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工作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07 10:50
论文关键词:企业审计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
0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如此,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看,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
1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1审计性质不十分明确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政府审计的延伸)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1.2审计的范围有限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的两种职能,即“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然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背景,一开始就被错误地视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是以“警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1.3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审计工作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层次发展,但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阻碍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
1.3.1内部审计成立多年来,投入大量精力搞的财务收支审计未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且花样翻新。究其原因,有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因素,有企业因小团体利益漠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因素,也有监督不力、查处不严的因素。从监督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内审人员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碍于情面,特别是一些审计人员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查处问题不深不透,只看表象,点到为止,不去深究。二是一些单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总觉得出现问题不是光彩的事,审计信息不公开,碍于情面不愿处罚,起不到查一儆百的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违纪违规行为,审计的威慑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1.3.2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兼顾中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逐步向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靠拢。纵向看,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有了质的飞跃;但横向看,我国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未落到实处。
1.3.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国内部审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内部审计由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转变;从微观的查错防弊向宏观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变;从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由防护性的监督、保证职能向预测、咨询的价值增值和服务职能转变。这些先进的理念在我国理论界讨论较多,但在实务界有些企业,特别是基层企业未曾涉及或涉及甚浅,内部审计还处在查处错误阶段,对错误事项停留在调账、纠正错误上,尚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更谈不上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比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我国内部审计的作用还有待开发。
1.3.4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不适应电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信息系统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实施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信息系统合规性检查等多种形式,需要审计人员既熟悉掌握硬件知识,又要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就目前为止,多数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无法有效地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计算机审计软件由于开发标准不一,功能不完整,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还有一定难度,审计人员的知识和审计手段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2如何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2.1明确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2改进审计方法
2.2.1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且理当成为企业运行的“监控器”。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保证体系”。为此,内部审计应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2.2.2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赋予了审计的监督保证职能。从监督职能看,笔者认为审计目的不是查处人,而是教育人、服务人,是保护干部的有效手段。借鉴国家审计通报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年度审计通报制度,作为职代会的一项内容,同时实行内部审计结果与各单位考核挂钩的办法。透明是最好的反腐剂,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武器。这种警示作用对发挥内审作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领导干部的政治安全性应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2.2.3经济责任审计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有效监督形式,因此,应改变目前“先任后审”的局面。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与人事制度的衔接,按照中央“两办”和“五部委”文件精神,实行“先审后任、先审后升”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人事任免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考核干部履行责任的手段,增强干部在岗在职的责任性和约束性。
2.2.4实行审计通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有效约束,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不能停留在肤浅的现象上,而应从管理的角度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审计不在数量多,关键是要出精品,最大限度地为组织提供有效的价值服务。
2.3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电子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必须做到“三位一体”。在审计过程中,这三项不能少,否则就不能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这就给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专业人才上应尽快引进或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且对信息系统审计经过深入的专业学习和钻研的人才。同时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使审计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
0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如此,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看,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
1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1审计性质不十分明确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政府审计的延伸)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1.2审计的范围有限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的两种职能,即“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然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背景,一开始就被错误地视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是以“警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1.3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审计工作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层次发展,但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阻碍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
1.3.1内部审计成立多年来,投入大量精力搞的财务收支审计未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且花样翻新。究其原因,有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因素,有企业因小团体利益漠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因素,也有监督不力、查处不严的因素。从监督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内审人员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碍于情面,特别是一些审计人员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查处问题不深不透,只看表象,点到为止,不去深究。二是一些单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总觉得出现问题不是光彩的事,审计信息不公开,碍于情面不愿处罚,起不到查一儆百的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违纪违规行为,审计的威慑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1.3.2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兼顾中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逐步向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靠拢。纵向看,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有了质的飞跃;但横向看,我国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未落到实处。
1.3.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国内部审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内部审计由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转变;从微观的查错防弊向宏观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变;从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由防护性的监督、保证职能向预测、咨询的价值增值和服务职能转变。这些先进的理念在我国理论界讨论较多,但在实务界有些企业,特别是基层企业未曾涉及或涉及甚浅,内部审计还处在查处错误阶段,对错误事项停留在调账、纠正错误上,尚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更谈不上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比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我国内部审计的作用还有待开发。
1.3.4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不适应电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信息系统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实施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信息系统合规性检查等多种形式,需要审计人员既熟悉掌握硬件知识,又要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就目前为止,多数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无法有效地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计算机审计软件由于开发标准不一,功能不完整,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还有一定难度,审计人员的知识和审计手段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2如何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2.1明确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2改进审计方法
2.2.1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且理当成为企业运行的“监控器”。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保证体系”。为此,内部审计应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2.2.2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赋予了审计的监督保证职能。从监督职能看,笔者认为审计目的不是查处人,而是教育人、服务人,是保护干部的有效手段。借鉴国家审计通报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年度审计通报制度,作为职代会的一项内容,同时实行内部审计结果与各单位考核挂钩的办法。透明是最好的反腐剂,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武器。这种警示作用对发挥内审作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领导干部的政治安全性应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2.2.3经济责任审计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有效监督形式,因此,应改变目前“先任后审”的局面。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与人事制度的衔接,按照中央“两办”和“五部委”文件精神,实行“先审后任、先审后升”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人事任免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考核干部履行责任的手段,增强干部在岗在职的责任性和约束性。
2.2.4实行审计通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有效约束,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不能停留在肤浅的现象上,而应从管理的角度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审计不在数量多,关键是要出精品,最大限度地为组织提供有效的价值服务。
2.3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电子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必须做到“三位一体”。在审计过程中,这三项不能少,否则就不能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这就给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专业人才上应尽快引进或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且对信息系统审计经过深入的专业学习和钻研的人才。同时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使审计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下一篇:如何加强医院货币资金的审计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