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产品在产品结构、出口市场、技术标准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促进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出口产品;问题;对策
一、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制造业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杂项制品、加工层次低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简单的机械运输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出口产品即便属于中端或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往往依赖进口,在中国经简单的加工组装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必然会对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及其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成为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欧盟、香港地区、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2005年,中国对这5大出口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以上,由于香港转口贸易的比重很高,尤以转口到美国、欧盟、日本。2005年与1997年相比,这一比重有所降低,但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显著改观。这些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比重偏高势必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容易成为反倾销的对象,例如,199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不到100吨金属镁,到了1996年增长到11000吨,这种情况就很难阻止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
3.出口产品竞争力较低
我国出口商品种类主要集中于纺织、轻工和农副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落后,造成出口商品质量不高。另外,由于国内商检部门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品,不得不进口大量检测检验设备,致使出口产品成本大幅上升,竞争力较低。此外,我国许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是影响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4.现有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明显滞后,以我国现有工业标准为例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各种技术标准的落后和不健全,不仅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使企业的生产落后,造成产品质量因达不到国外的要求而被退回。
5.对TBT的宏观管理存在不足
我国标准体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多而杂,并且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只有10%采用了国际标准。我国对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知之不多,对主要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了解。
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水平仍占很大比例,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因此我们外经贸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在技术设施、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包装等方面,都必须支持主要以环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广阔的绿色市场。
2.企业要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
加强对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防止生产过程中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保证清洁生产贯穿始终。这是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方法。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要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而且也将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观念,要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积极推行绿色管理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通过这3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
4.建立和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
我们要加强有关技术立法工作,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充分反映我国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的技术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应对我国现行有关技术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订,另一方面,针对现存技术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进行填补空白、充实完备立法工作。理顺技术法规和经济法规的关系,理顺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关系,建立一个包括《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动植物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有关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更宏观的技术法律法规体系。
5.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目前我国的标准普遍落后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我国的标准应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要加强我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一是要加速采用国际标准,凡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国内外贸易、保护国家经济和环境利益的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都应该加速采用为我国的标准;二是要主动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尤其要加大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了解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重力,赵军华.以竞争优势提升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5).
【3】刘重力.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0,(05)
【4】黄坚.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集聚分析[J]北方经贸, 2004,(01).