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委托代理理论下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5 12:55

摘 要:本文探讨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多元代理关系之间密切的联系。结果表明,只有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委托代理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更符合现代企业机制运行的需要。

关键词:委托代理;财务管理;财务机制
  一、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当时的经济学家们不满于阿罗——德布鲁体系中的企业“黑箱”理论, 开始深入研究关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的问题, 希望更全面理解企业这种经济组织, 从而形成了“现代企业理论”。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 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在19世纪中期, 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联系扩大的过程中,企业经营者的来源和组成结构就发生了变化, 一批新兴的职业经理人员逐渐形成, 成为所有者的代理人,旧时的“企业主企业”演化为现代的“经理人员的企业”。
  委托代理理论既揭示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同时又强调合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 这也就给我们设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指明了方向。当然,企业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选择总目标, 具体目标及指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发展动力机制的作用。
  二、 委托代理理论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现代企业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内部管理的分权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分担等原因, 形成了现代企业的多元代理关系。
  1、委托代理理论在筹资决策中的应用
  筹资决策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公司能否筹集到必需的资金,是关系公司成败的关键。企业的资本构成有两个部分,即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公司的资本结构对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有决定性的影响。最佳资本结构就是使公司总价值最高,同时公司的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MM理论是最早由两位美国学者莫格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的资本结构理论。发展了的MM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随着负债比率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债务的利息费用在税前列支,而股利则用税后利润分配,负债给企业带来了税额庇护利益。随着负债比率的继续增加,企业破产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负债比率的增加使企业财务变得复杂,破产成本也会增加由于筹集活动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目前还难以准确地显示出资本成本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但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筹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指导决策行为。为了保证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协议,发生的代理成本也会增加。代理理论运用于资本结构决策,就是通过建立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找到最佳资本结构。这个函数包括税额庇护利益、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这三个因素都是负债比率的函数。
  2、 委托代理理论在股利决策中的应用
  股利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股利发放率的确定,即公司把盈利的多少用来派发股利,多少作为留存收益留在企业内部。现实生活中,公司的股利分配是在种种制约因素下进行的,公司不能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股利决策往往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股利决策的理论基础就是权益代理成本。权益代理成本是代理人与股东出现利益冲突所致。对绝大多数股份公司来讲,发放股利,并不意味着公司不再需要这笔资金,相反,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后,往往要发行新的证券以筹措资金。而公司又不能不发放股利。股利发放率受到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1)外部筹资引起的付现交易成本;(2)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冲突引起的内在成本,即代理成本。股利的发放率高,则公司必须运用更多的外部筹资,支付大量的付现交易成本。然而股利发放率的提高又降低了代理成本。理想的股利发放率是付现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股利发放率。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也是股利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委托代理理论对财务控制的应用
  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于财务控制比较成熟的两个领域是差异的分析调查以及业绩评价。这两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差异的分析和调查,是对预算执行结果同预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如果差异大就要进行具体的调查,找出产生差异的因素。在决定差异是否进行调查时要引入信息成本概念。代理理论提供了管理人员对差异调查行为反应的机会,说明管理者在什么情况下才进行差异调查,对代理人的业绩评价,即使委托人能对代理人的努力直接进行观察和监督,但如果只根据代理人的可控因素进行业绩评价,那么代理人就会同他决策中的风险脱离开,必然不能使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因此,代理人应分担一些与未来结果有关的风险,这可通过代理人的报酬同实际成果挂钩来实现。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委托代理理论则为我国的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我们知道,国企改革的前期一直是沿着明晰产权的路走的,如股份制改革、小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等。尽管这些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远未达到目标。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各地又掀起了改善企业实际控制人员(如总经理) 报酬的热潮,如岗位津贴制、风险工资制、年薪制等。这说明改革者也意识到企业内部适当的激励制度的作用,而这正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当然,由于我国国企改革的特殊性,不少情况与标准委托代理理论所要求的条件并不尽相同,所以完全照搬该理论,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对于理论的应用者来说,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恰当结合,找到可应用的解决办法,将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委托代理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财务机制的设计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运用的时候, 要注意对理论本身知把握并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 以设计最适宜的财务机制。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运用, 在设计财务激励机制、循环机制时都可以将该理论作适当运用, 以使企业财务机制的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也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代理理论是对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还是实践活动,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虽然它更多的是进行定性化分析,但对我们理解财务管理问题的焦点,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都具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审计模式的战略性思路

下一篇:浅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