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会计确认标准问题和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9:00

 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讨论稿,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探讨。会计要素的确认作为概念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讨论稿中发生了重大变动。本文拟对该变动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的潜在影响作进一步探讨。
  一、IASB概念框架、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2010)中将“确认”定义为:“确认是把满足确认标准的会计要素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过程。每个要素都由文字和货币金额表示,其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合计数中。未能确认这些项目,无法通过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或通过附注或解释材料来加以补正。”概念框架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有两条:一是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二是该项目的价值或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在评估一个项目是否满足确认标准时,还要考虑重要性和可靠性原则(完整、中立和没有差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与计量》(简称SAFC No.5)中,将“确认”定义为“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及数字表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对一项资产或负债而言,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与发生,还要记录其后续的变动,包括导致该项目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FASB认为确认包括对某一个项目的初始确认,该项目以后发生变动的后续确认以及如果该项目消失时的终止确认。SFAC No.5提出四项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另外,某个项目是否确认,还应满足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是: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与该要素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者流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者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不难看出,我国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基本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通过分析IASB概念框架、FASB概念公告和我国基本准则中对确认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
  (1)IASB概念框架与FASB概念公告都对“确认”的概念进行了详细定义,而我国基本准则仅仅列出了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并没有定义“确认”的概念。
  (2)FASB在“确认”的概念中提及了终止确认,即应该确认导致某项目从财务报表中移除的事项。而IASB概念框架与我国基本准则没有涉及“终止确认”。
  (3)IASB概念框架与我国基本准则都在确认标准中加入了可能性门槛,而FASB没有将可能性作为确认标准。但是,FASB在确认标准中加入相关性,这是其他两者没有的。
  (4)IASB与FASB对可靠性的定义不完全相同,IASB认为可靠性应该包括完整性、中立性和无差错。而FASB认为可靠性包括公允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二、现行会计要素确认原则存在的问题
  IASB概念框架、FASB概念公告与我国基本准都直接用于指导财务报告的编制,它们将确认活动限定在财务报表影响范围之内。因此,报告主体并不需要确认所有的资产和负债,而是仅仅确认符合资产负债条件的项目。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更加复杂多变,信息使用者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对他们有用的信息就是企业掌握的全部资源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及企业的管理层如何高效的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要实现上述目的,最准确和最容易理解的做法就是把企业掌握的资源和承担的义务全部纳入确认的范围。
  然而,现有的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它将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排除在确认活动之外,因此导致大量经济业务无法在现有的财务报表中得以反映(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各种表外业务);另外,由于缺乏可靠的确认标准与计量技术,像人力资产、智力资产、虚拟资产、自创商誉等这些对决策者至关重要的信息都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降低。
  三、IASB确认原则的修改思路
  现行的概念框架确认原则无法在报表中反映所有的经济业务,因此它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决策。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概念框架的讨论稿,在讨论稿的第4部分中,修改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一)删除可能性门槛
  现行的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规定:与要素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或者流出企业。一般情况下,“很可能”的概率区间是大于50%并且小于等于95%。
  但是,在特定时点,有些项目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较低,但它们的确是资产或者负债。在这种情况下,设立可能性门槛,会导致这些项目不能计入财务报表。
  另外,有些事项是否发生的概率会围绕着可能性门槛上下波动,这就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实体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但是,项目不确定性仅仅能影响该项目的计量,而不能决定报告主体是否确认该资产或负债。
  综上所述,IASB认为“可能性”不应该作为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报告主体应该确认其掌握的全部资源和应履行的义务,不确认这些项目,无法通过揭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或通过附注或解释材料来加以补正。
  (二)将相关性加入会计确认的标准
  虽然概念框架删除了可能性门槛,但是若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流出的不确定性太大,使得确认某个项目以后得到的信息仍不具有相关性。这时是否应该确认该项目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ASB在讨论稿中将相关性加入会计确认的标准。
  相关性与未来事项相关,它要求会计信息要具备预测价值.能使信息使用者预测到未来的结果。因此.相关性针对未来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符合相关性的信息就是能够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making a difference)。
  在大多数情况下,确认报告主体掌握的全部资源和应履行的义务就能够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确认这些资源和义务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并不相关,或者提供信息需要的成本超过了使用该信息带来的收益。 因此,在确认会计要素时,将相关性加入会计确认的标准。
  1.如果经济事项是否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确认该项目需要做出重大的估计,那么确认该项目对信息使用者就不太相关。例如:研发项目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非常不确定的,估计这个项目的经济利益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确认这样一项资产就是不相关的。
  2.有些资产负债项目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确认某些特定的资产负债项目而不确认它的关联项目,产生的信息将因为不完整而难以理解。例如:如果会计主体利用衍生工具作为套期工具,对冲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风险。这时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是相关项目,仅仅确认衍生工具而不确认被套期项目所产生的信息就是不相关的。
  3.自创商誉不确认,就是因为确认自创商誉产生的信息是不相关的。因为通用财务报表并不是用来对企业进行估值,而是为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评估报告主体的价值。而自创商誉的确定恰恰是建立在对报告主体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所以自创商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信息将带有决策倾向,其中立性会受到影响,因此不再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IASB在确认会计要素时将相关性作为确认标准之一。如果确认资产或负债产生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不相关,或者提供这些信息的成本太高,使得信息的相关性降低,报告主体可以不确认该资产或负债。如果这些信息是相关的,并且提供这些信息的成本不会超过其带来的收益,无论是否确认,报告主体都应该披露这些资产或负债。
  (三)将如实反映加入会计确认的标准
  2010年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修订完成的概念框架中的两章,分别是《第一章—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三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其中对“如实反映”的表述是:完整的、中立的且没有差错的。
  完整性即主体应该确认其掌握的全部资源和应履行的义务;中立性即主体在使用确认标准时,不会预先选定立场,对资源和义务以及收入和费用均等对待,不厚此薄彼;无差错的要求是当确认资产和负债的决策流程或者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容易出现差错时,报告主体不应该确认该资产或负债,因为确认产生的信息不符合相关性要求。
  另外,修订后的联合概念框架将可靠性删除。可靠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难以量化,其定义的范围涵盖了如实反映和可验证性。但是,可验证性并不是信息有用性的必要条件,许多对未来的估计并不能被直接验证,但是它们却是相关性较高的财务信息。因此,IASB仅仅将可验证性作为增进质量特征,而不是会计确认标准之一。而如实反映与会计计量密切相关,是可靠性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所在,因此联合概念框架把其本质的概念抽取出来替代可靠性更符合会计信息的特点。
  综上所述:IASB将如实反映作为会计确认的标准之一,但是,如果报告主体已经披露与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相关的所有必要的描述和解释,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还不能如实反映报告主体的资源或义务及其变动情况,报告主体就可以不确认该资产或负债。
  (四)考虑增进质量特征
  增进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
  如果主体未能确认某些资产和负债,将会导致其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受到影响。可验证性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确定财务报表的信息是如实反映。但是,某些并不能直接被验证的信息,对于使用者是非常相关的。例如:某些超前的估计。因此,可验证性并不是项目确认的必需条件。
  由此可见,讨论稿并没有强制要求会计要素在确认时符合增进质量特征。
  最后,对于无需确认资产或负债的情形,IASB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修改某些准则,以确定哪些资产和负债不需确认。
  四、IASB确认原则修改后的潜在影响
  理清IASB的修改思路后,笔者认为如果IASB的概念框架最终采纳了讨论稿中对确认原则做出的修改,将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以下影响:
  (一)众多表外负债将被记入财务报告
  公司表外负债和表内负债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表外负债通常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所确定,表外负债发生时并不能明确地知道其结果,而且也难于证实。因此现在是否需要偿还以及偿还对象和时间等方面都不确定。如资产证券化、售后资产的回租、附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出售、环境负债、未决诉讼和质量担保负债等,它们成为表外负债,既有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同时又有会计准则规范的不确定性。
  将可能性门槛从会计确认标准中剔除以后,上述表外负债就不会因为不确定性而被排除在报表之外,财务报告就能更好的反映报告主体掌握的全部资源和应履行的义务,信息使用者也能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以供其决策。
  (二)降低决策者面临的不确定性
  由于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的重要功能是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相关性上升为基本质量特征后,能从根源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
  可靠性本身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反映基于过去事项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考虑到部分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利益就会向该部分利益相关者倾斜,这样可靠性就会减弱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如实反映满足用客观标准定义的信息真实性要求,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在现实的条件下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时间、数额,如此就能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五、IASB确认原则修改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启示
  (一)降低确认门槛,扩大确认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概念框架讨论稿中,对要素定义以及确认标准都做出了修改。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可以借鉴IASB对可能性的处理方法,将可能性门槛从要素的确认标准中删除。
 我国现行的确认标准包含了要素定义,然而很多无法满足要素定义的事项,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使用者来说往往是极为重要的会计信息,例如:人力资源、智力资产等。这些资源是否应该计入企业财务报表中?是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企业业务模式的创新,企业会更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风险,而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等等其他变量的变动而变动,未来经济利益 流入或者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无法可靠估计。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要求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若严格按照基本准则中,资产负债的确认对可能性的要求,有些衍生工具将无法纳入表内,这就造成了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的冲突。
  另外,如果将可能性的门槛界定为发生的概率大于50%,如何判断事项发生的概率也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因此,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我们应降低确认门槛,扩大确认范围。
  (二)增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层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没有阐述相互之间的逻辑结构,也没有区分相互之间的层次,而且部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如相关性和可靠性、谨慎性和中立性等。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特征分为基本信息质量特征和增进信息质量特征。基本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是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的条件。增进质量特征即可比、可验证、及时以及可理解,对基本性质量特征起巩固和加强的作用,使得会计信息有用性得以放大和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联合概念框架对这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层,建立概念清晰、逻辑层次分明的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三)在基本准则中引入确认的定义
  会计确认作为会计的核心,应当成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要明确的重要内容。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与计量》,IASB在《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中都对会计确认做出了明确规定。
  我国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概念框架,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具有统驭作用。但是,我国的基本准则至今还没有对会计确认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现有的确认标准都分散于各个要素的确认条件以及具体准则中。因此,应该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对确认予以明确规范。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高校基建内部过程审计因素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路径的建设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