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15 12:50

摘 要: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以及规范化管理的逐渐完善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总体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严重挫伤了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本文中,笔者对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成果转化;题和对策
  就像高新科技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样,作为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和辛勤劳动结果的内部审计成果也需要得到充分地利用和有效地转化。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审计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要求,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的质量、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监管手段和经验缺乏的必然选择。然而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工作却存在着重重阻力和困难,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呢?下面,笔者将对如何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层层递进地分析。
  一、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及时利用难。防弊查错是现代审计工作的重点,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除了具有防弊查错的职能之外,它更加倾向于分析和研究内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许多企业都有内部审计的制度,但是对审计工作结束的审计成果利用率却非常低,主要表现为对审计问题的“就事论事”,只解决审计的具体问题,而对于审计问题牵连的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能力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却是讳莫如深。
  2.切实落实难。通常审计项目结束后,内审人员都会对此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意见和处理决定,但是在审计成果的落实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首先是审计管理部门管理权力“孱弱”,相关的审计成果(审计意见和处理决定)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次是被审计单位出于企业利益的考虑对于审计问题虚与应付、避重就轻,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造成了审计成果转化的落实难。
  3.转化途径难。使审计人员颇为尴尬的是,他们辛苦分析的审计结果像高雅艺术品一样常常被“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行动。究其原因主要是转化途径短缺、渠道狭窄。在通常情况下,只要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和向被审计单位作出书面审计结论后,该内审项目就算已竣工,在促进内审成果转化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大,环境不宽松,影响了内审职能的充分发挥。
  4.建议采纳难。传统观念是部分企业的领导对审计部门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审计成果不重视,因此领导日常的管理目光大都盯在重要的管理部门,对于审计部门的关心只限定在问题的发现上而非管理的决策上,因此,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和建议采纳比较困难。
  二、开展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内部审计思维。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的,人也是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主导因素。所以我们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深刻地认识到内审工作不是查账的简单的工作,而是在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的工作。内部审计增强了企业对现代审计制度的认识,明确了它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我们要满足审计人员配备的素质要求,并把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日式日程之一,广泛地采纳各种中肯的意见,积极推介内部审计成果转化。
  2.扶优限劣的内部审计质量观念。对内部审计成果构成影响的因素非常多,主要有体制、政策、环境、人员和程序等。确立扶优限劣的内部审计质量观念是提升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且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成果是企业获得高管理效益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审前控制、中监督、审后检查,注重审计分析质量,多出精品,真正做到“内审出成果,转化结硕果”。
  3.准确定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内部审计部门要准确定位,充分利用其“监控”各部门且相对独立的优势,把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纳入到其审计的范围,通过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参与日常的实际管理。在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角色中充当倡导者和组织者,逐步扩大审计工作内涵,为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而努力。
  三、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策略及建议
  综上所述,内审成果的利用与转化集中体现在内审整改的全面落实,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以及风险的最小容忍度。要促成内审成果利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保障举措:
  1.改进审计方式和审计技能。在审计方式的改进上,可以借鉴或者参考国外先进的内控风险预警预报的审计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和一些较为简便的检查方式,对日常与内审人员“纠缠不休”的账、表、簿、证等进行认真审计,确保“寻找出入”以及“核实勾稽”的工作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缩短验算与核对的过程。在审计技能的改进上,采取后续审计及时跟进的连续性监督工作方式,打破内审工作“间歇性喷泉”效应,保持内审监督信息的适时与连贯,同时,强化人员培训,彰显内审分析评价的透析力,谋求审计检查效率的倍增。
  2.明确工作职能,追究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对于巩固内部审计成果来说是不错的方法。要追究责任首先就要明确责任范围,分清领导责任与管理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等等。责任的追究应该围绕着逐级分类后的风险类别,在认真考虑各个层级的风险源之后,根据责任的性质做出公正合理的责任追究决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同一组织不同部门在同类问题上追究尺度过于悬殊的问题出现,追究还应围绕内审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质量,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建立审计风险备案录。
参考文献:
[1]吴建军,顾加宽. 内部审计成果转化的现实选择[J].  山东审计·内审天地2005.03:29-30.
[2]魏茹. 如何把好内审成果的利用与转化关[J]. 审计与理财,2009.12:52-53.
[3]胡家顺.,张峰,孙业光. 扩大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思考[J]. 济南金融,2009(10):51-52.
[4]许符蒙. 如何运用内审成果[J]. 内蒙古煤炭经济·财会与审计,2006(09):69-70.

上一篇:关于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质量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