益和责任等同业主的利益和责任。
现代财务学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其实就是业主理论的另一种说法。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基于时间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明确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可借由风险和报酬的均衡得以很好的补偿。
也就是说,这一目标只关注股东利益,而漠视债权人、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严重阻碍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实体理论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实体理论坚持,会计要以企业实体为中心,主张企业的权益持有人应当是债权人和所有者共同担负。尽管企业让各类资本提供者享有各种产权,但谁也不能代表企业,企业是一个产权主体,它是一个独立于股东和业主的法人代表。[1]股东投资之后,其资产和负债的产权就顺利过户至法人实体——企业,任何所有者都不可要求获得企业的财产的支配权。
实体理论是把股东和债权人视作平等的产权主体,显然比只强调业主利益的业主理论更进一步。然而,实体理论实际上认为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拥有的所属企业,还是一种狭隘的理论。如果只是关注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财务管理仅仅以股东和债权人财富的增长为目标,同样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理论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企业理论的范畴要宽于实体理论,可以解释为企业实体的社会化。企业理论坚持,企业是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性机构。[3]企业利益相关者内容相当广泛,除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之外,还包括管理者、普通员工、客户、政府征税与立法部门,甚至普通大众。企业理论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应用最广,因为它们的活动直接影响着不同利益相关者。大型企业集团务必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要求。
就产权主体范围来说,实体理论是对业主理论的单一产权主体的进一步拓展,而企业理论则是对以上两种理论的再一次延伸,从单单企业的资金提供者,扩展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按照企业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当然要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现代契约理论坚持,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统一,股东、债权人、经理阶级、普通员工等等,都是企业的发展的必备条件。财务管理理应以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要求为目标,认清该目标是各利益相关者目标共同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结果,而不能单单将某一利益集团的目标视作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此也可看出,企业理论要比前两种理论更具优势。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企业组织形式以及产权关系的变化,企业权益理论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企业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不但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等的物质资本所有者,还包括经营者及普通员工等人力资本所有者,所以“相关者利益”
可以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来衡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物资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源所有者在现代企业里是平等产权主体,他们共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
如今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物质资本表现形式多样化及资本市场高度发展,不同形式的物质资本相互转换,削弱了物质资本的抵押功能。反之,人力资本因专用性及群体性,增强抵押能力。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即人力资本被投入某企业,其使用价值会向该企业要求的专业化或特殊性方向发展,人力资本的价值只有在该企业才能被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会对该企业产生依赖性与长期效益预期,进而会自愿主动地承担风险。人力资本的群体性即人力资本所有者相互协作产生的集体力。人力资本若从该企业退出,集中力会消失。此时,人力资本产权化便成为必然趋势。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由“资本雇佣劳动”转变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合作”,即由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与普通员工一起出资创办企业,他们共同享受企业产权。
2.在现在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有机结合、共同作用创造企业财富。
传统工业经济时期,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物资资本,企业财富主要依靠物资资本来创造;知识经济时期,“人才”是稀缺资源,企业只有通过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缺少创新能力的经营者与普通员工的支持,很难维持企业现状。所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会是决定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进步的最主要资源。
3. 人力资本所有者也作为企业的剩余索取者,参加企业的利润分配,因此能很好化解企业的代理冲突。即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倘若将人力资本所有者视为代理人,物质资本所有者看成委托人,在企业里产生人力资源所有者和物质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委托关系。因为代理人和委托人追求不同的目标,两方出现利益冲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能简单视为代理人目标或委托人目标,是两者目标共同作用及妥协的结果。即企业财务管理不但要追求物资资本价值最大化,也要追求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企业唯独达到总资本价值最大化,才能维持人力资源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长久合作,从源头上化解企业的代理冲突,使财务管理的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J].会计研究,2004(11).
[2]杨家新.试论权益理论的演变[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2).
[3]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
下一篇:非审计服务对独立审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