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习的“第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较扎实的基础会计学理论及方法根基,不仅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做好铺垫,而且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素养及执业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但目前高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并严重脱离实践。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分析原因,并找到有效的对策及方法。
一、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
(一)专业及非专业教学方法无明显区别
会计专业和非专业学生在能力目标培养上应有所不同,但现实中除了个别教学知识点上的区别以外,并无教学方法及手段上的明显区别。直接后果是非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师生互动,整体课堂效率不理想。
(二)部分教师教授经验不足,缺少实务工作经验
大多数高校在职的会计学教师并无企业实务工作经历。可想而知的是自己都没有会计实操工作经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地讲述实践内容。因此,多半呈现出来的课堂形式只能是“照本宣科,以空对空”。长期以来,会计教师只重视理论深造,却忽视了实践的充实。
(三)教材理论化过度,脱离实务工作
高校基础会计学教材普遍过于理论化。多数所谓的案例只是简单的经济业务内容介绍及配套会计分录的罗列。会计记账方法与账务处理脱节,导致学到最后学生只知道几种常见业务的会计分录,却仍旧不能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处理。
(四)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并按教学要求组合,通过投影机显示出来。可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仅限于PPT的简单播放,并且PPT的内容通常也只是课程内容大纲及主要知识点的罗列,毫无新意和创造力。教学互动性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同时,该课程的传统考核形式单一也使得部分学生抱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心态,对会计专业知识缺乏深入了解。
二、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方面
1.开展多样化教学
基础会计学课程技术性,专业性较强,对初学者来讲,要在短短四五十课时内掌握全部理论知识及方法要领确非易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程过半都还不理解有关基本概念。因此,在教学上有必要开展多样化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动手能力。下面以案例式教学法及任务式教学法为例进行具体探讨。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该方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消除专业学科本身的枯燥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述“四柱结算法”时,如果单纯告诉学生“旧管+新收一开除=实在”這个等式,学生肯定一时接受不了。但如果将四柱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效果会大为不同。我们可以讲述:假设上个月你有没用完的剩余生活费,那么到这个月开头我们可以称之为期初结存,也就是旧管:这个月你父母又给了一笔生活费,可以称之为本期增加,也就是新收:如果这个月你有了生活开支,那么就是本期减少,也就是开除:到了这个月末你手上如果还有结余的钱,那就是期末结存,即实在。很显然,旧管、新收、开除及实在之间存在“期初结存+本期增加一本期减少一期末结存”的等式关系。讲到这里学生会豁然开朗。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讲解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让他们明白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这才是案例式教学法的精髓。
任务式教学法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而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大家有目共睹。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将学生分设成不同的小组,并根据教学目标为每组设定任务。将基础会计学基本知识及方法的教学融合在任务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便会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另外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形式,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例如可以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类型将学生分成筹资业务组、采购业务组、生产业务组、销售业务组,利润核算组及利润分配组共六小组,在介绍每组的核算任务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模拟该组的业务流程,并学会运用现代会计记账方法进行处理。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非专业班的教学目标及方法
基础会计学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也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对专业班学生而言学习目标明确,教学计划也很清晰。但对非专业班学生来说,如果照搬专业班的教学目标及计划,肯定是不合理的。一方面,虽然同样是基础会计学课程,但会计专业和非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肯定是不同的。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学习,一开始就应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强调在将来的工作中该课程知识的适用范围,比如怎样利用会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来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正确使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比进行会计核算本身对他们来讲更为重要,这一点与专业班教学的目标是应该有区别的。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因为非专业学生将来更多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以要注重结合他们自身的专业特点,培养其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为避免出现“一言堂”,应该更加广泛地采用案例法,图解法,提问引入法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微课形式
在教学PPT的制作中应加入一定的动画效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及传递过程完全可以用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效果远远胜过单纯的语言讲述。另外,在当今高科技网络快速发展的环境里,适当引入微课形式,会对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产生很大的辅助作用。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这种“碎片式”教学看似没有全面性,但就每一组独立的微课来说却是有系统性的。这种形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课件等资源,但又是基于其基础发展起来的。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同时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及反馈等。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利于他们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对专业班学生来讲,基础会计学课程学完之后会衔接有独立的实践课程,其实践目标是掌握企业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及技能,并通过实务训练感受该项工作的真实性,以增加学习兴趣。对非专业班学生来讲,通常由于课时限制,没有单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实践内容。他们的实践目标是熟悉会计核算方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及带来的影响,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并具备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的基本能力。增加实践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并掌握企业经济活动规律,从而全面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如讲到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章节时,可以从商店购买各类会计资料,让学生接触仿真的账务工作。这样学生对有关证,账,表的登记规则就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5.改革考核形式及评分结构
传统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形式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且以考试成绩作为科目得分。虽有部分高校会将平时成绩纳入评分结构,但实际往往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有效的考核标准。鉴于该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考核上可以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点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对实操性较强的知识点采取面试开卷的形式。最终评分结构由小组讨论成绩,笔试成绩和实操面试成绩按比例组成。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考核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能力方面
1.充实实践经验,增强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会计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储备,还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能力。一方面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加深对会计理论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的学术讲座,充实教学资源,将实践经验及方法融入日常教学。
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及开拓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势必要求教师在平日教育,教学中积极配合,为此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具体来讲,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科研等方面都应追求主动性和独特性。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精神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和规律,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快速提升专业教师的教育水平及能力。
2.提高法制意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由于会计人员法制观念薄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假账泛滥,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不仅应该精通专业知识,还应该熟知各项会计、经济、税务法律法规。会计教师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意识,及时了解并掌握法律法规的更新动态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积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并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自身在法律意识及职业道德上存在不足,那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会失去说服力。
来源:商情 2016年32期
作者:胡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