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摘 要: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会计信息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 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 即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主要来说, 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者相权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因此, 可靠性和相关性被认为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两项主要质量特征。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知识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而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投资者和债权人只能获得不充分的信息。而要作出有利的、正确的决策,必须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因此,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本文就此特作以下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具体说明,但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信息应该与谁的需求相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定位。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性,也就是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作为与所有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向他们提供通用的财务报告。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达到了一般相关性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的需求。但使用者还面临一些特定的决策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三类信息使用者,即政府、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这与其他国家将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概念框架有很大不同。信息使用者的确定取决于经济环境和准则制定者的判断,外国的规定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的情况,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能满足三类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体系,应不同于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需求的会计体系。在修订基本会计准则时,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是坚持三类信息使用者,并深入了解他们的共同需求,建立新的会计理念和会计体系;其二是采用其他大多数国家提出的会计概念,但我们必须放弃三大类信息使用者的想法。在确定会计报告体系时也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对所有使用者提供相同的信息即通用财务报告,由使用者自己选择所用的信息,但这样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二是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即专用财务报告,每种报告满足一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报告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目前,各国都采用前一种选择,但其有用性大受指责。
2.会计信息应该与什么相关。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相关性包括三种概念,即决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和语义相关性。决策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特定经济决策相关;目标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关,目标相关性是评价相关性的最好概念。由目标相关性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目标本身都具有主观性,信息使用者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很难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各种主观愿望所导致的全部需求。语义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使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的用意,理解会计信息比了解使用者的决策和目标更为容易,所以,语义相关性易于达到。但是,具备语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不一定是使用者所需要的。
3.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程度。在承认决策相关性的前提下,对相关性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①会计信息包含了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价格会随着会计信息的发布而波动。②如果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进行预测,它就是相关的。例如,在运用股利贴现计价模型预测未来股利和企业价值过程中,盈利预测能力的高低,体现其相关性的高低。③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其“俘获”或“汇总”能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的能力,而不要求会计信息是市场上最先发布的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因此,不考虑及时性因素。④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在一个严格的实证研究环境下,如果会计信息的发布与股票价格的反应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该会计信息就不具备相关性。这需要同时考虑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一是投资者是否关注会计信息;其二是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价值。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涵义。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特征。我们认为,应该把如实反映和可证实性同时作为可靠性的标志。
(1)如实反映。 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保持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会计信息反映经济事项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会计信息应当恰当地反映所表达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是其表面形式。各种会计方法都是经济实质的近似反映,在某种情况下,某一方法可能会优于其他方法,更接近于反映经济实质,但这种比较在现实中是很难进行的。如实反映要求会计人员选择适当的会计方法,如果会计方法不当,无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运用,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靠的。如实反映旨在减少会计方法选择的偏差,使会计信息更能恰当地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有可靠性。我们强调如实反映比可证实性更重要,如实反映是第一位的,可证实性是第二位的。适当的方法是前提,恰当的运用是条件,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得出可靠的会计信息,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2)可证实性。 可证实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可证实性能确保会计人员无偏差地使用其所选择的方法,不论该方法是否恰当,只要会计人员使用得当,未掺杂个人偏见,会计信息就符合可证实性的要求。可证实性旨在减少会计人员的偏差,而不涉及会计方法是否恰当,可证实性的实现要求有确定的会计方法和无偏见的会计人员。
2.可靠性的相对性。会计是以特定的会计符号表示具体的经济事项。符号与事项一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靠性,但由于会计中的各项估计和限制,会计符号很难与经济事项保持绝对一致,两者的差异导致了会计信息对可靠性的偏离。例如,存货计价方法事先假定了实物流与资金流的关系,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很难判断哪一种方法的信息更可靠。在不同
国家,相同的经济事项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讨论何者更可靠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能从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来判断其可靠性。正是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相对性。
3.可靠性与客观性、中立性。一般认为,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根据会计凭证能够得到证实的信息就一定是客观的。但由于会计方法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等因素,会计数字从形式上虽然可以精确到元、角、分,但其客观程度却是相对的,我们也只能从会计方法的使用过程去判断其客观性,而无法从会计方法的结果来判断,所以,必须审慎地看待这种客观性。具备可靠性的会计信息总是客观的,而客观的信息却未必是可靠的。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
1.二者的关系。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共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使可靠性失去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它们的排列孰先孰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2.现实的观点。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应当大力巩固会计改革的已有成果,而不宜急切地全面改变现有财务报告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主要不是依据会计信息的情况下,或者说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并不很高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多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是困扰着各方信息使用者。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应以提高可靠性为主,这与美国在信息可靠性问题大体解决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相关性有很大不同。
参考文献:
[1]张捷华.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财会研究.2007年第1期.
[2]向锐.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财会月刊.2007年3月.
[3]曹德芳.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