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针对会计寻租行为如何加强会计监管

发布时间:2015-12-15 13:01

摘 要: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无论对企业的管理还市场资源配置,会计信息都对决策者产生重大影响,针对我国目前会计监管的现状,如何对会计寻租进行适度控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

关键词:会计监管;会计寻租;契约
  会计寻租,指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的行为。
  一、我国目前常见的会计寻租现象
  1、保住上市资格的寻租。在我国,股票发行采取严格的核准制,发行价格的制定包含很多非市场因素,政府对股票发行和流通的监管与市场竞争的并存,导致股票市场蕴含着巨大的诱惑。于是,已上市的企业因在竞争中连续几年出现亏损可能会被停牌或退市时,这些企业为保住上市公司的资格,则利用一些掌权人收入较低、思想容易动摇的弱点,对其进行公关,通过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改变其真实收益进行寻租。
  2、资本预算的寻租。预算是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延伸、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公司组织内部需设立若干从属于总部的部门。总部必须将资源分配给各个部门,如何分配、分配多少就是资本预算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组织中重大资本预算项目的决策权一般集中在高级管理层手中,但是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是基层的各个部门上报的,基层的各个部门上报这些信息时,会根据本部门的情况上报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3、内部转移价格制定过程中的寻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复杂性的增加,组织中一个责任部门给同一个组织中的另一个责任部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就是转移价格。转移价格对于同一企业内部不可能导致总成本或总利润的变化,内部的价格转移实际上是为外部设置的,于是内部转移价格就成了部分企业上市的集团公司进行会计寻租的工具。在这样的集团公司内,管理当局就会要求没有上市的公司以很低的价格把产品或劳务转移给亏损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再以市场价格出售,这样一进一出给接收方带来丰厚的利润,内部转移价格虽然对集团公司来说,没有总成本或总利润的增加,但是对集团公司中的个别企业就会导致利润的增加或成本的降低。
  二、会计寻租产生的外部原因
  1、政府权利主导的地位,引诱各利益集团进行会计寻租
  首先,就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而言,谁掌握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谁就相当于取得了一种政府保护的特许权。谁就可以轻易的重新分配利益格局,制定出有利于自己行业经济利益的会计准则,以及享受别的寻租者的部分租金。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变迁就充分体现了这种会计寻租现象。
  其次,具体会计准则寻租是指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力已经分配完毕,且改变现有的权力分配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寻租者便会寻求在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内容中尽可能体现自己利益的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处于被管制方的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一些有利于自己经营管理需要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而进行寻租。
  2、政府对经济的不恰当干预促进会计寻租活动蔓延
  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是比较完善的,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相对来讲要少得多。而我国改革的方式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变迁的方式,改革的方向、程度、形式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核心领导者的偏好及其效用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领域和力度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要广泛而且大得多。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法令、规章来影响企业和个人得经济决策,政府本身还拥有相当大的资产,拥有直接的经济决策权,政府的干预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常有的状态。在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运行中,谁对公共权力拥有的信息多,谁就在这种契约的执行中拥有优势。如果政府官员能够掌握民众不具备的信息资源优势,就可以不按民意去行使权力而且不易受到惩罚,从而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灵。因此,这种体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容易被扭曲,产生失灵,寻租活动由此产生。
  3、会计信息管制是会计寻租产生的直接原因
  会计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为会计寻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随着权力机构对会计信息管制的开始,会计信息管制就成了会计寻租产生的直接导因。而会计信息管制一旦开始,会计上的寻租和设租活动就会以一种惯性一直进行下去。一方面,作为受管制者即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企业,只要其会计数据被广泛用于收费管制、签订债务契约和经理报酬契约、决定工人工资及其他公共用途,他们就会有动机和激励去进行寻租,因为通过会计寻租获得的利益往往要比通过生产性活动获得的利益来得快、来得多;另一方面,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政府管制机构和官员都有一种扩大自身管制范围以获取最大租金分割,一旦设租成功,他们就有一种将分租活动继续维持下去的动力。
  三、对遏制会计寻租行为的思考
  (一)改进准则制定者的选择与监督机制
  首先,确立准则制定者的独立性,让作为政府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准则制定者与被管制者分离,并延长其任职期限,长期的工作保障可以使准则制定者从利益集团要求制定他们所偏好的机会主义准则的高压下解脱出来。
  其次,政府各部门在其监管过程中应密切配合与合作,并注意相互利用检查结果,避免出现明显低效率的重复监督检查。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各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经共同协商,采取联手监管方式,包括会同年检、联合抽查质量、联合调查、办案等,并运用有效检查方法,共同开展对上市公司的披露、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及执业质量、违法造假案件等的监督检查及处理处罚,并建立诚信档案等,形成一个务实、协调、有效的监管网络。
  最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即是政府强化会计监管的重点:第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经济契约、道德契约和环境契约三个方面;第二,清晰界定委托代理主体,确保所有者在位,让股东掌握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同时注重各委托—代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有契约性和约束性;第三,要完善股东治理结构,防止大股东通过操纵会计政策选择侵蚀小股东的利益,以维护会计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第四 、要完善经营者治理结构,在纵向关系的经营者之间,通过契约合理界定不同层次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二)合理配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事务管理权
  应当从法律制度上对政府各监管部门的责权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其中财政部门作为主管会计行业的政府机关,应当履行其管理、监督和指导的职能,依法履行行业准入及退出、资格认定、市场秩序维护、监管标准制定、审计质量检查、违规处罚等职责及权限,同时应负责统一协调政府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性经济监督机关,应当履行其监督和指导的职能,依法履行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及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并具有最终审计监督权;证监会作为最高证券监管机构,应当履行其管理、监督及指导的职能,依法履行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的质量进行监管检查,并对违法造假者予以惩戒等职责及权限。
  (三)强化道德、法律的宣传与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总体上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社会公众的道德素质在民主参与和监督方面还有差距,因此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十分必要。政府及企事业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从舆论和法制宣传上引导全民的价值取向,唤醒大众的反寻租意识,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体系,让大家明白过度的会计寻租对整个社会效率的损失将会使每个人都可能受损,形成一种反对会计寻租的道德或思想环境。另一个方面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思想教育。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准则的定位。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力求造就管理型高级会计人才,同时还应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更新知识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为制定和执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营造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纬隆,李介新,余万涛.《会计寻租成因及其对策分析》.《财会月刊》,学术版2007年第8期.
[2]米丽娟.《会计寻租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
[3]张超.《解决我国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有关问题的对策》.《会计实务》,2007年第8期.

上一篇: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析

下一篇:ERP环境下如何开展物资采购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