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式审计下审计风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7 10:46
摘要:数据式审计模式在带来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和内容、审计技术和方法改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审计风险。数据式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通过对数据式审计风险各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探求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数据式审计;审计风险;数据
随着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将越来越多的被信息化的网络贸易所取代,计算机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各业务环节中去,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也日益深入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数据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已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转变视角构建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未来——数据式审计模式。
一、数据式审计模式的涵义
数据式审计的运用一定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如同在纸质环境下一样,系统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为了控制数据风险,保障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人员应该首先调查、测试和评价系统内部控制。数据式审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电子数据的直接利用,这里所说直接利用是指,审计人员无须先将其转换成电子帐套,然后再实施审计程序,但不是不对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测评。在数据式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电子帐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自行组合的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组合的混合型信息。基于数据式审计的上述特点,我们也可以将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简单表述为:系统内部控制测评+数据审计。
二、数据式审计风险
传统的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再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涉及两个层次,一个是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另一个是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改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把数据式审计风险也分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公式可表示为:
数据式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
数据式审计重大错报风险是指电子数据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在不考虑系统内部控制的前提下,财务信息系统处理财务数据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特点有:(1)风险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审计人员只能评估风险,无法控制和影响它;(2)风险源于被审单位财务系统水平组成部分的特性,风险的衡量是主观的、复杂的;(3)风险水平同系统的硬件质量和软件稳定性紧密相关,不同的系统其风险水平不同。
2.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是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和管理规范等安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有效,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导致无法恰当地防止、发现和及时纠正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可能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特点是:(1)系统内部控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2)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具有不可降低性,审计人员只能评估风险水平,无法控制和影响;数据式审计重大错报风险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特性,重大错风险的衡量是主观的、复杂的。
(二)检查风险影响因素
数据式审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在新审计准则重大变化的影响下,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和财务数据的了解,将识别系统内部控制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联系起,利用数据式审计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实施更为严格的来风险检查。数据式审计模式的诸多新技术和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是数据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两种技术、审计中间表和审计分析模型两种方法。数据式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合理地运用数据式审计的相关分析技术和方法从被审计单位识别、采集、转换、清理得到的电子数据进行测试以发现错误的可能性。
数据式审计检测风险的特点:(1)它是惟一可由审计人员自主确定和控制的风险;(2)借助数据式审计多维分析技术和对电子数据深层挖掘技术,使审计范围大量扩大,降低审计风险;(3)风险水平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密切相关。
三、总论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软件信息技术的应用,数据式审计也离我们越来越近,逐步成为今后审计的主流。本文对数据式审计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为应对数据式审计风险提供一些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孙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审计研究,2005(4)
[2]钱英.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工业技术经济[j],2001(6)
[3]吴萍.中国特色的计算机审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16):78-81
关键词:数据式审计;审计风险;数据
随着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将越来越多的被信息化的网络贸易所取代,计算机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各业务环节中去,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也日益深入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数据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已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转变视角构建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未来——数据式审计模式。
一、数据式审计模式的涵义
数据式审计的运用一定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如同在纸质环境下一样,系统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为了控制数据风险,保障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人员应该首先调查、测试和评价系统内部控制。数据式审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电子数据的直接利用,这里所说直接利用是指,审计人员无须先将其转换成电子帐套,然后再实施审计程序,但不是不对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测评。在数据式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电子帐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包括传统的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非财务信息、自行组合的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组合的混合型信息。基于数据式审计的上述特点,我们也可以将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简单表述为:系统内部控制测评+数据审计。
二、数据式审计风险
传统的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再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涉及两个层次,一个是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另一个是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改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把数据式审计风险也分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公式可表示为:
数据式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
数据式审计重大错报风险是指电子数据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在不考虑系统内部控制的前提下,财务信息系统处理财务数据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财务信息系统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特点有:(1)风险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审计人员只能评估风险,无法控制和影响它;(2)风险源于被审单位财务系统水平组成部分的特性,风险的衡量是主观的、复杂的;(3)风险水平同系统的硬件质量和软件稳定性紧密相关,不同的系统其风险水平不同。
2.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是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和管理规范等安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有效,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导致无法恰当地防止、发现和及时纠正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可能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特点是:(1)系统内部控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2)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具有不可降低性,审计人员只能评估风险水平,无法控制和影响;数据式审计重大错报风险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特性,重大错风险的衡量是主观的、复杂的。
(二)检查风险影响因素
数据式审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在新审计准则重大变化的影响下,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和财务数据的了解,将识别系统内部控制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联系起,利用数据式审计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实施更为严格的来风险检查。数据式审计模式的诸多新技术和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是数据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两种技术、审计中间表和审计分析模型两种方法。数据式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合理地运用数据式审计的相关分析技术和方法从被审计单位识别、采集、转换、清理得到的电子数据进行测试以发现错误的可能性。
数据式审计检测风险的特点:(1)它是惟一可由审计人员自主确定和控制的风险;(2)借助数据式审计多维分析技术和对电子数据深层挖掘技术,使审计范围大量扩大,降低审计风险;(3)风险水平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密切相关。
三、总论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软件信息技术的应用,数据式审计也离我们越来越近,逐步成为今后审计的主流。本文对数据式审计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为应对数据式审计风险提供一些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孙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审计研究,2005(4)
[2]钱英.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工业技术经济[j],2001(6)
[3]吴萍.中国特色的计算机审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16):78-81
下一篇:知识管理审计报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