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7 10:48
摘要: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影响因素;对策;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质量”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是维护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生命力的需要。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尚未正式纳入法律体系、组织程序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对滞后、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处理处罚和定性依据不足。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首要的一条是依法审计,既包括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法律法规,也包括一系列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但是,现有规章制度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作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缺乏科学性、操作性、特别是在审计内容、重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不明确、不规范、不统一、给责任划分、审计评价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也还在征求意见之中。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依据支持是制约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经济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大量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为显示政绩,搞短期行为,建形象工程,特别是钻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空子,用各种手段转移、侵占国有财产,有的甚至违反财经法纪,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随着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会计信息大量失真现象时有发生账外账、小金库、潜亏及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难以查证,特别是为满足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需要,甚至有暗箱操作、幕后交易行为,从而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和评价。
(三)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志不足
由于多种原因,有些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成果的运用重视不够,不少领导干部被审计出很多问题,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而且照样做官,有的还被提拔重用。这种做法违背了我们国家的干部任用原则,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失去实际意义,同时也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四)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不全、力度薄弱、经费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地方在经济责任机构设置、力度配备、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有的地区做的较好,有的地区则几乎是停滞状态。事实上,凡是地方党政府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志程度深的地方,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就较全,配备的力量也强,经费往往也有保障,这个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应地也就发展得较好。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造成潜在的审计风险较大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个人,审计工作的目的地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确定法定代表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对领导干部的评价影响到个人前途,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定性准确。从审计实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审计质量难以全面保证。由于时间紧,审计组只能审查被审单位的账表资料,无法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盘点;在案审计范围上,只能就单位负责人本身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难以延伸到相关单位。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决定了不得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搞好审计评价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
评价基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重点。评价的基本原则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的依据是查实的各种数据和经济管理活动的事实,评价的标准宏观上应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微观上应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本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应尽早颁布,以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纳入法制的轨道。
(二)搞好审计队伍建设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审计纪律,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确保依法审计,客观反映问题,提出科学建议。
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质量管理标准,做到依法审计,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审计结果跟踪审计,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外审审计发现问题追究责任制度等,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志、风险意志,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使审计工作中潜在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被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力争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
(三)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规范程序、夯实工作基础
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必须依照《审计法》、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科学考察任用领导干部的必要程序,政策性强,要求高,风险大,应建立健全系统的法规制度,规范运行,才能保证质量,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四)更新审计模式,运用形式多样的审计方法,求实创新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跨度大,被审单位资料多,传统的审计模式也不能适应审计要求,也必须更新审计模式。传统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就事论事的审计模式,转变为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财务收支审计与重大经营决策审计并重的就事论人的审计模式。
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应当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与审计目的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比如审计人员应考虑的相关事项包括: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是否一贯遵守。另外在收集审计证据时,灵活运用检查、监盘、观查、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各种不同的审计方法。
(五)创造和谐社会环境,促进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经济责任的影响,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针对有些地方政府对审计成果的重视不够,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多汇报、多宣传。地方政府也要充分认志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确实加强管理,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人员和经费上要有足够的保障。同时要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计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要建立一种机制,在干部提拔、使用、奖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地位,审计结果要在干部业绩鉴定表上设置专栏,审计结果材料要纳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永久性资料保存。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党、政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遏制腐败,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上一篇:依法公正审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下一篇:浅谈关于高校审计的职能现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