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发布时间:2015-12-15 12:57

摘 要:健全内控机制,预防金融风险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农村信用社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本文指出了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推进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对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内控机制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农村信用社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还不完善,滞后于业务发展,给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初步建立了内控机制的框架体系。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控机制仍然在制度建设和执行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视。
1、内控制度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
  信用社的业务种类、范围在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一些新开展的业务,信用社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是先开办新业务再建制度,没有做到内控先行,致使新业务监管不到位,形成新的风险。另外计算机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信用社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比较薄弱,对计算机的风险防范不完善。
  目前信用社的规章制度虽多,但不健全,存在一些内部控制的“盲区”。内控制度没有覆盖全部业务活动和操作环节,缺少能统率各项内控制度的处罚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内控制度不配套,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割裂的,有些甚至相互抵触。另外,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无法全面考虑到各地信用社的具体情况,这使得一些内控制度缺乏实用性。一些过时的、不适应新形势的制度却还在执行。
2、内控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业务操作中去 
  在信用社内控管理中,会计、出纳、信贷等操作岗位关键控制点的相关规定没有落实到位,替岗、代岗、代人签章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会计出纳操作岗上,对业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及临柜人数等都有严格的管理控制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因岗位缺员或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些信用社一味强调“存款立社”,盲目扩大规模,吸收资金用于放贷。有些信用社违规办理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增加了信用社的风险。另外,由于内控力量的薄弱、内控人员的素质等因素,实际工作中不重视内控检查工作,缺乏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这使得检查往往是被动的,等出了问题才去检查,并且没有严密的检查程序。
3、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控制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还处于软约束阶段,缺乏以具体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交易风险管理监控的手段,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法还不完善。资金交易、贷款发放、债券买卖没有实行风险度管理,决策部门、交易部门不能据此做出正确决策和实行风险预警管理,业务交易从开始就隐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
  在信用社日常管理中,对经营中产生的风险缺乏信息反馈、成因分析及补救措施等风险管理机制。对己发放的贷款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监督,对不良贷款的债权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对部分经营状况及其逃债行为缺乏及时的债权债务监测。此外,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界己广泛使用,但信用社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还较差,对网络的安全控制、运行控制、突发事件处理及灾难恢复措施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和风险监控都较为薄弱。
4、内部稽核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内部稽核力量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低。很多信用社稽核员的人数很少,内部稽核力量明显不足,适应不了日益扩大和更新的内部监管工作的需要;稽核人员素质与内控工作不相适应,大多数稽核人员业务与技能比较单一,缺乏精通各项业务、懂电脑、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内部稽核的频率偏低,覆盖面不够。由于稽核资源的有限性和稽核资源的随意支配而造成的浪费,导致稽核资源配置不合理,稽核的频率和覆盖面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往往是发现了违章、违规问题才去处理,不能及时发现经营中潜在的问题。同时,多数信用社的内部稽核机构忽视对问题的后续稽核,致使一些查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整改。再次,内部稽核手段落后。大部分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稽核还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电子化技术应用水平低,影响了稽核工作效率;同时,内部稽核一般采取现场稽核方式,非现场稽核监控尚未全面展开,影响了稽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二、关于加快推进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应尽快建立相应决策机构及决策体系。
  农村信用社无论管理和经营都要尽快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规范管理操作行为。要防范和杜绝决策出现操作风险和损失,就必须建立和健全分析机制,成立相应的决策机构。一是尽快组建联社的决策组织机构。单设于各科室之外,不同于审计和其他业务科室,联社重大决策事项事先均要由此科室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初步决策意见。负责对农村信用社各类重大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论证分析。二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决策体系建设。逐步改变重大决策由农村信用社内部社员来实现的模式,构建和完善重大决策由“三会”决定的管理模式。决策体系要分层次,充分授权,使得每一个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由基层信用社对决策项目进行论证,论证报告交联社决策机构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最后提交理事会进行审批决策。三是建立决策负责制。将责任和权限按照职能进行划分,杜绝非理性地决策,形成谁决策谁负责的决策负责制,做到责、权、利分明。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对管理层的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二)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岗位责任制。
  建立完整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推行内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规范的 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并按照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权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健全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第一道防线和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管制约的第二道监控防线。制定和完善内部责任体系,要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使每个员工明确自身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并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对部门之间实行恰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职能科室要将各信用社内控状况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督促信用社主任狠抓内控建设,将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项操作中。
  (三)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加大风险防范的力度。
  内部控制是信用社行之有效的防范风险的关键,是信用社强化经营管理的微观基础。基于这种认识,农村信用社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头脑时刻保持清醒。二是转变对内部控制范畴的认识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指对办理一般金融业务的监督制约,而是涉及到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从而在实践中拓宽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强化内部控制的力度。三是全面系统地组织职工学习有关经济金融法规,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奖罚制度,增强职工的法律制度观念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四)改革内部稽核体制,树立稽核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
  信用社内部稽核体制的发展方向应是建立具有高度独立、管理严谨、运行规范、直接向理事长负责的垂直领导体制。应把内部稽核制度的建设作为对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内容来抓,督促改变目前内部稽核队伍薄弱的现状。解决在某些问题上内部稽核人员不超脱、稽核力量配备不足、效率低、范围窄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作用。一方面,内部稽核部门应直接对理事会负责,增强其独立性,权威性。在此基础上,加大检查频率、范围尤其是处理力度,对严重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从严从重从快惩处,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着力解决有制度不落实、犯规了不处理等问题;另一方面,强化事前监督,将稽核关口前移,对信贷、财会等内控重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避免形成大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与内在逻辑

下一篇: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