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开拓创新 积极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07 10:41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审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照新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和很大发展空间,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任务还很艰巨。
  关键词:审计 创新 科学发展观 机制 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提出经济工作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完善审计工作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障全国审计工作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积极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念的创新
  
  创新审计理念就是要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审计发展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监督的内在联系,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wwW.lw881.com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还要揭示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审计的规律、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初定位于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 "免疫系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审计的基本特征,遵循审计的内在规律,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立足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露,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坚定不移地深入揭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提出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的建议,切实承担起审计的历史责任,更加全面、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二、机制的创新
  
  创新审计机制就是要建立起科学的审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以保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1.完善全国审计工作协调发展机制。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业务领导、工作指导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当前,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审计工作形势,面对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审计工作实际,探索更为积极有效的指导方式,要逐步实现全国审计工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首先,要通过思路引导、战略谋划和业务领导、工作指导,使审计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次,要通过计划、规范化、信息化、结果利用、科研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使地方审计机关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第三,要完善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建立任职专业资格管理办法和准入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使地方审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第四,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
  2.完善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审计法,根据审计工作发展需要,抓紧研究制定与审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建立完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和审计指南体系,积极探索实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实现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3.完善科学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和核心产品,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载体。目前我们的审计成果还是“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精加工”更少,“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少、满足需要的"高端产品"更少。一些审计成果没有能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症结,没有能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建议,导致审计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至更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全局意识和成果意识,把握形势要求,加强宏观分析研究,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

  三、方式的创新
  
  创新审计方式就是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
  1.坚持有机结合。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中国特色的综合审计模式,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常规审计与打击经济犯罪、惩治腐败相结合,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其它部门监督相结合,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等等。这些结合,对于整合审计资源,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都具有积极作用。
  2.推进绩效审计。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体制、制度和管理水平的问题,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都要求我们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各项审计都要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在推进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微观局部与宏观全局的关系,做到从微观项目入手,从宏观全局分析问题;处理好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真正把重大损失浪费、影响国家安全和政策目标实现的问题揭示出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的关系,把评价资金使用绩效与评价政府行政效能统一起来。还要注重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和方法。
  3.探索跟踪审计。我们要对一些重特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同时,要认真研究跟踪审计的工作思路、介入时间和具体流程,始终坚持审计的独立性,避免越权、越位,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四、干部队伍管理模式的创新
  
  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审计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
  1.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要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坚持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党员观念、公务员观念和审计人员观念,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在领导班子建设中,重点抓好“一把手”的选配,同时要不断调整和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提高整体合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重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和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实施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把审计实践作为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第一跑道。要注重工作锻炼和实践历练,在审计第一线培养、造就优秀的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实战能力,培养一大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强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应以提高审计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教育为中心,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坚持表扬表彰先进、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人文关怀、创建和谐机关,坚持崇廉敬洁、树立正确荣辱观,不断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
  3.加强审计理论建设。理论来源于实践,审计的实践丰富多彩,需要我们总结、挖掘、提炼和升华。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现实的审计实践遇到很多需要从理论上回答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为目标,抓住审计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拿出有较强指导意义的高水平的审计科研成果,为审计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双全、彭湛恒,我国审计体制改革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07,(12) .
  [2]韩红斌、骈莲花,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经济发展[j].经济师,2004,(05).
  [3]郑丽、王明珠,论社会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及其特征[j].工业技术经济, 2000,(05).

上一篇: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下一篇:涉密网络主机审计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