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
世界经济正逐渐成为全球化和高科技化的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在发展中创造其价值的主要动因,由于实现企业价值的企业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企业决策受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信息环境的影响,所以,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是企业经营决策实现的先决条件。
但现代电算化会计审计职能无法应对信息化经济产生出新的工作方式、组织架构和关系、管理环境及内涵带来的变化,对如何实现现代电算化会计的控制职能,使其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会计控制职能实现的必要性
会计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认识论下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反映和控制,控制包括监督、预测、规划和分析评价,故现代会计的职能较传统有了很大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论”与“会计控制论”在中国的发展为会计的职能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人葛家澍教授从管理的角度阐明会计的定义是:“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此定义主要强调了会计具有“反映”与“控制”两大基本职能,强调了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决定性作用。
杨时展教授从“会计控制论”方面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以认定受托责任为目的,以决策为手段对一个实体的经济事项按货币计量及公认原则与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汇总、传达的控制系统。”这一定义从外延与内涵两方面揭示了现代会计的本质,现代会计的主导性职能是控制职能。其控制职能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规范化。
由于现代企业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决策受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信息环境的影响。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从理论上推断它是企业经营决策实现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现代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而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控制职能将是否真正成为主导职能。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会计的职能也是通过电算化的会计来实现。从理论上说,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管是从数据的计算、数据的输送、保存和数据的分析都远远优越于会计手工时代,会为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提供更先进的方法、流程和手段。但实际却是事与愿违。现代会计电算化只是手工核算的模拟,仅仅实现反映职能,而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发展却进入了困境。
二、对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形成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实现控制职能的人才复合度低
会计电算化要想实现其控制职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就需要会计工作者是既要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又要懂经济政策、法律、统计和现代管理方法等知识,并能够将知识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可目前企业的人才资源的取得途径主要是,第一,来自于相关职业院校专业的过度细化毕业的学生;第二,来自于在具体岗位的积累实践经验的实用人才。二者知识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使企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进入了瓶颈。
(二)电算化会计实现控制职能的会计信息关联度低
1.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信息兼容度不够。目前,电算化仅限于会计系统,而在单位内部,会计信息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是紧密相关的,如人事信息涉及到会计上的工资核算,业务部门的信息涉及到会计上的销售和购进的核算等,各部门的信息变化都会引起会计核算数据的变化,而我国的会计软件极少有能做到“事件驱动”系统的,各部门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各自的管理活动,不能实现数据及时共享,这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效性。再加上财务软件内部也由于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支撑软件技术的不足,使其电算化会计能够提供的用于企业决策的数据通常只能从账务数据库中取得,范围较窄,无法对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2.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设置匹配度不够。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最终目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信息采集制度、先进的数据分析制度等,以此来保证会计数据的规范性和有用性。
3.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实现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是企业组织会计工作应当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一,信息技术和其他环境因素相互影响和适应,共同决定着不同的会计方法、流程、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关系。但现在一些政策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从上面分析可知,企业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的无法实现除了由于企业个体财力个体能力和企业个体认识有限等内在因素外,还有国家宏观协调指导度不力等外在的因素。
三、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困境突破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是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实现的前提条件
1.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实现会计控制职能,首先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障。其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2.会计信息化项目,其建设实施应当由具有足够权限的企业负责人来领导,重大事项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决策,提高执行力。
3.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例如,会计岗位职责制度、企业内控制度、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等,信息技术与其他环境因素要相互适应配合,共同对企业经营管理构成影响。只有认识统一、制度保障前提下的系统,才可能运行良好。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配合,没有处理好内外部利益关系,没有得到用户部门的支持,就可能成为摆设,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4.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整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无论从一开始就采取统建方式,还是“先分后统”方式,都要有顶层设计,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
5.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加强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实现的根本条件
1.有效地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有熟悉本企业情况复合型人才,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信息化方案和能在本企业贯彻推行的配套制度体系。否则,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经营是“两张皮”,造成建设失败和投资浪费。企业可采用内部先进经验推广、外派学习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相结合。
2.财务共享摆脱复合型人才缺乏的困扰。共享使财务人员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让各类会计人员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使财务部门更好地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
(三)优化会计软件功能,提高会计信息关联度,是实现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的物质保障
1.企业配备会计软件,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合理购买或定制开发。
2.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成本。
3.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从企业层面走向社会层面,企业间信息系统的互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四)提高国家宏观协调指导度是企业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实现的加速剂
1.建立相应的制度协调指导。我国应采取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等对策,以便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尽快得到推广和应用。
2.加大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这要求国家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快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3.加大《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制度推进的进程。这要求相关部门组织好《规范》的宣传工作,组织基层单位领导、总会计师、财务会计部门负责人进行《规范》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及其要求,以便更好地领导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以此来保证电算化会计控制职能实现对相关信息的要求。
作者:韩春丽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上一篇:实施会计技能教学改革
下一篇:云计算对会计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