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教师养成初探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审计专业每年新入职教师逐年增加,迫切需要丰富高校教师团队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会计教师“双师素质”养成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双师素质”的养成。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主导和推动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指路人和领头羊的作用,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教师的责任制,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将校企合作工作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努力实践并逐步实现学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师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会计专业也不例外,近些年来会计教师在与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普遍合作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特别是作为校企合作主体的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二、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理念不适应。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不少教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缺乏研究,教育教学理念还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师资队伍水平整体不高,学历结构偏低。
(三)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仍缺乏从业经历,对职业教育的特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其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较差。
(四)科研水平不高。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也有部分学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定位不准,甚至把产、学、研对立起来。
三、会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模式构架
随着高职教育与国家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高职会计专业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会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应具有以下素质模型。
(一)“三能型”教师构架。“三能”是指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三能”的教师,即为“三能型”教师。
1.教育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具有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会计税法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等,能教会学生把会计知识学以致用,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会计实操练习。
2.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要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且专业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水平,应具备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指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的服务活动,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
(二)“走出去+请进来”即高职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1.走出去,有计划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会计税务审计专业技能。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采取分层分类的培养举措,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到合作的企业挂职锻炼、跟班研讨等。
2.请进来.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与他们共育人才、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同时也对在校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组织教师“企业顶岗”实训。积极将会计教师直接下派到企业,并在企业中安排实质性工作岗位,让实训教师变身为企业员工,让高职教师到企业积累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打实“双师型”的职教师资。
四、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双师素质”养成路径
(一)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实践
1.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思想,健全规章制度,以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争取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争取资金专门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教学部门根据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自主使用资金,同时,学校通过严格资金审批制度,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依托“会计专业行业专家委员会”,促进会计专业建设。定期召开行业专家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分析、岗位任务分析、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研讨,行业企业专家全方位的参与,丰富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同时聘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专题讲座、以及特色课程授课,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参与教学,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争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建立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高职教师考核内容除思想政治考核外,工作的考核应主要包括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其中教学业绩应重点考核实践教学能力。且将其作为衡量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对考核内容、方法、程序及教师的待遇、奖惩、聘任、晋升等考核标准要有明确的规定。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三)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政策。
应积极探索改革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可实行双轨制职称,既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职称,同时还应具备中级会计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课程开发与课改研究能力等作为重要指标,职称评聘与待遇要挂钩。并与同等学历、相同职称的普通高校的教师相比。
作者:桂仕燕 来源:商情 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