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07 10:58
摘 要:从内部审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医院系统)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立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调整审计目标等改进办法。
关键词:医院;财务审计;管理决策
1 内部审计的概念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物标准》中,内部审计的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
2 内部审计中薄弱环节
(1)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由于医院的事业单位身份,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约束较小,单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认识不够完整,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是有纪检检查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监察部门虽然也是监督部门,但是业务内容差异较大,不利于其发挥其独立性,财务部门设立,本身就无法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容易造成互相包庇。
(2)内部审计人员的缺失。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来自于财务队伍或者纪检检查人员,由于专业单一、知识结构的覆盖面不广,内部审计人员习惯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工作质量不高,没有体现真正的服务组织的要求。
(3)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大量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对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大量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范围也有传统的纸制数据而是包括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操作安全性等多方面,审计的方式没有跟进,审计的手段没有提高,必然造成内审工作的被动。
同时传统的审计范围往往只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仅限于事后的监察,不能有效的预防管理中的复杂情况,同现代管理水平不相适应,不能有效的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使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不重视。
3 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首先,要领导重视,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内部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要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保障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及业务的独立性,保证内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单位相分离,理顺审计机构领导关系,避免领导者既管理财务又管理审计,领导者即主管某项业务,又有领导对这项业务的审计工作。 同时保证审计人员在开展业务活动中的独立性,审计人员有权自主确立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
良好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石。
优秀的内审人员需要有审计工作经验,精通财务、审计专业知识、有过硬的计算机技能、精通会计和审计计算机软件,同时有计划的对内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保证内审人员对组织流程了然于心,有利于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内审效率。
内审人员的沟通能力,也是保障内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审人员要与组织内部主要负责人、高管人员、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职员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还包括与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银行等之间的人际关系,多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内审人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3)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由于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凭证完成的同时,各类明晰账、总账甚至报表都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生成,即使篡改也不会留下痕迹。因此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审计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财务软件,编制同财务软件相统一的接口,重视网络化建设,使组织的管理网络同审计软件相连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
(4)调整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实现从财务单纯审计向管理决策审计的转变。
内部审计除了具有外部审计应有的经济监督、控制、经济鉴定的职能外,还具有加强组织管理,改善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其管理模式也同传统管理有了本质的差异。内部审计不在局限于单纯的财务账表审计,内部审计更侧重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审计的内容涉及组织中的各个方面,起工作范围除了了解和评价财务、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相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安全性,资源的有效使用性,预定目标的完成性进行全过程的审计,其根本是提高组织的有效运行。
通过以上制度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必然为管理提供有用的实时信息,提高内审工作的话语权,使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必然有利于内审工作在单位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财务审计;管理决策
1 内部审计的概念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物标准》中,内部审计的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
2 内部审计中薄弱环节
(1)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由于医院的事业单位身份,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约束较小,单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认识不够完整,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是有纪检检查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监察部门虽然也是监督部门,但是业务内容差异较大,不利于其发挥其独立性,财务部门设立,本身就无法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容易造成互相包庇。
(2)内部审计人员的缺失。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来自于财务队伍或者纪检检查人员,由于专业单一、知识结构的覆盖面不广,内部审计人员习惯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工作质量不高,没有体现真正的服务组织的要求。
(3)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大量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对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大量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范围也有传统的纸制数据而是包括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操作安全性等多方面,审计的方式没有跟进,审计的手段没有提高,必然造成内审工作的被动。
同时传统的审计范围往往只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仅限于事后的监察,不能有效的预防管理中的复杂情况,同现代管理水平不相适应,不能有效的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使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不重视。
3 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首先,要领导重视,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内部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要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保障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及业务的独立性,保证内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单位相分离,理顺审计机构领导关系,避免领导者既管理财务又管理审计,领导者即主管某项业务,又有领导对这项业务的审计工作。 同时保证审计人员在开展业务活动中的独立性,审计人员有权自主确立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
(2)建立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良好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石。
优秀的内审人员需要有审计工作经验,精通财务、审计专业知识、有过硬的计算机技能、精通会计和审计计算机软件,同时有计划的对内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保证内审人员对组织流程了然于心,有利于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内审效率。
内审人员的沟通能力,也是保障内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审人员要与组织内部主要负责人、高管人员、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职员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还包括与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银行等之间的人际关系,多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内审人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3)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由于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凭证完成的同时,各类明晰账、总账甚至报表都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生成,即使篡改也不会留下痕迹。因此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审计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财务软件,编制同财务软件相统一的接口,重视网络化建设,使组织的管理网络同审计软件相连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
(4)调整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实现从财务单纯审计向管理决策审计的转变。
内部审计除了具有外部审计应有的经济监督、控制、经济鉴定的职能外,还具有加强组织管理,改善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其管理模式也同传统管理有了本质的差异。内部审计不在局限于单纯的财务账表审计,内部审计更侧重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审计的内容涉及组织中的各个方面,起工作范围除了了解和评价财务、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相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安全性,资源的有效使用性,预定目标的完成性进行全过程的审计,其根本是提高组织的有效运行。
通过以上制度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必然为管理提供有用的实时信息,提高内审工作的话语权,使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必然有利于内审工作在单位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