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责任,也是热爱
“曰月掷人急”,忽忽又是十五年。应《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之邀,写写近些年的情况。盛情难却,妄谈点体会吧,算是一个阶段性小结,也作为开启下一段旅程的新起点。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知识工作者需要“自我管理”,“必须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机改变他们所做的工作、工作的方法和工作的时间”。
这十五年,经历了从学校到政府部门的多次身份转换,但三十多年会计审计的相关经历已经在我心底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不管是高校老师还是公务员、政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潜意识中我会始终从会计审计理论出发,吸纳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新问题,实践新领域,努力为学科创新、实务精进尽绵薄之力。
这不仅仅是出于天性的热爱,更是缘于先师们的教海。杨时展先生曾说,“作为一个会计审计学者,要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关注自己的人格、道德和价值”。葛家澍先生也说,“治学必须有的放矢,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写论文出著作,都不应是自我欣赏,而应当是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两位先生都是历经沧桑而又极具文化功底的大家,而今均已作古,但他们的文字却是常读常新,他们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仍似沁人心脾的涓涓暖流,激励我跋涉前行。
从受托责任理论角度研究会计审计问题仍是我关注的主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托责任作为一种普遍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其内涵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宏观体制还是微观组织,无论经济领域还是社会范畴,无论政府、企业还是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受托责任关系网中。
忠实有效履行受托责任不仅仅是一种会计或管理行为,更是一个社会正义重构和道德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全球化竞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作为受托责任控制机制的会计、审计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管理审计理论》、《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及《受托管理责任和管理审计》等著作即是基于前辈们的研究,以受托责任理论为指导,把我关于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些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呈献给读者。
近些年,我将很多精力投入到将受托管理责任理念运用于中国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上。2006年,译著《内部审计思想》出版,该书汇聚国际内部审计顶尖学者的前沿思想,是一本难得的关于内部审计理论的上乘之作,现已重版多次,读者反映良好。
2007年,我撰文提出“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在总结理论发展前沿和实务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试图从受托责任角度厘清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倡导价值增值、促进变革、超越准则,使内部审计成为透视组织的窗口和极具价值的资源。
2009年,译著《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出版,为加速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外,这些年我也指导数名博士推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包括内部审计基本理论、公司治理、战略审计、价值增值、内审准则体系、内部控制规范性等问题,一个较完整的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体系已渐具雏形。
近十五年,会计审计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领域和方法也日益国际化,但中国会计审计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远不如经济发展、政治实践的国际影响力。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量研究不够接地气,不能根植于我国的制度土壎,不能直面实务的迫切需求。如何使会计审计更好地反映和控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更好地与公共治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相融合,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政府、企业和市场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仍是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有幸先后在福建省审计厅和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工作,曾兼任民建中央常委,也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兼任财政部、审计署等多个部门的咨询专家职务,这些平台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改善实践、反思理论。
首先是参与宏观制度设计。组织建立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框架既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理念,也充分考虑了我国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化和职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与了五部委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完成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基于企业资行提供决依据课題,为我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府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等审计署的《政府内部审计研究》、《关于政计改革项目《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以及建议;主持了世界银行技术援助中国会题,提出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政策源优化配置的内部控制系统研究》等课。
其次是直接深入了解、服务企业。在审计厅工作期间,曾与审计组成员深入田间大棚及项目工地,全面掌握各项建设工程和各类资金使用情况;进驻企业集团,深入了解公司治理、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诠释受托责任、管理控制、作业成本、价值链等理念;在省工商联,又有机会广泛接触极具生机和活力的民营企业群体。我曾走访了多家经历金融危机依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同类型企业,探寻它们能够逆境扬帆的原因,为其他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而参加非公有制经济论坛、参与商会组织的省区际联谊、与企业家们交流谈心,更激发我凝心致力去探索如何将工商联服务企业的模式制度化,以打造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的核心优势。
最后是参与重大社会问题讨论。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这是一副重托,更是一份责任、一项使命。每年我都尽心尽力拟写提案、议案,积极建言献策,多次就规范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改革财税体制.合理控制地方债务,强化受托责任、健全政府内控机制,深化国企改革、力推国民共进,消除所有制歧视、改善民企环境等发表意见,履行自己的职责。当然,也有机会聆听各界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感受不同思想撞击的绚丽火花。
这些年,有过如履薄冰的焦灼,也有过灵感迸发的喜悦,有过理性与现实的对抗,也有过理解与认同的欣慰。在治学与实践的交互、困惑与豁然的反复中学习、成长,几点体会,令我感慨。
一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就越近。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和现实杜会接触,所读的书才能活起来。实践经验告诉我,如果不了解基层党政职责与权力配置,就无法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不调研国有企业的经营生态,就无法真正理解公司治理矛盾的复杂性;不实地跟踪山水、林木、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訧无法了解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结构性困难;不深入民营企业,就难以了解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基业永续的家国情怀,也难以认识地域文化对民营企业经营战略的深层影响,等等。对实践的认识不仅影响了我研究问題的领域和趋向,而且为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维度和视角。
二是坚持知识积累,坚持用己所长。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恩师杨时展先生、葛家谢先生都是终身学习的典范。我也要求学生多读原著、名著,开拓视野、启迪心灵,特别是博士生不能仅以完成一篇论文为目的,更应该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基础理论的积淀和文化素养的熏陶。
三是用热爱点燃责任,以责任催化事业。我是从攻读硕士学位才开始系统学习会计审计理论的。起初,对生计的考虑多于对专业和职业的考董,但投入越多兴趣就越高,当我专注地付出时,责任与热爱早已融为一体。既然进入了这个领域,就应当尽可能站到学科前沿,努力为社会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屈指算来,在福建已工作生活二十年,闽山闽水清新润泽,闽人勤劳朴实的传统、闽商拼搏感恩的特质、闽台两岸特殊的文化渊源都深深吸引着我。当意识到自己已爱上这片峥嵘而又丰饶、崎岖而又旖旎的土地时,我便知道有更大的责任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了。
上一篇: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探讨会计审计质量及会计监督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