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摘 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目前在很多企业存在,指的就是会计信息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客观事实。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给国家的经济秩序、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投资者的利益都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处于混乱状态。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会计信息不实,弄虚作假,做假账,报假账,算假账的情况十分严重。这些弄虚作假行为一方面造成国家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给宏观决策和调控带来误导。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 资产与负债不实。存货中冷背呆滞积压、残损霉变商品等长期挂在账上不处理;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计提折旧;赠与物品不入账;债权、债务账户长期不清理,坏账不处理。
2. 实收资本有名无实。投入的注册资本在办妥工商登记手续后即被部分或全部抽回,或迟迟不能到位。
3. 销售收入的虚假和确认的随意性。有的企业的营业收入是根据领导的需要来确定的。当营业收入超过需要时就“押单”不入账,少于需要时就采取“搬砖头”的办法来弥补缺额。
4. 通过费用成本任意调节利润。费用与成本的核算不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与支出配比的原则来进行,而是根据当期需要多少利润额来分配费用成本。一些企业少提或漏提折旧,漏提少交各种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已竣工投产的固定资产,长期挂在在建工程不结转,既把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又不需计提折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乃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我国会计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既有社会性的客观因素,也有企业主观因素。
1. 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2. 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预计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费用跨期分配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
3. 会计法规的严肃性降低。应当承认这几年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但执行起来力度不足,严肃性不够。“厂长成本”、“经理利润”仍有市场。有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为了某种目的,想方设法在成本上做文章,该提费用不提或少提,该摊费用不摊或少摊,最终造成成本计量数据失真。有的盈利企业乱列乱支,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有的企业人为制造亏损,将应当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在账上,转到下年。
4. 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不经过上级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国有企业大都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企业领导把会计当作“账房先生”,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会计对领导的意图惟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欺骗了国家、欺骗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5. 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的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
6.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在会计工作中,往往信息本身并无不当和错误之处,但是账面反应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都已不存在,造成账实不符。
7. 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
二、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意见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单靠企业“自我约束”是无效的,应该从机制、法制和监管上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资产经营的新机制。
缺乏所有权约束机制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问题。理顺国企产权关系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前提,为此有必要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和所有权经营的分离。国有资产也是商品,对国有资产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还有个经营问题,保值增值问题。现有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的行政机关,不是经济实体,不能充当产业经营者的角色。需要建立国有资产的经营组织比如各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各类投资信托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等,对国有资产进行人格化的经营动作,也从根本上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从机制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 健全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
[1] 修订会计法规。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会计法规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之不相协调的情况。消除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免除会计人员监督企业领导层的责任。在执法力度上,应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证会计法规的权威性。
[2]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加快新会计准则在所有企业的施行。为新准则的推广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缩短新旧准则的并行时间。增强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 加强证监部门和财会主管部门的协调,切实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3.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要建立健全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在内会计监督体系。
4. 实行会计委派。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必须确立其中立身份,提高会计人员自我素质,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把会计人员从企业分离出来,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和独立性,排除经理人员的不当干扰。就能促使其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自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正确、及时、真实地反映有关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彻底根治和解决,对诚信的回归,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诚信披露制度,找寻缺失已久的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很好的发挥会计职能,使会计工作上一个新水平,使会计真正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作用。
上一篇: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国有企业管理
下一篇:现金流量表在计算机系统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