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模式组织企业创新专项审计项目的创新机制
深化改革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系统复杂性的加剧,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和公众对于审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传统组织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大型专项审计项目的组织模式日益引起研究者和实务者的关注。而当前大型专项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整合不够,组织协调机制不完善,审计人员的能力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效率的提升,急需探讨和采用新的审计模式。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国家审计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审计重视度进一步加强,创新政策制定的指导方针是否正确,依据是否真实客观,贯彻落实是否到位,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审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基础。因此,国家审计所承担责任重大,根据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其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独到优势,为了大力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审计应以新的特定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相关审计工作。
一、依托现有审计业务,整合人力资源,设立常态创新审计小组,构建虚拟项目团队
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审计内容繁杂,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并具有行业和地域特色。如若专门设立科技创新审计专项,将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国家审计每年都有涉及企业的各类审计,如经济责任审计、企业专项审计调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等,这些审计项目以国家审计机关特派办、地方省厅市局的企业相关处室为主每年组建多个项目组,对某个或某类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审计人力资源大多分散。这些分散的审计资源若被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并统一接受工作指导和任务安排,将能够发挥资源的优化整合效果,减少成本耗费。并且,由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审计工作会涉及较专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技金融、创新税收、人才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审计业务需聘请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相关专家参与。因此,若仅不定期的以现有项目组织模式进行科技创新专项审计,审计阵容势必非常庞大,也无法满足掌握大范围内创新领域问题的全面性。
科技创新审计采取虚拟项目团队组织模式进行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虚拟审计项目团队是跨越空间、跨越时区和组织边界的审计人员或利益相关者通过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为了实现共同审计主题目标而协同工作的团队。团队具有灵活的成员人数、确定的工作标准和成果目标。首先,在国家层面设立常态创新审计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作为常态项目的决策者,主要对审计信息结论、审计重点和任务安排进行决策和宏观规划;协调人若干,负责组织、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和相关专家。以上人员都可由署机关企业审计部门相关人员兼任;顾问人若干,包括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信息管理人若干,负责编制信息档案和信息汇总等;常态小组中审计人数不易过多,主要负责分析数据和提炼信息等总结性工作,重要的是整合各级审计机构中企业审计的相关人员,以具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审计经验的人员为主,其职责主要是进行创新专题审计和收集创新审计信息并将其汇总上报。基层创新审计人员由每个现场审计项目组委派的1-2名审计人员组成,其成为虚拟团队的成员,平时进行原定审计工作,同时接受常态专项创新审计小组的工作指导和任务,进行创新审计和信息收集,构成虚拟项目网络组织的多个节点。这种组织架构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监督与推动工作的基本保障。
二、基于当前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环境,搭建信息收集与传输网络平台,高效开展创新审计工作
审计信息是一切审计工作内容和成果的载体,是审计工作实施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审计对象类别较多,行业特性突出,高精尖技术分类繁杂,一些特例方面的问题往往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大障碍,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因此,科技创新审计信息呈现出零碎而独立的特点。在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以国家审计机关现有金审工程系统、“腾讯通”、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等为基础,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审计个体则为网络上的节点,建立纵向互通、横向互连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充分实现审计信息的互动性、及时性、无地域性和共享性等特点。
(一)利用现代化通讯设施及时传递审计信息,如审计过程中涉及的被审计单位研发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报表、新产品经营业绩、形成的初步审计结论、审计取证材料以及上级节点和其它节点的反馈信息等等,使得审计信息相互援引,分析挖掘数据信息的深层次问题,编制信息档案。信息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决策信息层,即经组长等决策者和专家顾问分析研讨后形成的结果性意见和建议、下一步任务计划和可公开的行业共性数据等;管理信息层,即经过对基础审计信息分类、汇总后的分析文件,提炼的信息要点,及以往信息档案;基础信息层,即审计人员现场或通过网络收集撷取的来自被审计对象和延伸单位的初步材料、报表、取证单等,以及来自利益相关者的举报信息和意见。
(二)建立审计主体、客体和利益相关者的网上信息沟通与传递系统,实现审计过程的公众同步化监督。科技创新体系涉及利益相关者较多,包括创新主体——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投、融资机构,还包括广大高新技术产品消费者等。在信息网络平台中设置利益相关者接口,并进行操作权限授权,能够将公众信息进行汇集、分类,确定重点进行调查。通过撷取、管理、处理大量分散的产业技术、科技管理、创新政策、产品消费等数据信息,全面掌握行业科技发展的问题和趋势。
(三)加强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整合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形成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从这一点来讲,审计信息网络平台又可发挥高新技术产品信息交流的作用,成为科技创新审计宣传的窗口。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共机构数据的有效利用。2012年夏,奥巴马政府启动总统创新伙伴计划,进一步推进了与能源、教育、国际发展、公共安全和其它关键领域相关政府数据的开放,为创新和创业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使企业家和服务商能够更多地获取政府提供的免费数据,当然也考虑到对一些隐私数据进行必要的保护。国家审计过程中涉及大量真实有效的行
业数据,企业家和创业者通过分析这些行业数据,能够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把握其产品和服务改善的方向,确定创新和创业的切入点。审计研究探讨并撷取汇集可公开的行业数据信息,重点做好技术市场信息和实用技术的整理推广,创新产品和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结合行业企业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突出呈现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公益性和权威性,使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创新和全民创业发展。 []
三、建立灵活高效的系统性工作机制,并行协同工作
鉴于企业科技创新领域审计业务范围广、难度大、地域性强等特点,依靠在线配置的网络环境,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审计网络,能够突出体现审计组整体的良好扩展性与自组织能力。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审计成功得以实施的保障,首先,审计的执行过程要接受各级审计部门决策者的监督指导。设计科学的审计工作流程,其中包括对象、线索、方法、结果等重要事项,建立一套科技创新审计准则以指挥审计工作实践的深入,加强科技创新审计组工作的规范化。例如,对于某项审计任务应有哪些网络节点组成的动态联盟进行协作审计等情况,要进行周密安排。制定精细的科技创新审计手册,以指导组织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计划、利用并转化企业和相关科研事业单位的数据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仅仅围绕创新审计工作的任务目标,大量采集数据信息,确定分析思路,提炼出行业的共性内容,建立行业数据分析模型,查找政策制定与执行不完善和违法违规问题的线索,形成建设性意见,及时、清晰的将审计信息交流、归类、汇总。设置多边讨论室,以进行双点或多点结合讨论;建立在线公告栏,使审计人员及时了解信息要点。
(作者单位: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济南特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