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意义及问题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第1篇: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政府审计的概述
政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资金执行的真实、合法、效用性进行的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政府审计最具体的审计内容,就是对审计对象的会计原始票据、账表以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检查,以实现对财政经济收支状况的监督。
二、目前政府审计的主要职能
目前政府审计的主要职能主要有(1)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进行经济监督必须拥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绝对的独立权,能够充分的行使审计权力。二是要有严格的审计标准。(2)经济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和工作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相关经济行为的审核,公正、客观地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财务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3)预警职能。政府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危机预警方面,国家通过安排政府审计机构积极关注不同行业的发展和行业资本流动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风险趋势,以确保经济安全,审计机构拥有强有力的危机识别能力。
三、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缺乏动态持续运行机制。政府审计工作现阶段主要以定期审计的形式开展,而这种周期性审计缺乏一定的动态性,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审计缺少动态持续运行的一套科学机制已经成为现实问题。虽然目前一些地方运用了实时在线审计的方式,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但这种方式作用只是体现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上,而对于权力的监督则没有太大效果。
2.审计职权制约作用不明显。政府审计从本质来讲审计是分权与权力制衡机制实现的必然形式。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履行职权过程中,容易受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影响,难以做到权责的平衡,对部分权力机关实施审计时,往往没有底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最终导致审计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对经济责任审计较为重视,而对权力审计缺乏专业性和独立性,从而难以实现对职权的制约,重事项结果不重事项发展过程等错误观念也成为目前政府审计中的常见诟病。总的来看,政府审计工作尚无法完全对行政管理中所突出存在的“效率不高”、“腐败现象”等问题起到约束和查处作用。
3.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我国政府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受同级政府直接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失去必要的独立性。政府审计工作法律依据是《宪法》和《审计法》,法律授权给审计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理权和经济制裁权。但就实际应用效果而言,现阶段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独立性不强,难以有效发挥职能,不足以有效的对权力加以制衡,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的查处上,容易受外界影响,导致审计工作失去应有价值。
四、目前我国政府审计问题的对策
1.完善政府审计制度体系。(1)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府审计的法制化就是通过对政府审计的性质、作用、地位及其基本原则、审计手段作出明确且详细的法制化规定,使得审计主体的审计行为有法可依,使审计权行使的方式更加规范化、具体化与科学化。首先,要使审计机制制度化、法律化。其次,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国家公务人员法律观念及依法办事执行力。最后,加强对法律的实施,公职人员要严格执法。(2)健全审计问责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问责体系,不仅仅局限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完善的审计问责程序主要包括问责的方式、步骤、时间、顺序。只有问责程序健全并应用于实际中,才能发挥审计问责的作用。
2.创新审计模式。政府审计要进一步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使审计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创新审计模式,使联网审计等新型审计方法得到具体应用,挖掘工作潜能,促进审计工作上水平,为获取更理想审计效果,达成预期审计目标提供帮助。
3.提升审计工作规范性。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源于制度保障和规范化管理,各级审计机关应有效实现规范化内部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提升审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避免工作流于形式,通过规范化审计,使政府审计保持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日常政府审计能够切实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审计工作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规范,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助力。
4.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1)注重政府审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要保证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则要改变现阶段的“双重领导体制”,实行单向的“垂直领导机制”,通过这种形式消除地方政府的干预,强化中央审计机关的控制力度。(2)提升政府审计机构人员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人员,特别是机构领导人的独立性,很大层面上决定了整个审计机构是否独立,因而保持机构领导人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提高任命规格的同时延长任期,将审计长的任命交由审计委员会完成,由人大表决通过,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可由审计长完成,以降低其它行政部门对审计机构的影响。
五、结束语
政府审计作为行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政府审计工作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政府审计制度体系、加强审计机构独立性、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从而有力提高政府审计效率。
作者:王晓滨
第2篇:政府审计推动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是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过程中的主要四个阶段。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重要治理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监督国家经济的运行,同时在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此政府审计机关应该在推动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的过程中,首先,围绕该政策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次,以国家重大政策传导机制为导向;最后,以“信息咨询、监督控制、评价反馈、预警预测”为主要作用方式,科学正确的运用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对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探讨研究政府审计在统筹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政府审计职能的延伸和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一、政府审计为国家重大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政府审计机关在审查和分析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揭露并遏止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综合分析频繁的、具体的、大量的国家重大政策的第一手相关信息资料。对政策层面的缺失和遗漏,那些具有倾向性、普遍性特点的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不恰当的制定国家重大政策和不当使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等问题提出改善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为以后制定国家重大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而且为制定国家重大政策和措施提供信息等咨询服务,这样就能提高国家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能更加充分完善国家政策制定程序,而且还能促进国家政策制定机制化建设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最后政府审计还能发挥其服务性的信息咨询作用。例如:2002年审计署在开展国土专项资金审计的时候,就把“揭露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促进规范土地出让、转让等市场管理行为,保障国有土地收益的完整性”作为目标。当时担任总理的朱锫基同志在审计署报告上做出了重要批示,根据这项重要批示,国土资源部及国务院紧急通知要加强土地供应调控,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同时决定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见政府审计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审计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第一,该细则明确了经济责任主体,这样是为了避免“拍脑袋决策”。也就是明确了与政府审计极其相关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那些在国有企业中实际行使相关职权,但是名义上却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主要企业领导者,也需要对他们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第二,该细则也规定了把地方债务反浪费纳入政府审计,这是为了阻绝“拍屁股走人”。也就是明确细化了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国企领导和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内容,同时把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地方政府性债务等现象纳入了审计内容。第三,该细则还规定,建立重点地区(单位、部门)、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轮审制度。也就是政府审计机关对重点审计对象要在其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最后把党风廉政建设也纳入政府审计内容,可以全面审查重要领导者的责任。这样就可能促使国家领导干部更加谨慎严谨地作出重大决策,也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提高现代治理能力,提高经济工作领导效率,这样就不仅为制定国家重大决策做好了充足的事前准备,而且部署落实国家重大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审计保障国家重大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
政府审计机关在国家重大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通过监督和控制该政策部署落实的情况,就可以发现该政策部署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纪现象。比如不恰当的使用国家公共资金,重要投资项目出现重大失误和不恰当地执行经济政策,甚至出现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行为。同时,政府审计机关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暴露出的问题,并深究出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落实领导层的责任主体,并能提出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并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提出落实整改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或该重大政策措施需亟待改进的情况,审计机关不仅应该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应该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该情况。通过政府审计的事中监督和审计跟踪,可以推动各有关部门和地区从慢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工作作风,逐步改善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工作态度,也推动了国家重大政策部署落实和不断完善,因此要充分发挥审计跟踪制度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事中监督作用,首先能推动国家法律法规、重大政策落实生根,其次也能推动该国家微观经济活动顺着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持续良好进行下去,最后还能推动该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下去,同时保障国家重大政策的部署落实,充分发挥监督性的警示制约作用。例如:2012年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全国社保资金,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套取、乱用社保资金、管理不严和制度不完善的现象,认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相关人员、领导进行了处罚,同时追回了部分损失资金,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从而推进了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实施。
三、政府审计评价反馈国家重大政策的客观绩效
政府审计的目标是对国家政策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综合判断及评价,并把判断及评价结果作为政策决策层及其相关部门对国家政策进行必要调整和修正的依据。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开展较为灵活、覆盖面较广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能够客观分析国家重大政策在执行中的问题,客观评价国家政策执行的绩效;通过运用审计公告、审计信息、审计报告等反馈机制和网上监控系统,对各级、各部门的经济政策执行效率、服务质量、廉洁程度进行电子监督、系统综合考核,并向社会公开国家政策绩效量化测评结果,这样就可以把政策效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政府审计机关通过评价和反馈国家重大政策的客观绩效,分析经济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决策实施效果,科学、合理的预测所暴露经济行为即将产生的后果,及时预警,提出预案,建立完善经济效能的保障机制,有利于宏观经济管理层及时解决执行不合理、管理不到位、政策绩效低下等问题;有利于防止局部性的或苗头性的问题转变为全局性问题,化解经济风险或者使其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提升宏观调控政策绩效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建设性的服务促进作用。
四、政府审计促使国家重大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
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已实施的国家重大政策也需要进行适时纠偏调整,以确保政策本身制定的科学性,运行的有序性。国家政策审计是建立完善政策纠偏调整机制的现实需要,政府审计机关开展国家政策审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政策是否适应当前形势,是否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政府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民经济的职能部门和企业实体,全面掌握它们的经营运作、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及运用等不同层面的情况,可以有效改善国家政策关联部门之间的衔接,使国家政策决策部门的目标更好的灌输给各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具体的执行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促使这些职能部门在充分理解政策初衷和愿景的基础上,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强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针对性、前瞻性、协同性,推动国家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政府审计机关在促使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协调配和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对国家政策活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检查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能够对政策执行后的有关数据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政策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程度。政府审计是有效推进国家政策实现不可缺少的力量,对于促进国家政策的科学制定、有效执行以及合理调整;对于完善国家政策的监督机制、纠正调整机制、执行反馈机制、效能保障机制、问责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需求和理论价值。
作者:李松叶
第3篇:陕西省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公共受托责任演变到第三个阶段时,学术界将政府审计提升到参与国家治理的高度,李金华审计长认为: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国家治理大系统视角下政府审计承担的职能必须依靠职业化的队伍去实现。因此,对审计人员职业化水平的要求同样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知识结构上,对财务、审计知识的全面掌握,法律、经济知识的基本了解;在能力结构上,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成为担负相关政府审计职务的必要条件;在思维层次上,不仅是按照既定程序对审计项目的简单惯性思维方式,而且要善于挖掘审计信息,从中发现体制性、倾向性等深层次问题的关键线索,并进行预测,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二、陕西省政府审计现有能力建设活动情况
(一)知识背景
根据统计数据的反映,虽然行政单位调入或者接纳军转干部在政府审计人员准入占有一定比例上,但是都属于政策性、命令性的非可控因素,所以此处在分析其知识背景时不予讨论。我们需要讨论的是经过大学教育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职业能力。据调查,全国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学校共有46家,对比开设会计学专业的486家,所占比例不到十分之一,陕西省的话,仅仅西安邮电学院1所,另外,在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除了南京审计学院、立信审计学院等以审计为背景的院校外,其他综合类或理工类大学的审计课程只占到所有学分的1.87%—4.38%,大约3-7个学分,在此基础上,实践课大约只有20%的学时,这种以审计学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补充的观念,导致在职前教育上注重审计理论的讲授与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无法满足胜任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正因为两种专业能量之间的巨大差别,才致使政府审计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单一,综合业务素质堪忧。
(二)培训实况
针对在职人员,陕西省审计厅拥有专门的培训中心,此种培训中心,作为在职教育领域的新兴力量,区别于社会或外界中以营利为目的存在的培训机构,而是占用事业单位编制,归政府部门或各部委管辖。从机构属性和发展程度上论,培训中心既有其优势所在,也会暴漏出一些问题:不足之处是需要单位的培训条件支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过程监管和培训效果评估,否则容易流于形式。另外,陕西省审计厅的在职培训分为两类:第一类服务于职称或资格鉴定考试,第二类是专业能力之外的关键能力,这种培训虽然有扩展职员执业能力的用意,但是据调查,这类包括金融审计、投资审计、IT审计在内的新型审计知识,培训往往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展开,除此之外,培训监管过程不力,并不存在任何有效的培训考核或评价。
(三)工作监督
调查中发现,大量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是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经历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隐型途径,工作过程的监管(审计业务流程指导书、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对审计职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调查过程中,笔者特意关注了我省政府审计机关工作监督制度设计和实施情况:我国在指导审计行为中,并没有硬性的量化指标,审计质量的控制重形式、轻实质,审计准则以程序、形式规范为主,忽视内在质量和损益。
三、现有能力建设活动局限性分析与方案选择
系统性的缺失是职业能力建设体系难以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
(1)为了提高政府工效率,建设现代政府、服务型政府,我国曾做过许多管理制度上的改革性尝试。但是这种程度的审计职业能力建设仅仅是作为其他政府制度改革的副产品,客观上促进和引导了职业能力的提升。
(2)在扩展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却没有改善审计培训的系统管理和效果考核,这种割裂了审计职业能力建设子系统之间联系的做法,导致审计培训对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显微,对国家审计职业能力建设难以形成合力作用。
(3)在行政能力建设借助公务员制度趋于完善的同时,将审计职业能力建设等同于政府审计培训,因此增加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成为职业能力建设的主要手段。
因此政府审计职业能力的建设是指集中多元化建设。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上述的建设情况的局限性分析来看,我省总体上缺乏缺乏完整的体系架构对其进行规划和控制,因此本文从系统化的角度全面考虑,在寻求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与各个子系统之间衔接点的同时,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能力建设体系来对其进行科学管理,通盘解决现有问题。
四、陕西省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体系设计
(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双向递增式职业能力认证体系
政府审计起源于公共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变引起的政府审计职能提升转化为对审计队伍的职业化水平需求,复合型人才和知识结构成为现代政府审计胜任免疫系统角色的必要条件,因此职业能力认证体系服务于复合人才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是以公众对政府审计转型的需求为导向建立的。
1、职业能力认证等级上,避免模仿一般行业的职称评定体系
关于审计业务类(三级职业能力)的认证包括助理审计师、审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这三个等级的差别在于专业能力的级别上,审计综合管理类和高级审计管理及咨询类职业资格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管理能力、跨专业职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中,核心专业也不局限于财经范围。
2、职业能力认证条件上,开辟非财经类专业的审计人才资格通道
本文设计出国家审计职业能力需求等级,其中梯形的最右边是非财经专业晋级通道。也就是说,没有财经背景的专业人才在国家审计岗位上同样可以凭借自身专业知识进行任职资格的升级,只要达到原领域的相应级别,就可以申请国家审计行业的相同资格等级认证,影响其薪酬和晋升。
(二)建立以业务能力为核心的多维度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1、侧重业务能力的双重评价模式
双重评价指针对行政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共同评价模式,在评价总得分中给予两者不同的权重来完成职业能力评价的整个过程。基于政府审计职业化注重业务属性的特点,本文认为应该加大业务能力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扭转政府审计以行政能力主导的公务员式管理,注重和强调业务能力是政府审计职业化管理的重要目的。
2、业务能力评价的一级要素权重分析
政府审计人员行政能力评价可以借助公务员管理机制进行,在此前提下,业务能力评价成为我们需要分析的重要方向。政府审计师的职业能力是指政府审计师必须从事政府审计职业的专门技术和能力,并在专业技能范围内承揽、接受并进行政府审计工作业务,由此而衍生出职业能力研究中的两个方法:功能要素法和结果分析法,本文针对业务能力的评价也是依据该结论的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政府审计职业投入资源的度量,包括专业背景、技术职称、工作经验培训成果;二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政府审计人员承担相应角色的工作状态的度量,包括工作数量、质量、难度以及最终效果。
考虑到业务能力的分解层级和构成要素较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权重划分,首先是构成业务能力的一级要素:投入性要素和产出性要素。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84份问卷结果进行先加权再构建判断矩阵,得到了业务能力评价得分的计算公式:业务能力得分=39.15%投入性要素+60.85%产出性要素。由此看来,业务能力评价更注重产出性元素,这也与政府审计的增值性作用相符。
在业务能力评价中确定了投入性要素和产出性要素的比重后,还需对此进行再次细分,本文将根据前文阐述的观点将投入性元素分为:审计知识、审计技能、审计素养,产出型元素分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科研成果。
并根据公式做一致性检验,其中最大特征根=3.0362,一致性指标CI=0.018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2,CR=0.0348<0.1,说明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接着,根据各项目的绝对权重,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投入性要素评价得分=12.51%专业知识+63.08%专业技能+24.41%专业素养,产出性要素评价得分=12.62%工作数量+55.74%工作质量+31.64%科研成果。
政府审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是建立在这些因素的权重划分上完成的,接下来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细化和设计相应的指标和标准,即可以包括定性指标,也可以包括定量指标,只有全面客观地说明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才能为审计人员的工资核发,职业上升等提供依据,创造竞争机制下的人才发展平台,引导和激励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主动性建设。
(三)建立以人才对接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执业能力培养体系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政府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职前教育、在职培训、工作经历,其中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属于显性培养,工作经历属于隐性培养。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要建立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工作监督之间关于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方面的紧密关系,促使学习型人才与职场式人才的对接,共同服务于审计职业化管理目标。
1、职前教育上,注重系统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审计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系统性,审计人员只有经过系统性、启发性、开发性的学习才能够比较完整地掌握一门技能或技术,经调查,对审计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的仍是大学教育。另外,讲授法在我国比较普遍。研讨法和案例分析法最初经常出现在西方课堂上;案例教学是以比较经典的审计案例为切入口,经过分析总结,形成对审计知识结构的补充性建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引进,这几种方法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审计课堂上比较实用和新型的教育方式。
2、在职培训上,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和效果考核制度
新建设体系要求在选取相关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审计综合管理与咨询层应侧重于管理理念的灌输和宏观格局的构建,多采用密集小班的方式讨论学习;审计管理和监督层应侧重政策理解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可交叉采用演讲、讨论等多种培养方式。一线审计业务层应注重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理论架构的建立,为审计科研提供最新实务信息。对效果的考核制度设计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应该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体系制定是否合理?二是考核制度是否涵盖培训过程的始终?三是评价主体是否代表了具有一定审计专业水准的评委队伍?四是评价意见是否规范标准方便总结反馈?五是如何落实和改进培训成效?
3、工作监督上,建立政府审计全面质量监控体系
科学的工作监督制度对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大影响与作用,质量监控体系作为工作监督制度的重要部分,是需要我们进行流程再造和持续改进的关键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质量管理的资料很多,本文归纳后根据PCDA循环认为可以将质量监控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政府审计质量策划、政府审计质量控制、政府审计质量评价、政府审计质量改进。
五、结束语
本文初步讨论了政府审计职业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体系的大致框架和概念性设想,这仅仅是政府审计职业能力建设研究的第一步,以后的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一是细化评价指标并划分权重,注意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二是设计评分标准,定性指标需要对完成进度做详细描述;三是做与职业能力建设体系与审计人员激励机制之间的无缝衔接。
作者:张琳
第4篇:市场化进程与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分析
由于政府部门是我国政治权利的主体,在市场化进程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公共治理工作的确立可以为企业的运行提供良好依据,因此,现阶段政府审计工作确立中,应将市场化的进程作为基本的主导,构建系统性的制度管理依据,从而为审计工作的确立提供有效依据。
一、政府审计工作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审计工作呈现出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公共纳税人可以通过对政府监督,进行工作职能及工作理念的深化。[1]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构建内容可以如图一显示。
二、市场化进程下政府审计工作的优势
(一)政府审计工作是推动市场化运行的重要力量
在政府审计工作确立的基础上,可以使社会在市场化运行及发展的同时,实现制度革新的透明度、促进反腐提倡、环境维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市场运行的基础上,政府审计逐渐成为社会运行及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其项目的执行,可以为社会的经济运行及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依据。
(二)政府审计工作促进国家的环境创新
政府审计工作的确立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的目标是由国家治理基础所决定的,在政府设计及工作确立的过程中,会将公开性、人性化作为基础,并在满足人民利益角度出发,为政府工作的执行提供一种权利性的制约,有效减少权利滥用现象的出现。同时,政府审计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以及社会民族治理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政府审计工作的确立,可以推动社会市场化的综合性发展,并为社会的经济化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三、市场化进程与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分析
(一)通过模型的构建实现政府审计的科学发展
市场化进程发展的基本,政府审计工作的确立在市场化进程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其项目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角度对其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其具体内容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结果模型的建立。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政治性以及民主性逐渐增加,人民大众对政府审计工作的确立有了更为强烈的监督意识,因此,在市场进程发展的环境下,应该有效改善市场的制度分配制度,提高社会大众对政府审计工作的认知。对于市场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而言,与政府的缩小规模、减缓企业的税外负担以及减轻农民的税费等有着一定的联系。若在一个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对政府管理的运行效率以及规范性要求较高。在结果模型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认识到产品及市场要素发展中所需要的价格,掌握价格与市场竞争、市场商品等内容的联系,构建系统化的结果统计分析项目,从而为政府审计工作的分析提供合理依据。
其次,需求模型的构建。在市场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对政府审计工作的构建也存在一种全新性的分析思路。在社会市场化进程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会对市场发展的监督项目逐渐减少,使市场环境在运行中呈现出较为宽松的发展状态,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这一环境下会使政府的规模以及职能逐渐缩小。同时,在市场进程发展的过程中,非国有经济体制也发生了系列转变。市场化进程会使我国的非国有经济发生系列转变,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利益的综合性发展。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干预国有经济的主体有政府违规的审计、官员腐败的审计等,如果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在我国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会使政府所发挥职能不断降低,从而使政府审计工作失去其原有的效力。
(二)模型构建中的结论分析
在市场需求环境下,通过政府审计工作的建立,可以实现不同模型的建立,市场化进程对政府审计工作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如果政府审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越大,也就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如,在某一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对市场监督的限制较低,而且所干预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为该区域的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在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要想实现区域的经济化发展,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政府审计工作确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审计工作的合理分析,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构建系统性、针对性的政府审计项目,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合理融合,从而为市场进程及政府审计工作的发挥提供系统依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审计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通过政府审计工作的提高,可以强化政府工作的执行效果,促进市场运行的经济化发展,并实现市场化进行的科学性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市场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加大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强化审计工作的合理科学性。在审计工作执行中,应该通过市场化需求特点,构建不同的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政府审计工作的确立及分析,促进市场环境的完善性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及政府审计工作的确立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郭俊杰
下一篇: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研讨课模式探讨
热门论文
- 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意义及问题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政府审计合作问题分析论文(共3篇)
- 水文地质运用勘察问题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财务审计问题对策应用分析探讨论文(共6篇)
- 大学化学教学问题应用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绩效审计评价问题及对策探讨研究论文(共4篇)
- 企业人才管理措施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农业资源利用发展问题策略分析论文(共4篇)
- 企业会计的应用问题管理对策论文(共4篇)
- 腐败问题成因对策分析研究论文(共4篇)
- 环境问题管理对策控制分析论文(共4篇)
- 舞蹈教学运用问题对策分析及作用本科论文(共5篇)
- 战略管理会计控制问题应用及实践意义论文(共4篇)
- 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的及对策研究论文(共3篇)
- 企业审计问题创新应用变革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