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
关键词: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经历了一个从引入到回避再到重新引入的曲折过程。将公允价值纳入《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将会计计量属性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充,其初衷是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保持一致,希望通过公允价值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将企业纳入整个社会环境变化之中考量,在了解企业真实状况的前提下做出理性的决策。然而,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面临计量结果“不公允”的尴尬处境。如何完善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会计界提出了挑战。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出现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不佳导致公允价值缺乏客观性
1.市场环境。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问题是市场价格是否能持续、合理、经济、可靠的取得,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我国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新兴市场都不成熟,且制度设计不完善。
2.会计环境。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出了初步定义及使用方法,但我国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仍在探讨,无法建立全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细则。在新的会计准则38项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有l7项,对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
另外,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计量基础。比如,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大多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也就是说,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再比如,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当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者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就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的。随着应用环境的不同,公允价值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比如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因此,在没有十分详细的会计准则规范和指导下,公允价值在实务运用中仍旧处于探索状态,许多实际问题很难把握。
(二)公允价值成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
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不仅能体现一定时点上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而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清偿负债时要转移的资产价值,因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体现相关性原则。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资产评估弹性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公允价值并不公允,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三)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1.专业技能方面。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工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解和使用程度不够,合理估计和判断能力较差,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这也影响了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直接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程度,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2.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第一,一些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提供人为“加工”的会计信息;第二,部分会计人员对法律、法规、会计政策政策掌握不全面,造成会计处理混乱和会计工作失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行公允价值,极易造成公允价值不公允,会计信息失真,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四)公允价值的应用增加了财务报表审计难度
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范围扩大,但新审计准则中也未提到有关公允价值的具体处理及如何审计。例如审计人员在选择方法对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进行测试、复核和独立估计时,审计结果与账面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可是在什么范围内的审计误差是审计人员或是财务报告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中并没有单独指出,更没有给出一个计算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方法。这样审计人员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使得审计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环境建设
1.继续加强市场经济的建设。确定公允价值最好的依据是现行市价,因此我们要积极创建适合公允价值运行的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并建立透明的竞价机制和关联交易披露机制,使资源能够在市场上充分流动,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使市场能够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价值,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提供条件。
2.建立独立的操作性较强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公允价值需要的市场环境是近乎完美的市场,而市场环境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现阶段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举措就是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及细则,并将健全的理论全面推广与运用,这样才能解决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二)强化内外部监督,优化公司治理
1.内部监督方面。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好办法。包括企业要将内部监督办法制度化、规范化,并严格落实和执行,重视对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与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作用。
2.外部监督方面。界定清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等监管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严加监管。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
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资产或负债项目并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就要利用其他信息和相应的计量技术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而这些都需要有主观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获得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
1.提高业务素质。进行专项培训与考核,在会计界开展新会计准则及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培训学习,普及现值计量方法,让他们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
、计量和报告做出复杂判断的处理能力。
2.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应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防范背离职业原则的行为发生;同时强化法制教育,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
(四)规范和提高审计水平,建立公允价值审计模式
审计作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市场需要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其执行的质量,提高对公允价值审计的质量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要对引入公允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要更多地关注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风险,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整体经营状况都要有比较清晰地了解。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取得审计对象的公允价值,在对公允价值审计的各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并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工作记录,从而保证审计的质量,并且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
2.内部审计。首先应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其次,内部审计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算依据、数据选择及对公允价值披露的审计。
综上所述,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难点,并且当前还存在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难题,在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运用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障碍,其在会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因此现阶段,我们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充分了解,弄清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面临的障碍。如何解决公允价值应用所带来的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问题、实现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新成为国内外会计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委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新华出版社,2007.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卢国华.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思考[J].财经界,2007,(1l).
[5]李昊.内部审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治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
[6]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7]路晓燕.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的初步运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8,(4).
[8]尹夏楠.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9,(2).
[9]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 [J].会计研究,2010,(2).
下一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