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发布时间:2015-07-07 10:57
【摘要】随着审计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人们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经济领域的复杂化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审计风险,规避审计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 原因 对策
风险是指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一种不确定性状态可能导致损失的发生。将风险引入审计这一研究领域,便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涵义。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已经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没有公允地反映、并据以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结论,给利用审计结果者带来损失,而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不恰当的审计行为,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造成委托单位和与之相关的第三者的损失,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损失责任的可能性。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1、法律环境的影响
审计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签证权利的同时,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越丰富,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因此,审计对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国家及公众利益的责任。国家方针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致使有些法规、规章相互磨擦,新旧法规以及法规之间存在差异甚至矛盾之处。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财经法律法规,但是仍不完善,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加了会计的不确定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造成审计处理处罚无法可依,有法难依。
2、审计难度加大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审计人员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而作出正确判断、辨别真伪的难度加大。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国家审计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审计准则及各项规范相继出台,对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建立的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风险的存在,它仅仅初步规范了一些审计操作,对审计环节出现的各项风险责任不明确,从制度上不能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和划分审计责任,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还要就企业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审计难度,审计人员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增加。
3、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
由于我国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起步较晚,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不健全,许多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其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职业态度不够谨慎。而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我国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不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作为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对于某些重要问题过于忽视,单凭自己的推断和少量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缺少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这些都将导致审计风险的提高。
4、审计方法存在局限性
现代社会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而审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和审计软件开发明显滞后,建立在会计信息化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亟待提升。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边际收益下降,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他们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自己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及其代表的整体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在所难免,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存有一定的误差。
1、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课题,必须健全有效的审计准则和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不仅颁布了《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等审计法规,还数次修改审计法规,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操作。同时,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将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有利于严格审计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明确审计责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我们应根据行业面临风险的特点以及国际审计准则的新进展,对我国的审计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础上,以审计风险准则为重点,完善审计准则。
2、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对象的经济行为能客观认定和评判,不发生主观判断错误,不故意歪曲事实真相,涉及到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反映了时代对审计人员的总的素质要求。在接受审计业务前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应定期加以评估及制定书面计划以规避审计风险。增强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了解,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增进公众对会计审计知识与工作的理解,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完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复核制度。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等。应切实强化对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其审计行为,使其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提高审计质量服务,认真编制计划,收集证据,以谨慎职业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发表审计意见,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4、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
采取积极有效的审计方法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技术保障,要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础上,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风险,并进行符合性测试,借以确定审计风险,找准审计突破点,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以及所需审计证据的多少。在确定的风险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会计报表不同部分的风险大小,以风险较大的项目为重点,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强调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点,实施不同的程序,有效地降低风险。努力推进审计技术创新,运用各种新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采用多种审计方法,扩大审计证据范围,充分利用分析性复核,科学把握审计重点,合理确定细节测试,改善证据的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要想争取生存权,取得发展权,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审计风险,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认真及时地加以防范,以求得审计风险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会计之友,2008(10).
[2] 刘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j].商业会计,2008(12).
[3] 杨晓东:提高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j].财会研究,2008(17).
[4] 刘湘娟: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成因[j].中国商界,2008(3).
[5] 段琦: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29).
【关键词】审计风险 原因 对策
风险是指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一种不确定性状态可能导致损失的发生。将风险引入审计这一研究领域,便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涵义。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已经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没有公允地反映、并据以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结论,给利用审计结果者带来损失,而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不恰当的审计行为,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造成委托单位和与之相关的第三者的损失,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损失责任的可能性。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1、法律环境的影响
审计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签证权利的同时,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越丰富,利用审计服务的人也就越多,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因此,审计对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国家及公众利益的责任。国家方针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致使有些法规、规章相互磨擦,新旧法规以及法规之间存在差异甚至矛盾之处。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财经法律法规,但是仍不完善,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加了会计的不确定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造成审计处理处罚无法可依,有法难依。
2、审计难度加大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审计人员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而作出正确判断、辨别真伪的难度加大。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国家审计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审计准则及各项规范相继出台,对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建立的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风险的存在,它仅仅初步规范了一些审计操作,对审计环节出现的各项风险责任不明确,从制度上不能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和划分审计责任,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还要就企业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审计难度,审计人员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增加。
3、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
由于我国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起步较晚,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不健全,许多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其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职业态度不够谨慎。而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我国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不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作为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对于某些重要问题过于忽视,单凭自己的推断和少量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缺少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这些都将导致审计风险的提高。
4、审计方法存在局限性
现代社会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而审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和审计软件开发明显滞后,建立在会计信息化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亟待提升。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边际收益下降,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他们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自己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及其代表的整体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离在所难免,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存有一定的误差。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课题,必须健全有效的审计准则和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不仅颁布了《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等审计法规,还数次修改审计法规,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操作。同时,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将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有利于严格审计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明确审计责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我们应根据行业面临风险的特点以及国际审计准则的新进展,对我国的审计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础上,以审计风险准则为重点,完善审计准则。
2、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对象的经济行为能客观认定和评判,不发生主观判断错误,不故意歪曲事实真相,涉及到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反映了时代对审计人员的总的素质要求。在接受审计业务前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应定期加以评估及制定书面计划以规避审计风险。增强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了解,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增进公众对会计审计知识与工作的理解,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完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复核制度。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等。应切实强化对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其审计行为,使其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提高审计质量服务,认真编制计划,收集证据,以谨慎职业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发表审计意见,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4、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
采取积极有效的审计方法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技术保障,要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础上,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风险,并进行符合性测试,借以确定审计风险,找准审计突破点,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以及所需审计证据的多少。在确定的风险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会计报表不同部分的风险大小,以风险较大的项目为重点,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强调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点,实施不同的程序,有效地降低风险。努力推进审计技术创新,运用各种新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采用多种审计方法,扩大审计证据范围,充分利用分析性复核,科学把握审计重点,合理确定细节测试,改善证据的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要想争取生存权,取得发展权,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审计风险,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认真及时地加以防范,以求得审计风险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李春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会计之友,2008(10).
[2] 刘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j].商业会计,2008(12).
[3] 杨晓东:提高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j].财会研究,2008(17).
[4] 刘湘娟: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成因[j].中国商界,2008(3).
[5] 段琦: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29).
上一篇:浅谈我国审计公告制度
下一篇:医院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