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实践取向”的教育技术应用 研修环境的设

发布时间:2016-04-07 15:22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经过五年的发展,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已有近10万在编在岗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了中级培训,其中有3-4万名培训合格的教师参加并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通过率处于全国前列。从培训期间的过程性评价和培训后的考试成绩的双重检验来说,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据此我们可以说该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合理、有效,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内容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我们无法有效地判断: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内化是否会自动完成,他们的应用意识、应用水平是否能持续发展,应用习惯是否能逐渐养成等等。因此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与努力地探索。

 

  一、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应用的关系的再思考

 

  1.知识向能力转化需要较长的过程

 

  学习维度论认为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技能不是相互割裂和线性作用的,而是一个互动循环、彼此影响的过程。即人的认知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从获取与整合知识到扩展与精炼知识,再到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的循环互动过程。在这个循环互动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储备、理解、运用及内化,个体处理问题的经验不断积累,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速度与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体的情感态度、习惯及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受制于外部环境、行为的干预程度和节奏。

 

  2.经验的二重性决定了外力干预至关重要

 

  在职后教师培训中,教师经验经常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与来源。为了提高培训成效,我们经常依据教师的现有水平、教学经验和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成人经验对培训内容的正面回应和快速吸收的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成人经验也具有负面的、消极的抵制作用,即当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培训理念与做法,尝试性地打破原有教学思想与习惯时,若不断地遭受失败,但又无从得以回应时,教学的风险意识会潜意识地提醒了老师保留原有的教学思想和习惯。由此导致培训时很激动、想起来很感动、做起来没发动的培训现象频频发生。

 

  由此可见,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会在较长的实践过程中对培训中学习的内容加以评判,并促使个体思考是纳人还是丢弃新内容。此时,假若有一定的、良好的外部干预,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打破常规,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效,那么经验的负面的抵制作用将会逐渐减弱,新思想和新内容的吸纳将会持续进行,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也才会产生。当然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此消彼长的现象必然持续存在,因此外部干预的时间与节奏还需取决于教师自我实践的意志力与决心。

 

  3.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念走向教学现实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习惯了单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习惯了以教师为主体的结果性评价,习惯了书本+粉笔+黑板的授课方式。而在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除了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之外,还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中观教学设计,在教学环境上强调全空间学习环境设计,在学习评价上则强调多元化评价。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主张的中观教学设计和多元学习评价等,隐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能力发展,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解和立场,从按教材教用教材教改变,从教为主体学为主体改变。对于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来说,在培训过程中理解这些教学思想和方法,相对来讲是较为容易的,但要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是较为困难的。从教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提交的教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例如主题单元设计上,教师们都能按照培训的考核要求完成,但从实践层面考量,还是存在较多问题,如主题的选题、专题间的逻辑关系等。因此培训后,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们去实践、体验、反思,而这当中也迫切需要外部的评估指导和良好的应用环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应用并不是培训后的必然产物,它需要教师自我求变的内力驱动,也需要设计良好的外部应用环境和外力的牵引、助推。如果不去关心主讲教师队伍的指导能力,不着力于通往课堂应用的设计的推动等,课堂应用(尤其是整体应用)不会自动出现。

 

  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研修环境的设计与实践

 

  根据知识的理解、运用、内化的过程,和职后教师培训的一般特点,我们将教师培训后的应用发展理解为三个周期:尝试运用的冲动期、常规应用的实践期和点上深人的探索期。这三个阶段教师的应用态度、兴趣和能力均各有特点,因此要求我们在应用设计与指导阶段,应结合这些变化设计不同的学习支架推动应用的持续深人与发展。

 

  因此在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结合三个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着力创设项目应用情境,设计实践应用的支架,帮助教师逐步从培训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在初步尝试——努力实践——深人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育智慧的生成。

 

  1.组织实践取向的教学研修让走向教学实践更为可行

 

  培训刚结束后不久,因受到培训期间的新思想、新方法或新工具的冲击,老师们有种较为强烈的应用冲动,迫切地想借助新学到的内容解决原来课堂教学实践中难以解决或为之困惑的问题。我们将该阶段理解为尝试应用的冲动期,该阶段教师应用新工具或方法的兴奋点、动机都很强;但因初步尝试,没有使用经验、也没掌握恰当的使用方法,易导致应用成效不髙,有挫折感。若得不到指导或持续尝试的动力,则会浅尝即止。

 

  为此,我们根据培训中的应用难点和教师实践需求,如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评价量规的设计等,组织了实践导向的信息化教学研修,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作为学习支架,帮助教师由培训走向教学实践。

 

  活动一:帮助教师设计一个具有实践价值的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开展面对面的教学作品研讨,讨论每个作品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的可能性,并据此进行修改、完善,直至能进入课堂加以实践。通过帮教、一对一指导,努力帮助教师改善原来设计的培训作品,鼓励并指导教师从培训作品设计走向课堂教学实践设计

 

  活动二:指导教师选择1-2个专题进行教学实践。

 

  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主选择1-2个专题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期间,要求学校安排进行课堂教学录像,同时要求指导作品设计的专家也要走进教学现场。课后,组织上课教师和指导教师面对面研讨,并利用课堂录像一起进行教学分析、指导,并据此进行教学改进、再实践。通过教学跟踪、指导,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的信心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走向课堂教学实施

 42_1437279785_800187.jpg

  活动三:组织主题式教学研讨。

 

  针对教学实践的情况,组织指导专家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一些可行的教学实施指导意见。随后,组织主题式教学研讨,邀请开展了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以专家们提出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共同讨论并形成一些可借鉴的教学实践策略和办法。通过专家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相互碰撞,梳理、提炼教学应用经验与规范,帮助教师构建走向课堂教学实施的实践策略与办法。

 

  例如,我们在2009年暑期项目主讲教师培训基础上,于2010年上半年组织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研修班,通过市级指导教师的精心推荐,有20多个优秀培训作品入选教学研修。历经几个月的教学实践研修,通过教学设计研讨、课例分析、研讨交流、教学改进及教学再实践,我们对主题单元设计、多元学习评价有了更深的教学实践价值的认识,也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案例,为大规模培训进一步积累了教学指导经验和有价值的应用案例。

 

  2.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评选活动让走向教学实践更有动力

 

  当培训结束后,教师们尝试着利用新方法或新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得到较好的效果或积极回应后,教学尝试会得以持续,并逐渐进人常规课堂教学。我们将该阶段理解为常规应用的实践期,该阶段以教师的自主实践、探索为主,经过尝试教师积累了一些应用体验和应用心得,应用状态相对较为平稳,但随着应用增多,遇到的问题、困惑也将越多。此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可以进行交流、展示,在分享成功应用的喜悦、展示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希望能藉此解决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于是,我们组织了信息化教学应用评选活动,如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多媒体教育软件赛等,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应用实践,在应用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内化。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培训内容和教学应用现状,最大化促进培训理念和成果在教学中有效实现。例如:在活动内容上,强调多样化的实践,如单节教学课和主题单元教学课都可参加;在作品评价上,强调多元化的指标,如整体应用效果和点上应用成效都纳人考量范围。在活动组织上,强调多主体的参与,如强化面上组织和开展教学应用指导等。

 

  强化面上组织:在常规应用推进过程中,区校组织力量至关重要,他们是常规应用的重要的指导力量,也是常规应用的重大助推力。为此,我们在组织评选活动时,除鼓励区校积极参与外,也希望他们据此采取更多的措施鼓励教师的主动实践,从而形成主动利用,积极而为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学应用指导: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活动的主体,因此他们对活动的理解和参与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在活动前期专门组织评选活动的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分析、主题讲座等,向教师们介绍在前期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的教学实践办法,如怎样选择好的主题、如何创设情境等,帮助教师们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对比与分析。

 

  三、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推进的成效

 

  在培训与应用一盘棋的项目推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采取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边推进的策略,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自项目实施以来,各种有益的实践探索逐渐起步、发展,课堂教学也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1.形成了一些先行先试的应用案例和指导力量

 

  在教学研修和教学应用成果评选的推动下,已有一部分教师先行从培训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在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先行先试的示范。例如,在2009年和2011年的全国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中,经市级选拨、推荐的30多个教学实践作品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在后续的应用推进中,这些教学实践作品为后来者提供了对比分析与研究的应用案例,这些教师也构成了应用指导的有生力量,发挥着应用示范、引领的排头兵作用。

 

  2.探索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应用推进方法和途径

 

  在培训后的应用推进中,区、校都围绕培训理念的落实、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学科团队建设、应用案例建设、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好的做法与经验,例如徐汇区以教研员为主体的主讲教师队伍建设和以学科核心小组为主的教学应用团队建设、闵行区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评比推进应用、浦东新区部分学校利用校本研修制度推进的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等。

 

  3.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理念逐步进入课堂教学实践

 


上一篇:新时期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五次重要的学术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