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审计
发布时间:2015-07-07 10:43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内部审计
论文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以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内部审计成为审计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以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而内部审计则是审计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般按照审计主体的性质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因其自身特点具有其权威性,特别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又从法律的角度给予其强有力的保护,使其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社会审计又有其充分的独立性,它游离于所有部门和单位之外,在经济、精神与管理上充分地显示了其与生俱来的审计工作所最为追求的独立性;而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它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部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的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目标和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丰富和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使内部审计理论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的向前发展。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内部审计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1、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内部审计恰恰是以此作为工作重点,监督和协调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提高决策信息的有效程度。
2、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同时企业运行中总有一些关键环节,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这些项目,企业会经常组织内部专项审计,就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如何改善内部管理、如何提高管理效率进行讨论和决策。
3、防范性作用。开展事前决策审计,防患于未然。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了解资金投放方式的优化程度,投资对效益的影响,投资风险。内部人员通过参加事前经济合同审计,把可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引发的纠纷因素排除,尽量减少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个内部部门,独立性差。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对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由所在单位掌握,内部审计即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法人)直接领导下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由于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造成为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使得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影响,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法规制度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出台了《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从部门和行业上来看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规范审计工作质量和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够系统,使得审计人员在检查和评价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处理违纪问题时,缺乏可靠依据。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
3、人员素质不高。现代内部审计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目前国内企业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中,会计人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他们有会计的实践经验,但对企业自身很需要运用的管理会计以及控制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方面,还显得很不够,其知识结构与企业需要与发展相距较远。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少走弯路。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企业经营体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体必须具备必要的权力,才能保证其职能的实现。西方著名审计学家劳伦斯在《内部审计的理论与方法》中说过:“没有必要的职权,所有为提高改善所做的宝贵的努力都是空想。”而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是其职权的第一要素。《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可见,按照国际内部审计的惯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根据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经验教训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尤其要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是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其内部审计性也要能得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和支持。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要求高,必须切实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选调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健全内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着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一方面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算机知识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并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权力机构应当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相对稳定,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6.
[2]廖洪,周冉.从一项调查看我国内部审计现状[j].审计月刊,2006.7.
论文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以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内部审计成为审计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以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而内部审计则是审计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般按照审计主体的性质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因其自身特点具有其权威性,特别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又从法律的角度给予其强有力的保护,使其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社会审计又有其充分的独立性,它游离于所有部门和单位之外,在经济、精神与管理上充分地显示了其与生俱来的审计工作所最为追求的独立性;而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它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部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的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目标和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丰富和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使内部审计理论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的向前发展。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内部审计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1、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内部审计恰恰是以此作为工作重点,监督和协调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提高决策信息的有效程度。
2、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同时企业运行中总有一些关键环节,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这些项目,企业会经常组织内部专项审计,就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如何改善内部管理、如何提高管理效率进行讨论和决策。
3、防范性作用。开展事前决策审计,防患于未然。通过内部审计,企业可以了解资金投放方式的优化程度,投资对效益的影响,投资风险。内部人员通过参加事前经济合同审计,把可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引发的纠纷因素排除,尽量减少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个内部部门,独立性差。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对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由所在单位掌握,内部审计即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法人)直接领导下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由于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造成为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使得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影响,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法规制度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出台了《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从部门和行业上来看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规范审计工作质量和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够系统,使得审计人员在检查和评价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处理违纪问题时,缺乏可靠依据。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
3、人员素质不高。现代内部审计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目前国内企业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中,会计人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他们有会计的实践经验,但对企业自身很需要运用的管理会计以及控制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方面,还显得很不够,其知识结构与企业需要与发展相距较远。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少走弯路。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企业经营体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体必须具备必要的权力,才能保证其职能的实现。西方著名审计学家劳伦斯在《内部审计的理论与方法》中说过:“没有必要的职权,所有为提高改善所做的宝贵的努力都是空想。”而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是其职权的第一要素。《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可见,按照国际内部审计的惯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根据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经验教训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尤其要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是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其内部审计性也要能得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和支持。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要求高,必须切实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选调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健全内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着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一方面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算机知识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并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权力机构应当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相对稳定,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6.
[2]廖洪,周冉.从一项调查看我国内部审计现状[j].审计月刊,2006.7.
上一篇: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探讨
下一篇:浅论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